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華人與猶太人

日常生活中與西方人打交道,感覺最像中國人的是猶太人。一個字:“精”。例如,中國人社會中人際之間的算來算去的那點事,面子、人情、兩面三刀、背信棄義之類,給普通西方人(如英美人)講,往往要花很長時間,費很多口舌。而猶太人對這種事情,一般都不隔閡,一點就通。絕對算得上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華人與猶太人

與此相關,猶太人與中國人(尤其是海外華人)的另外一個共同點是會做生意。買低賣高,囤積居奇之類的商業技巧,幾乎就像流淌在華人和猶太人的血液當中。而且,他們還都同樣地傾向於和自己人做生意。散居世界各地的本族人(所謂的diaspora),給猶太人和華人創造了極好的做生意的網絡,到處都是“結構洞”(這裡體現為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因為供需不對接而形成價格差),再加上圈內人交易極低的交易費用,猶太人和華人自然可以在世界工商界擁有自己獨特的地位。

猶太人和華人的這些共同點都體現一種獨特的生存能力。我思考,這種生存能力的起點其實很簡單:在歷史上,猶太人和華人都是因為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被世界各個強權所歧視、排斥、迫害的民族。不同點在於,猶太人是因為戰敗而失去故土,華人卻因為生計、冒險、政見專等種種不同原因而主動背井離鄉。

華人與猶太人

猶太人與華人的大的方面的共同點可惜也就這些。猶太人與中國人最大不同是他們在精神向度上的追求。作為一神教的主要開創者,猶太人對絕對真理、對終極關懷的追求所達到的深切熱忱的程度,是浸淫在燈紅酒綠、香車美女等俗世享受中的一般中國人絕對難於想象的。如果說海外華人的身份很大程度上是長相、漢字和中餐來定義的,猶太人的身份定義基本上就是他們的猶太教信仰。我在上海教一所美國大學的本科二年級的課,班裡有位來自某保守猶太教派人家的孩子,其中有一條教規是,當天他必須在太陽下山前回到宿舍。當時我們從松江參觀工廠回來,車堵在延安高架上。眼看太陽要落了,他急得抓耳撓腮,上串下跳,向輔導員老師求情,讓他下車,步行回宿舍。輔導員怕出危險,不肯,後來實在攔不住他,只好和他一起跳下車去了。斜陽西下,車塵滾滾,我看著他們在高速路上一路小跑走遠的小小背影,百感交集。

華人與猶太人

猶太人在一神教的大框架下對絕對真理的深切關注很自然得形成了猶太人在學術和理論上的獨特優勢。我教過的猶太學生,在理論方面深入的能力方面往往讓我吃驚,他們好像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如筍撥殼,如繭抽絲的分析能力,能夠迅速在紛紜複雜的表象下抓住問題的實質。論純粹的聰明程度,中國人、印度人,都不比猶太人差,但那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那種不建立體系不死心的宏大理論構建衝動,任何人都是難於和猶太人相比的。這方面,把一個流亡英國的德裔猶太人馬克思的理論奉為正朔的中國人,還是頗有點發言權的。

猶太人一手抓“經濟基礎”,一手抓“上層建築”,再加上二戰之後,痛定思痛,努力建設屬於自己的國家,“國家機器”也上手了,他們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基本就難於撼動了。相比之下,中國人經濟基礎這些年是有一點了,上層建築和國家機器,卻還都是問題多多。這些問題,捷徑肯定沒有,估計沒有幾代人的努力,是不容易得到比較完滿地解決的。在此之前,我們還是虛心向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