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她向男友坦白自己的患癌經歷,對方第一反應竟是……

Vix是一位加拿大女孩,多年前患了癌症,經過成功治療,現在已經過去6年半時間了。但是,當她向交往一年的男友坦白這段患癌經歷時,萬萬沒想到,男友的第一反應竟是——會傳染給我嗎?

下面是當時兩人的聊天記錄。(來源:新浪微博@英國那些事兒)

她向男友坦白自己的患癌經歷,對方第一反應竟是……

今時今日,竟然還有人懷疑癌症會傳染?看來,一刀哥必須給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癌症到底會不會傳染?

截至目前,國際上沒有任何科研證據證明,癌症患者能把癌細胞傳染給健康個體。

同時,大量統計資料顯示,長期與癌症患者接觸的醫生和護士,他們的癌症發病率並不比常人高。

一篇刊登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網站的論文表明,健康人既不會被癌症患者傳染,也不會通過與之親密接觸而被傳染。

她向男友坦白自己的患癌經歷,對方第一反應竟是……

道理大致如下:

1. 癌細胞不同於細菌和病毒等傳染性因子。從本質上來看,癌細胞屬於正常細胞,只是其生長和分化機制失去了控制。即使癌細胞從一個人體進入另一個人體,也會被後者的免疫系統發現並摧毀。

2. 只有在器官或組織移植這種罕見的情況下,癌細胞才可能從一個人體進入另一個人體,但同樣會被後者的免疫系統所排斥。

3. 之所以移植了有癌症史器官的受體罹患相關癌症的風險會稍有增加,與供體中的癌細胞關聯並不大,更多的是與受體服用的免疫抑制藥物有關。進行器官或組織移植時,受體會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以降低免疫系統對新植入器官或組織的排斥幾率,這同時也降低了受體免疫系統防禦癌症的能力。

4. 即便在這種罕見的情況下,受體增加的患癌風險也極低。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統計,每10000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中,只有約2例被傳染上癌症。除非萬不得已,醫生不會使用具有癌症史的供體器官或組織。

需要注意的是,

雖然癌症本身不會傳染,但許多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細菌和病毒,卻具有傳染性,包括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幽門螺桿菌等。

她向男友坦白自己的患癌經歷,對方第一反應竟是……

研究發現,HPV與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肛門癌和某些口腔癌、喉癌、頸部癌症有關,而幽門螺桿菌則可能導致特定胃癌。

此外,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後,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肝癌;感染相關皰疹病毒、HIV陽性患者罹患卡波西肉瘤的風險也會增高,卡波西肉瘤是一種具有局部侵襲性的內皮細胞腫瘤……

目前為止,國際上還沒有任何科研證據證明,癌症患者能把癌細胞傳染給健康個體。

如果說誰被某癌症患者傳染了,那種幾率不僅遠低於中彩票,還可能開啟一項全新的研究課題。

這種"好事",應該輪不到你。

那麼,為什麼癌症會呈現"圈子效應"?

我們經常聽說,某個地方的癌症特別高發,某個家族連續有成員患癌……似乎,癌症在呈現一定的"圈子效應",這會不會是傳染造成的?

這得從癌症的成因說起。癌症主要由環境因素引起,遺傳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她向男友坦白自己的患癌經歷,對方第一反應竟是……

某個地方的癌症發病率特別高,一般來自環境的影響,當地人口同時受到了某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如空氣汙染、水質變壞、核輻射等。

如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發生爆炸,產生嚴重的核洩漏。最初估計受核輻射影響只有不到50個清潔工,但據2006年烏克蘭衛生部公佈的數據,因為這起核爆炸事件,有250萬受害者仍處於醫療監督之下。有專家認為,核洩漏後,當地18歲以下人群的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加了5-10倍。

至於家族成員連續患癌,既有環境因素、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影響,也有一部分遺傳的作用。

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網站的一篇文章顯示,約有5%-10%的癌症會遺傳。遺傳性癌症和非遺傳性癌症的大致區別如下:

  1. 患癌年齡通常低於人群整體患癌年齡(一般不超過50歲);
  2. 家族中父系或母系傾向於出現某類或相關類型的癌症;
  3. 癌症出現的部位不止一處。

哪些癌症會遺傳?

據MD安德森癌症中心網站文章所述,目前已知有數種遺傳性綜合徵會大大增加某類癌症的患病風險。醫學界也已經瞭解數種增加某類癌症患病風險的基因突變,但尚沒有確定所有癌症的遺傳學病因。

1. 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徵

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綜合徵是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有BRCA基因突變的女性出現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更高,而遺傳有該基因突變的男性出現男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更高。

另外,在一些家族中,出現胰腺癌、黑色素瘤和其他種類癌症的幾率也更高。

她向男友坦白自己的患癌經歷,對方第一反應竟是……

2. Cowden綜合徵

Cowden綜合徵的特點是多發的腫瘤樣生長病灶,且某些癌症的患病風險增加。大部分Cowden綜合徵的患者都會出現非癌性的小灶病變或錯構瘤,常見於皮膚和粘膜,也有可能出現在腸道或腦內。Cowden綜合徵的患者出現乳腺、子宮和甲狀腺良性和惡性腫瘤的風險較高。

Cowden綜合徵還與PTEN基因突變有關。

3. 林奇(Lynch)綜合徵(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

林奇綜合徵的特點是早期出現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和其他結腸外腫瘤。林奇綜合徵的病因是錯配修復基因(MLH1、MSH2、MSH6或PMS2)的DNA突變。另外一種Muir Torre綜合徵與某些皮膚腫瘤的患病風險增高有關。還有一種為Turcot綜合徵,與某些腦瘤相關(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不同)。

4.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FAP是一種癌症易感性綜合徵,患者胃腸道內(多在結腸和直腸,但也會出現在胃和小腸)會佈滿數百甚至數千個癌前息肉(腺瘤)。

衰減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FAP)的嚴重性低於FAP,與結腸癌患病風險增加有關,但結腸息肉較少。Gardner綜合徵與FAP的息肉數量相似,但還與骨瘤(骨良性腫瘤)和軟組織腫瘤(硬纖維瘤)相關。

另外一種為Turcot綜合徵,與某些腦腫瘤相關(與林奇綜合徵不同)。FAP的所有類型都與APC基因突變相關。

她向男友坦白自己的患癌經歷,對方第一反應竟是……

5. Li-Fraumeni綜合徵(LFS)

LFS是一類罕見遺傳病,特點是多種癌症患病風險的升高,包括軟組織肉瘤(脂肪、肌肉、神經、關節、血管、骨或深層皮膚的腫瘤),乳腺癌,白血病,肺癌,腦瘤,腎上腺癌等。大多數LFS患者都有TP53基因突變。

她向男友坦白自己的患癌經歷,對方第一反應竟是……

6. VonHippel-Lindau綜合徵(VHL)(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

VHL是一種多系統疾病,特點是血管異常生長(血管母細胞瘤或血管瘤)。血管母細胞瘤可能會出現在視網膜、腦內某些區域、脊髓和神經系統其他部位。其他類型的腫瘤可能出現在腎上腺、腎和胰腺。

VHL患者出現某些癌症的風險也會升高,尤其是腎癌。幾乎所有的VHL患者都會被檢出有VHL基因突變。

7. 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綜合徵(MEN)

MEN因患者易出現內分泌腺腫瘤而得名。內分泌系統由腺體組成,可分泌激素至血液系統,以控制身體內很多的生理活動進程。MEN主要影響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和胰腺。

目前有兩類MEN,即I型和II型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綜合徵。

別戴有色眼鏡看癌症患者

瞭解了癌症的發病原因,我們應該知道,癌症有較低可能被遺傳,但不會被傳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應出於不必要的擔心,讓癌症患者感受到被特別對待。

她向男友坦白自己的患癌經歷,對方第一反應竟是……

首先,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癌症正越來越普遍。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發佈的最新數據,以85歲的壽命計算,中國人一生中患癌的幾率為36%。人人都可能患癌,所以,不要戴有色眼鏡去看待。

此外,癌症並非絕症,只是一種慢性病。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接受到規範、有效的治療,早中期的癌症完全緩解率(或者說臨床治癒率)並不低;即使是晚期的癌症,也有一定幾率達到5年以上生存。衛健委官網曾經報道,在美國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大部分癌症5年生存率都達到80%以上。

就像文章提到的加拿大女孩Vix,她已經戰勝癌症6年多,復發的幾率甚至會比普通人更低,她已經不是癌症患者,她就是一個健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