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水退魚退,水漲魚進,漲落之間如何選釣點

水退魚退,水漲魚進,漲落之間如何選釣點

釣魚找水,但凡有水的區域基本上都要考慮到漲水落水的問題,有經驗的釣友都知道寧選漲水半夜釣,不選落水午間釣,這話說的就是漲水後魚會遊向近岸,而落潮後,魚的位置就不太好選擇了。

水退魚退,水漲魚進,漲落之間如何選釣點

其何謂落潮呢?只要是自然水域,必有水漲水落,這是自然現象,但是落水後會對水域中的魚群造成比較的影響,第一個,因為水位下降之後,很多近岸富氧的浮游生物及微生物必然會隨著水位向水域重心靠近,這種遷移會導致魚群也跟著一起走,但是會靠近中心區域多遠,這個具體是不怎麼好測定的。其次,因為這種生態圈整體遷移,肯定不會像人類搬家一樣有序自然,從淺水區到深水區的遷移過程中,各種魚種在習慣的水層都會發生變化,加之水底地形、水溫等等都會發生一定的錯亂,所以會導致魚口非常雜亂,這屬於落潮期間水中生態圈子的自然現象。

水退魚退,水漲魚進,漲落之間如何選釣點

那麼漲水期間,對魚而言又有哪些影響呢?但凡水域漲水,肯定不會和我們用洗手盆接水一樣,短期內就能接一大盆,而是跟著水位緩慢上升水位,在這上升水位的期間,水域面積會慢慢的增大,因為漲水來帶來的水流方向必然會不停的沖刷近岸,直到淹沒近岸,這是其一;其二則是近岸大多會長草,因為水位的上升,也必然會淹沒部分草叢甚至淹沒整個草叢,在這期間有兩割變化很明顯,一是水色會變得比較渾濁,因為水流沖刷,導致近岸區的泥涌,二是和落水期相反,大量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被衝到近岸,會依附在水草附近,這樣魚群出於覓食的本能也會遊向近岸。

水退魚退,水漲魚進,漲落之間如何選釣點

那麼在漲水期間,如果選擇釣點和釣位呢,上文已經解釋了為什麼漲水期魚群會比較活躍的願意,那麼就要根據魚的生活習性來說呢,第一個,幾乎所有的魚種,都是逆流而上的生理習性,所以一般遇到張水器,都會增強覓食漁網,而且極計劃結夥成群的逆流;第二個,漲水期間水位的上漲不是我們理解的從上而下,而是從下而上的,這種從水底開始的沖刷,會帶動大量的泥漿,從而讓水中的含氧量大增,從而增加魚口,同時因為水中含氧量增加,也會極大的增加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從而導致魚群的魚口打開;第三個則是漲水後,很多近岸區的水草、亂石、進出水口等會因水位上升被淹沒,這些都給魚群提高了很好的掩護;第四則是近岸漲水後,必然會有大量的小體型魚被水流衝擊到近岸區域,所謂的大魚吃小魚,就是這個道理了。

綜上,那麼在漲水期間,比較合理的釣點有如下幾個:

一、淺灘近岸,漲水後淺灘近岸的水域會有大量的小魚,加之可能會淹沒大部分的水草,食物豐富,既有天生誘魚的效果,本身這片水域的魚群魚口也很好,所以這個區域基本上都是好釣點,而且運氣好的話都能有大魚;一般來說每年春夏相交,晚秋到初冬,都會大規模漲水;

二、回水彎處,這這種地形主要是因為在漲水前,有一些低窪地(可以想象月球的環形山脈的地形),一旦等到水位上升後,因為地形導致水流會被明顯阻隔,從而能停滯大量的微生物、殘渣等,類似天然的誘魚窩點,所以此處作為釣點幾乎都不用打窩了。

三、橋樑、樹樁、大型水底障礙物附近,這些地方在漲水前本身就是很好的釣位,但是在漲水後,這裡會比平時想過更好,原因無法,因為地形導致水流被大量阻礙,此處的含氧量、微生物數量都會比平時多很多,而且漲水後地形更復雜,更能掩護魚群的體型,所以這些位置也非常不錯。

四、漲水前是農作物的田地,有些區域,因為漲水落水期間的間隔週期非常長,所以農民們會在落水期間改為水田,等到漲水後就被淹沒了,這種地形不管南北方都有,為什麼這些地方也是非常好的釣點呢?因為一旦種過農作物之後,植物的草籽、草根等農作物殘渣是必然會留在這片區域,加之尿素等化肥也能極大的增加誘魚的效果,再有就是一旦有了農作物,必然會有一些昆蟲在這種區域生活,而這些都是魚群的比較愛吃的。

那麼說完漲水,落水期是不是就不能釣了呢?當然也不是,只是說,落水期找魚層、找魚窩都會比較麻煩一些,而不是說不能釣了,一般來說,落水期間,最好是等水位下降的比較穩定後,在通過從新找深水、找回水彎等方式,重新找釣點,總體來說,漲水肯定比落水好釣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