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宋代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这些画家不仅继承了先人的优秀传统,还不断推陈出新,把中国山水画绘画风格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范宽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画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山水画艺术的集大成者,范宽所作之画,气势逼人,笔墨雄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宋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比较重视书画创作,因此宋代是我国书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宋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画家,如董源、巨然、李成、米芾父子、郭熙、范宽等。其中,范宽作为山水画的三大家之一,在宋代山水画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作品《溪山行旅图》代表了这一时期北方山水画的最高艺术成就。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范宽建立了一种迥然不同的山水画风貌,其山水画绘画风格,对后世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据画史记载,范宽本名中正,字中立,出生于五代末,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北宋著名山水画家。据《宣和画谱》记载:范宽性情宽厚,不拘成礼,一生沉吟于山水之间,“由于范宽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自出新意,别成一家,很快,范宽的绘画水平就与二位师长并驾齐驱,人们将荆浩、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初年山水画的三大家。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范宽在绘画创作中,不仅重视学习和继承,而且还特别重视亲身体验,因此范宽经常到终南山、太华山的山林之间居住,早晚观察云烟日月,烈日斜阳。太华山、终南山壮美的山峦,给范宽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生活基础。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太华山即西岳华山,山川险峻雄伟,奇拔俊秀,奇美的景色冠名天下。终南山为秦岭主峰之一,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景仰,唐代时期,李白、王维等著名诗人都曾到终南山吟诗叹赏。宋人说范宽善于山水传神,也与范宽经常处于此境中,对终南、太华的亲身感受有很大的关系。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范宽的作品,大多境界浩莽,呈现出一种宏伟壮观的气魄。范宽的山水画作品,大部分都是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这些作品,在山水画技法上不仅继承了先人的优秀传统,还有所创新,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自宋朝开始,就有许多的画家学习和摹仿范宽,如陈善的《杭州志》中曾经记载,南宋山水大家李唐、夏圭、马远等人好学范宽,“笔法苍老,笔墨淋漓,雪景学范宽”。之后的“元四家”在笔墨技法上也受范宽影响;明朝的唐寅、沈周作品也有范宽的痕迹;清代的“金陵画派”以及画家王石谷临摹过范宽的作品;还有现代的黄宾虹大师等,都对范宽的画作大加赞赏。可见,范宽画风影响之深远。据《宣和画谱》记载,范宽的作品著录有 58 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范宽的作品存世不多,存世作品有《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等。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随着绘画水平的不断提高,范宽开始重视亲身体验,希望从大自然的景物中寻求绘画灵感。为了观察、体验自然山川景物,他经常到终南山、太华山的山林之间居住,对景造意,借景抒情,将气势宏伟的崇山峻岭、老树密林生动地再现于笔下,他的山水画以短而有力的笔触画出大山的浑厚壮观,山石的雄健老硬,他的画作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范宽的画作多取材于关中一带雄阔壮美的山岳,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笔力浑厚,气势磅礴。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范宽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气势雄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范宽的山水画,不仅要学习其绘画风格,继承山水画法的精髓,还要学习其绘画精神,加强对艺术实践的体会。我们要个性化的认识古人,个性化的认识传统,要将现代艺术与传统审美意识有机的结合,个性化的解剖自己、认识笔墨,不断强化现代艺术的品格与气质。

集宋代山水画大成,黄宾虹大加赞赏的一代国画大师

范宽作为宋代山水画的领军人物,把中国山水画绘画风格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其细致的刻画、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复合多变的笔墨皴法,不仅开创了山水画的高峰,而且给后人山水画创作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范宽山水的绘画风格,撼动了无数观者的心灵,其典雅、雄壮、从容的气势以及深远的意境,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范宽的山水画作品,彰显着独特的山水之美,散发着画家来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情与景、隐与秀交融统一,自然如行云流水,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范宽一生致力于山水研究,其对待艺术严谨的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两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