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CPU核芯顯卡儘管很差勁,但是有需要的人還是很多!

說到集成顯卡,這也算是個“歷史悠久”的產物了。英特爾早在奔騰處理器年代就擁有自家的集顯技術,一般是搭配在G系列主板芯片上,

集顯的目的就是在於給用戶最低的成本實現整個PC系統的組裝,實現基本的顯示和娛樂功能,功耗發熱也會更低,這對於不需要強大圖形性能和遊戲性能的用戶來說非常合適。

CPU核芯顯卡儘管很差勁,但是有需要的人還是很多!

隨著處理器架構和製程工藝的升級,到了2010年的酷睿I系列之後,英特爾就逐漸把集成顯卡合併到CPU基板上,俗稱“膠水集顯”;到了酷睿2000系列之後,更是把兩者完美融合在一個芯片上,英特爾稱之為“核芯顯卡”。

儘管這幾年核芯顯卡的性能不斷提升,但是限於芯片面積和英特爾的GPU技術,其性能始終非常低,一般都會比同期入門獨顯差很多,因此有很多用戶對核芯顯卡非常不屑,恨不得英特爾取消掉這個雞肋的核顯,多把CPU做的更好一些。

CPU核芯顯卡儘管很差勁,但是有需要的人還是很多!

核芯顯卡毫無疑問需要佔用CPU的面積,從而影響CPU的晶體管數量和規模,比如本來酷睿I7-8700的面積能做成8核心,但是有了核顯恐怕就只能做到6核了。話雖如此,但是英特爾以自己的優勢地位,認為傳統CPU的性能提升已經到了瓶頸,即使去掉核顯,多加CPU核心,絕大部分用戶恐怕也感覺不出來,相應的還會增加CPU的成本和良品率,不如加上核顯,讓對於沒有特殊要求的用戶更方便的使用電腦,同時大大降低了用戶額外購買獨顯的問題,而實際上“核顯就夠用”的用戶確實是非常多的。

CPU核芯顯卡儘管很差勁,但是有需要的人還是很多!

對於獨顯用戶來說,CPU的集顯平常儘管用不著,但是如果遇到獨顯損壞等問題,至少你的電腦還能借助集顯正常使用;而對於筆記本電腦用戶來說,獨顯儘管強大,但是帶來的功耗、發熱和續航下降也很嚴重,很多時候還是不如一顆夠用的集顯好用。

所以,集顯儘管對一些用戶來說很雞肋,可能感覺花錢買了個多餘的產品,但是對於更廣大的用戶來說,CPU集成顯卡能幫助他們大大降低購機成本,畢竟GPU市場英特爾的佔有率是最高的,其次才是NVIDIA和AMD的獨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