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VILLAGE OUTSIDE THE CITY

城外的塬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耀县城外有两座塬——东塬和西塬。东塬即孙塬,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故里;西塬为下高埝塬,即现在的铜川新区辖地。两座塬中间夹着个川道里的耀县城,遥遥相望。而如梭状的耀县城实为两条河流冲刷而成,若站在东西两塬俯瞰,你会惊叹于这盆地地形简直似神来之笔。促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盆地地形的当然非神也,而是沮水、漆水长年累月锲而不舍的坚持不懈。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它们大概发端于子午岭余脉的哪个枝节,从北向南扑扑而来,流经耀县城,又过了不知多少个地质时期,终于把耀县城冲刷成盆地,也把本应为一体的东西两塬彻底切开,割成一个互为守望的断面,从而永久护卫着耀县城。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LONG HISTORY

悠久的历史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耀县城历史悠久,据传为上古阴康氏的治地,不过到了西汉景帝二年才设祋祤县。位于西塬以西的小丘塬上至今依然留有祋祤宫的遗迹,然而据考证当时的县治所在地并不在小丘塬,而在今天的耀州城东河东堡一带。其实最为辉煌的当属唐代。李治、李世民父子二人多次赴西塬校猎,那时候耀州被称作华原,因靠近都城长安,算是京畿之地。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我对于东塬的认识,从小到大除了一年一度的药王山庙会,就只剩下孙思邈故里这点滴印象。无亲戚少朋友,来往少之又少,就谈不上联系,说不来多么深刻的见解了。前两年奔着陈炉古镇的大名前去,沿着孙塬上的坡坡岭岭驱车而行,始有观感。论塬面的宽敞、村落的大小等等,孙塬显然不能与下高埝塬相提并论。但孙塬却像世外桃源,屋舍后房门前便是地畔,院落宽大、田垄齐整、林木茂盛,一派田园风光。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XIYUAN IN MEMORY

记忆中的西塬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生于西塬、长于西塬,一次又一次回去,却发现自己记忆中的西塬越发模糊。西塬背靠关庄,南接富平三原,东临耀县,西望坡头,由南而北分别坐落着第一梯队的陈坪村、陈家塬、鱼池村、义和村,以及第二梯队的袁(堡)文(堡)高(堡)郭(堡)丁(堡)赵(堡)儒柳村齐家坡,第三梯队的石仁村、任家庄、肖家村、程家堡、白家村、上高埝村、下高埝村、中高埝村等等。这三个梯队各成一个链条,连接成西塬上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我家位于如今的铜川牡丹园嵌下的袁家村,处于第二梯队的中间位置,南来北往由西往东,仿佛交通枢纽。事实上,现今的长虹南路十几年前就已纵贯我村南北,鸿基路自村北东西延伸,我村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要道。过去男娃女娃婚配嫁娶在三个梯队内部循环往复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就我所知的村中伙伴来说,巨刚娶的媳妇是白水的,金刚娶的媳妇是礼泉的,磊磊媳妇是董家河北边的东柳的……远在原有的三个梯队以外。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TIME FLIES

光阴荏苒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下高埝塬所在的西塬,也称为下高埝乡,乡政府过去位于下高埝白家村,后铜川建立新区,乡治职能转移至新区管理委员会。记不清是四五岁还是五六岁,反正是刚记事不久,我坐在父亲28大梁的自行车上,麦子刚刚漂黄,一望无际的下高埝塬上是成片成片的金黄的麦穗,风吹麦浪,我们走在麦田中间的乡村柏油路上,那时候整座塬上汽车还不多,阳光从午后的云朵中泄下来,一片夏日的宁静与美好。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村小中的几间厦房,在岁月流逝中,逐渐塌陷斑驳。前两年,晚年以拾破烂为乐的六爷突然失忆,患上老年痴呆,无意中走丢,几位叔叔找了一天一夜后,最终在小学校后面的荒草丛中找到了瑟瑟发抖的他。六爷是家族中唯一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人,他患病后的有一年我去拜年,他早已不认识我,却还清晰记得当年战争中的细节,令我尤其难忘。新区人来熙攘后的几年,他和六婆推着架子车沿路捡废品,大冬天碰见他,老远就看到他问候我,谁成想他竟能跟我童年里欢声笑语的村小发生如此难言的联系。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FOR THE TIME

寻觅时光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聚会时,几位发小谈及最多的是我们的童年。几近而立之年,很多人的角色已从昔日那个鼻涕横流的调皮蛋变为一个孩子的父亲。看着幼儿园小宝贝身上的书包,我们叹息自己童年的欢乐,可面对下一代的未来,只能无奈又无力。哪个村过完年又要被拆了,高铁最终从哪儿经过,谁如今在北京混得很好……坐在平房顶上的我们,畅饮海聊,岁月静好,同样照过我们童年的太阳正值午后,温煦而又热烈。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景丰中学的高中部撤了。听到这则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从袁家村骑自行车至景丰中学所在的下高埝乡,大概要半个多小时。这个小姑上过、大姐上过的下高埝乡高中,在我去之前办学历史已逾五十载。上高一那年,忘记了为什么没有住校,即便是每晚十点下晚自习,我也会跟着同村的军涛骑车回家。那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气严寒,害怕睡过了点,我就和军涛相约七点半在长虹路边的空场上一个等一个,及至夜幕降临、路面结冰,每天往复,那种同学情谊,是陪伴,更是一同成长。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MY HOMETOWN

我的家乡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好久没去过的袅里,在农业社时期是下高埝数一数二的好田。而从近十年以来,越发荒凉。去年,久已退休的父亲,突然兴致而来,和母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原来栽种玉米和小麦的袅里“良田”开辟出来,种了一点玉米和蔬菜。我去看过一眼,那接天连地的野枸桃树、荒草仿佛鱼跃大海,自由生长的顽强意志真非人类所能比。父亲拿着斧子、刀子、䦆头,使尽了招数,终于拓荒成功。彼时彼刻,千亩田野上似乎只有父母二人在种地。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夏去秋来,玉米成熟。一亩左右的玉米抽穗结棒,到了收获季节。田野上迎来了二姑夫、二姑、表哥、表妹和姐夫,加上我和父母,统共八个人。八个人的劳作最终换来了七百元的卖粮收入。难怪我的乡党们再也不拘泥于那一亩三分地,都跑到临近的新区去打工了。荒废了的袅里不只是袁家村的特殊现象,如果从袁家村往东或往西看,身处袁、文、高、郭、丁、赵、儒、柳村等第一梯队的各个村里,哪个村里不是一样呢?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以农业为主业的西塬注定会日渐消失。每位乡党都看到了这样的结局。下高埝上的线辣椒、苹果、玉米、小麦等等优质农作物将一去不复返。但愿那些搬进了居民楼里,丢掉了叉、锨、锄和䦆的农人们,哦,不,新城里的人们,依然记得那些养育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土地——下高埝塬上的坡坡塬塬、硷硷畔畔。新区取代下高埝塬是历史的进步,城镇化也是时代的趋势。我想念西塬上的狗尾巴草,怀念西塬上土黄土黄的土路,缅怀那些逝去的岁月,想念记忆里可亲可爱的西塬。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东塬!西塬!耀州人眷恋的家园!丨袁远

袁远,陕西铜川人,现居咸阳。咸阳媒体人。文章多见于省市报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