02.01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不出意外,《中国式家长》女儿版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Steam好评率92%,WeGame好评率91%。而且与前代儿子版,又名“中国式家长之大猪蹄子养成记”相比,女儿版的玩家在游戏过后,明显更魔怔。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其实从玩法和游戏内核上,儿子版与女儿版并无太大差异,但玩家的心理感受,完全是在玩两款游戏。

玩儿子版时:“哎呀这个小姑娘不错,哎呀那家的小女生也很萌,哎呀我儿子怎么这么优秀,周围的女孩子都这么好。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每个都约约,反正男生吃不了亏。”

而到了女儿版: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当然也不排除女玩家在游戏时会有“妈妈带你泡遍天下所有男人”的想法,可就目前网上的疯魔情况来看,更多玩家还是陷入了堪比与当年《恋与制作人》的节奏。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就以游戏日报砂酱在体验这款游戏时的心态为例,为了不让孩子被其他男人惦记,不仅疯狂提升女儿的体魄,就连起名字时,都尽量想让女儿的名字阳刚一些,使大猪蹄子们敬而远之。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不过即使如此,也难以避免处于青春期的闺女有萌动之心。从这个角度来看,生男生女倒是都一样,生儿担心太浪荡,生女又怕心荡漾。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相同的玩法,不同的立绘,大相径庭的游戏体验

如上文所提,游戏女儿版的玩法与儿子版并无太大差异,玩家的内心变化,其实也是从女儿正式开始上小学开始的。因为开发团队把上小学后的女儿画成了一个萝莉的样子,虽然玩法还是那个玩法,但视觉感官上已经在向玩家暗示:你忍心像养大猪蹄子那样养萝莉吗?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这也就造成了和养儿子相比,玩家在养女儿时少了很多“功利心”。成绩不好没关系,父母满意度低没关系,只要女儿压力小就好了。如果不是因为父母满意度归零会责罚孩子,进而增加心理阴影(心理阴影达到一定数值会导致游戏失败),学都可以不用上,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除了搞对象。甚至最后考不考清华,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而在养儿子时,很多玩家都表示,如果不是担心孩子的压力爆表同样会增加心理阴影,自己肯定让他往死里学。

另外由于男女之间的不同,部分男玩家在女儿版推出后甚至在评论区直言,游戏满足了他人生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有个一同成长的亲妹妹。客观而言,与其说是帮助他填补了没有妹妹的遗憾,不如直接承认满足了其对异性成长过程的先天性好奇。毕竟在游戏中,开发者确实也直言不讳地交代了女生成长时所必须经历的几个阶段。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所以无论是人物立绘还是成长过程的细节呈现,都是玩家在同个玩法下不同感触的缘由。当然这些细节在儿子版中也有体现,但对游戏的主力群体,至少是相关话题讨论的主力群体直男玩家而言,儿子版里的成长细节只能算是重走青春,而非探索未知。

游戏性的可持续性依旧是问题

与儿子版一样,《中国式家长》女儿版在玩法上最核心的部分依旧是“脑洞开发”与“日程安排”。参考孩子考试成绩与未来成就的属性同样是智商、情商、体魄、记忆力、想象力、魅力、面子等。

简单介绍一下,“脑洞开发”是一种类似于消除游戏的方式,通过消除不同形状的图标来获得相应的属性加成。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日程安排”里分“学习”、“娱乐”两个板块,在多数情况下,学习里的项目如学数语外,学历史地理,学计算机语言,都是提升家长满意度,增加孩子压力的选项。

而娱乐里的如氪金手游、追星、课外书等则是减少孩子压力,降低家长满意度的选项。过于纠结一个板块,很容易导致游戏提前结束。这也是游戏对“成长的烦恼”的体现之一,培养艺术细胞无法兼顾学习,过多安排学习任务会导致孩子压力过大而增加心理阴影,甚至导致游戏提前结束。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款通过点击鼠标来刷高考分的游戏。虽然玩家可以无数次重新开始游戏,解锁新的剧情,但由于游戏采取的是一代一代轮流的形式,玩家如果没有在这一代解锁出自己想要的剧情,则需要在下一代从出生开始重新再刷一次。加之玩法的局限和立绘的单一,游戏性方面会越来越淡薄。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当然,《中国式家长》女儿版并不是游戏的终点,开发团队也多次透露会有DLC推出。此外,游戏目前的剧情终点是高考,同样精彩的大学生活,或许也是开发团队特地留了一手的“彩蛋”。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当然如果没考上就另算了

说是养孩子,其实都是保护“另一个自己”

除了怀旧部分的刻画,《中国式家长》女儿版同样也有不少讽刺部分。比如竞争班委的不良校园风气、家长们拿孩子特长互相比拼的面子工程、考试成绩大于天的老师、将自己想法强加给孩子的父母、以及重男轻女的奶奶等等。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而且在养孩子的过程中,玩家常常因为游戏中“父母”的决定而束手无策。比如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Switch,毕业后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就连相亲失败,和男朋友分手,无法嫁给爱情之后,一直呵护着女儿的玩家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姑娘嫁给一个长成这样的路人。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然后当玩家开始培养这一代孩子时,就会看到曾经被呵护的掌上明珠如今已经变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模样:要求她的孩子各种学习,与亲戚邻居比拼各家孩子的特长来争面子。而玩家能做的,就是避免这一代孩子日后成为她的模样。

中国式家长女儿版:玩家重女轻男,但却依旧改变不了故事的结局

所以虽然名为《中国式家长》,但其实在玩的时候,玩家更多的是帮助游戏里的孩子来应付家长。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一边忙着考大学,一边还要照顾好自己可怜的课外兴趣。与其说是养孩子,不如说是保护好另一个空间里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