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分層教學真的有利於縮小學生差距嗎?

主題:分層教學真的有利於縮小學生差距嗎?

分層教學是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和"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通過分類編組,分類指導,達到分類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管理模式。很多人認為分層教學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能更有效的縮小學優生和學困生之間的學習差距。然而筆者認為未必,或許實際結果恰恰相反!且聽我慢慢分析。

分層教學真的有利於縮小學生差距嗎?

分層教學依據的就是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那必然會降低學困生的教學起點,提高學優生的教學起點。雖然避免了學困生跟不上學優生學習節奏的窘境,但是降低學習起點後學困生面臨的競爭壓力在減小,學優生面臨的學習壓力在增大;外在的周邊的競爭對手是弱者面臨的周邊是和自己水平相當的弱者,強者則是與自己差不多的強者,面臨的外部競爭則是弱者在減弱,強者在增強。這會更加促進學優生感受到學習緊迫感,而學困生則會越學越悠閒,因為學困生挑一挑就會"摘到桃子",那他就不會使出吃奶的勁去助跑,同時就如同沒有狼的羊群,自然其奔跑的能力會逐步退化。而學優生本來在平行班級中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分層次分班以後會發現高手如林,則他們會如同有獵豹追趕的獵物,唯有拼命奔跑才能保住原來的競爭優勢,這樣必然會導致一群跑的快的人會越跑越快還害怕自己被落下,而那些本來跑的慢的越跑越慢還以為自己很快。

分層教學真的有利於縮小學生差距嗎?

自然競爭的結果就是優質資源會向頭部集中,分層教學更加強化了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眾多學校在升學壓力的引導下,現在是越來越重視升學率。並且隨著教育的市場化,更加強化這種競爭,那學習為了保證自己的升學率,重點中學因為基本都能考上本科,其一本或本科上線了已經接近天花板,所以他們更加看重的是一年能考上多少個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流大學;普通中學則關注有多少能考上211、985高校,平行分班的情況下還可以用行政的手段平均分配教育資源,學困生面臨的可能只是教師對其的注意力下降的風險。當分層次教學以後,除了無形的手以外,還會有有形的行政的手段把更叫優秀的教師、教室、輔助設施甚至再培訓機會、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實驗室、功能室等一切可能的優勢資源全部集中到頂尖的那個班級的學生,而末流的學生則會連優秀教師的接觸機會都被剝奪了。這不是杞人憂天,現實的高考壓力,真的是讓現在的學校什麼都做的出來,私立學校為了生存、公立學校在為了保住其原來的優勢(只有這樣才能有優質生源),為了讓優秀的教師更加積極的去教學壓力較大的優秀生班級上課,他們會把表彰、職稱等一切手段向這部分教師傾斜,在這個有形的手面前,學困生面臨更加劣勢的教學資源,而學優生則會獨享全校最優質的教學資源。你還希望學習差距會越來越小嗎?

分層教學真的有利於縮小學生差距嗎?

分層教學的初衷的和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忽略教學過程面臨的很多現實問題。"十個手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現有教育資源相對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分層次教學不僅不會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反而會使"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分層次教學成為很多學校單一追求提高升學率的一個手段!

個人見解,望批評指正,對於縮小學生差距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與我們交流。留言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