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普洱茶审评方法

随着近些年普洱茶的推广,已经被广大茶友所接受。但广大茶友可能不了解普洱茶的审评方法,今天虫子就介绍一个目前相对通用的审评方法。


普洱茶审评方法


普洱茶审评主要指用感官审评(即依靠人的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普洱茶品质进行评估的方法。普洱茶品质是指茶鲜叶经加工为成品茶后所表现出来的色、香、味、形品质(感官品质)。品质的好坏,等级的高低,价值的高低,主要根据茶品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项目的感官审评来决定。

普洱茶审评的基本方法

普洱茶感官审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干茶审评、取样称量、冲泡、开汤审评。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俗称干看和湿看,或干评和湿评。感官审评品质的结果一般来说主要以湿评内质(茶品冲泡后的汤色、滋味、香气、叶底等项目)为主要依据,而干评可以提供前期参数,取样、冲泡可保证审评结果的科学性。


普洱茶审评方法


(一)干评

主要是从茶品外形的四个因素即形状、整碎、净度、色泽来审评。

1.形状

指各类茶品的外形规格,如茶品的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压制茶主要审评产品压制的形状、松紧度、匀整度;分里茶、面茶的压制茶,还应审评是否起层脱面,包心是否外露等。

2.整碎

一是指上中下各段茶比例是否匀称,二是指茶品个体条索(或颗粒)的大小、长短和粗细是否均匀,整碎的好坏要视茶品整体感觉。毛茶基本上要求保持茶品的自然形态,完整的为好,断碎的为差;精制茶主要评比茶的研配比例是否恰当。

3.净度

主要是指茶品中茶类夹杂物(梗、籽、枝、片等)和非茶类夹杂物(杂草、树叶等)含量的多少。不含夹杂物的净度好,反之则净度差。

4.色泽

茶品外形的色泽主要从色度和光泽度来看。色度即指茶品的颜色及色的深浅程度;光泽度指茶品接受外来光线后,一部分吸收,一部分反射,形成茶品色面的亮暗程度。干茶的色度是比颜色深浅,光泽度可以从润枯、鲜暗、匀杂等方面评比。色泽好的茶品带有油润感,色泽差的茶品星暗灰色。

深浅:

首先看色泽是否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要求,一般情况下,原料细嫩的茶品颜色深,随着级别下降颜色渐浅。

润枯:

润表示茶品色面油润光滑,反光强,一般反映鲜叶嫩而新鲜,加工及时合理,是品质好的标志。枯是有色而无光泽或光泽差,表示鲜叶老或加工不当,茶品品质差。

鲜暗:

鲜为色泽鲜艳、鲜活,表示成品新鲜度,为新茶所具有的色泽。暗表示茶色深且无光泽,般为鲜时粗老或储运不当、初制不当所致。

匀杂:

匀表示色调调和一致。色不一致,茶中多黄片、青条、筋梗等谓之杂。


普洱茶审评方法


(二)取样称量

普洱茶审评过程中,取样相当重要,取样不均,样品没有代表性,而对于茶量很大的审评就相当困难。因此,取样必须按照标准进行,否则就会失去准确性。

1. 散茶取样

将有代表性的200--300克茶样混匀后,用拇指、食指、中指从茶样上段至下段同时抓起至少5克,至托盘天平称重盘中,慢慢松开,直至称出5克为止。

2.紧压茶取样

将紧压茶自边缘向中心点逐层剥离上、中、下三层约50克茶样,混匀后按散茶方法进行取样及称量。


普洱茶审评方法


(三)冲泡

称取有代表性的茶样5克,置于250毫升审评杯中,注满沸水,加盖浸泡5分钟后,等速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

审评杯、碗:杯呈圆柱形,高76毫米,外径82毫米,内径76毫米,容量250毫升。具盖,杯盖上有一小孔,与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锯齿形的滤茶口。口中心深5毫米,宽为15毫米。碗高60毫米,上口外径100毫米,上口内径95毫米,底外径65毫米,底内径60毫米,容量300毫升。


普洱茶审评方法


(四)湿评

主要审评茶品内质的四个因素,即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1.香气

香气是茶品冲泡后挥发出来的气味。茶品的香气受茶树品种、产地、季节、采制方法等因素影响,因而各类茶具有独特的香气风格,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评比香气的纯异、高低和长短。

纯异:

纯指某种茶应有的香气,异指茶香中夹杂有其他气味。香气纯要区别三种情况,即茶类香、地域香和附加香。茶类香指茶类原有的香气,如普洱茶的陈香等;地城香即地方特有的香,如兰花香、花果香等;附加香为外源添加的香,如茉莉花香。异气指茶香不纯或沾染了外来味,如烟焦味、酸馊味、油味等。

高低:

香气高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即浓、鲜、清、纯、平、粗。所谓浓指香气高,刺激性强;鲜犹如呼吸新鲜空气,有醒神爽快感;清则为清爽新鲜之感,其刺激性不强;纯指香气一般,无粗异杂味;平指香气平淡但无异杂味;粗则感觉有老叶粗气。

长短:

即香气的持久程度。从热嗅到冷嗅都能嗅到香气,表明香气长,反之则短。嗅香气可分为热嗅、温嗅、冷嗅三个阶段。热嗅主要是闻香气是否正常(纯异),有没有异杂味(烟、焦、酸、馊、霉);温嗅主要是判定香气的高低;冷嗅主要是看香气的持久性。香气审评最适宜的叶底温度为55度,超过65度时感到烫鼻,低于30度时香气低沉,不易辨别。香气审评时,还应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如抽烟、洒香水、香皂洗手等都会对香气鉴别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2.汤色

茶品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泽称为汤色,又称水色,俗称汤门或水碗。茶品汤色审评主要从色度、亮度和清浊度三方面进行。汤色审评要及时,因为溶于热水中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接触后很容易氧化变色。

色度:

指茶汤颜色。茶汤汤色除与茶树品种和鲜叶老嫩有关外,主要是加工工艺决定了各类茶具有不同颜色的汤色。

亮度:

指茶汤明暗的程度。亮表明射入茶汤的光线被吸收的少,反射出来的多;暗则相反,凡茶汤亮度好的品质亦好。

清浊度:

指茶汤的透明程度,好的汤色透明无杂质,能澄澈见底,清晰明了;差的汤色混浊,漂浮杂质较多,浑不见底。

3.滋味

良好的味感是构成茶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茶品不同的味感是因为茶品中呈味物质的数量与组成比例不同。味感有酸甜、苦、辣、咸、鲜、涩等。我们之所以能感觉到味感,是因为我们的舌头舌面上布满了味蕾,味蕾接触到茶汤后经过神经传递及大脑反应分析,呈现不同味觉。舌头不同部分的味蕾也有不同的“分工”,如舌尖对甜味较为敏感,舌头两侧前部对咸味较为敏感,两侧后部则对酸味较为敏感,舌心感觉鲜味和涩味,舌根则对苦味较为敏感。品尝茶汤的滋味,适宜温度一般在 50度左右,主要按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等来评定级次。审评茶滋味要区别其浓淡、强弱、鲜、爽、醇、和。

浓淡

浓指浸出的内含物丰富,有黏厚的感觉;淡则相反,内含物少,淡薄无味。强弱:强指茶汤入口刺激性或收敛性强,吐出茶汤时味感增强:弱则相反,入口刺激性弱,吐出茶汤时口味平淡。

醇与和醇表示茶味尚浓,回味也爽,但刺激性欠强;和表示茶滋味平淡正常。在茶汤审评中有时会感觉到不是很纯的滋味,可能是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的,注意区分就行。茶滋味与香气关系密切。评茶时能嗅到的各种香气,如花香、熟板柴香等,往往在评茶滋味时也能感受到。一般说香气好,茶滋味也是好的。茶香气、茶滋味鉴别有困难时,可以相互辅证。


普洱茶审评方法


4.叶底

审评完滋味后,将叶底倒入叶底盘中,观察其嫩度、匀度和色泽。叶底的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的亮暗和叶片展开的程度等,是评定茶品优次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评叶底时还应注意看叶张舒展情况,是否掺杂等,好的叶底应具备亮、嫩、厚、稍卷等几个或全部特征。

如果喜欢虫子请关注:有茗堂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