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老人搗鼓十年,發明電動木牛流馬獲專利,載著老伴上路被圍觀


8月28日,吉林省永吉縣西陽鎮大崗子村,68歲的農民李景陽騎著自己發明製作的電動小馬車拉著老伴劉玉琴上街,引來大人孩子爭相乘坐。木匠出身的農民李景陽酷愛動腦動手搞發明。11年多來他先後研發製作了三個能拉車的“木牛流馬”,獲得了兩項國家專利。

最近農閒時,李景陽給小馬配做的這輛小車正在調試階段,一上街就吸引了眾多鄉親的眼球,紛紛上前圍觀,就連過路人也掏出手機駐足拍照。圖為68歲的農民李景陽騎著自己發明製作的電動小馬車拉著老伴劉玉琴上街,引來大人孩子爭相乘坐。

李景陽出生在唐山郊區,只念過小學六年級,但從小就對機械物理非常感興趣,長大當了木匠,四處幹木匠活,為他人打炕櫃等傢俱和蓋房子。

李景陽平時他特別喜歡搞發明,先後利用8年時間成功地研製的高仿真“木牛流馬”,並在2015年獲得了國家專利,隨後還研製了兩輛花軲轆大鐵車、三輛與實際自行車1:1的高仿真木製自行車。

李景陽說,這頭牛高1.2米,身長2.16米,寬0.7米,自重300多斤,能拉車,能駝人,車上可坐5個人,牛肚子裡還能裝200斤糧食,走起來還會搖尾巴。這頭牛除耳朵為黃色外,通身褐色,牛頭形象逼真……

早在2014年8月,李景陽打造了電動馬駒——村民稱之為《三國演義》中的“流馬”,後來他又製作出了“木牛”。

這頭牛與真牛相仿,兩隻大大的牛眼炯炯有神,牛的身體由鐵皮包裹,四肢為木質結構,牛蹄由4個滑輪替代,牛尾用線繩紡織而成,遠遠看去與一頭小牛無異。

在電動牛的脖子下方,有一根木製的“韁繩”,李景陽說,“韁繩”可以控制牛行進的方向。“木牛”“流馬”各拉著一輛由他製作的大軲轆鐵車。李景陽說,他製作的電動馬駒和電動牛,源自於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

“之前的電動馬駒走路時與正常的馬姿態相仿,但由於協調性不太好,容易摔倒。”李景陽說,前些年他造出的電動馬駒並未達到他預期的效果。電動牛是在製作電動馬駒的技術基礎上改造。

這麼多年,他就像著了魔似的,整天研究這些東西。李景陽的老伴劉玉琴說,從產生做“木牛流馬”的想法開始,李景陽整天待在他的工作間裡,夏天熱得滿頭是汗也不出屋,冬天凍得手腳通紅也不肯放棄。

冬天冷得實在受不了,李景陽便跑到屋裡暖和幾分鐘,之後就又鑽進了工作間。看到李景陽如此辛苦,劉玉琴有些心疼,但一想到李景陽為了夢想如此執著,劉玉琴還是選擇支持李景陽。

李景陽說,他在研究製作第二個馬模型時由於長時間站立幹活而患上了靜脈曲張病疾病,到過許多醫院花掉好幾千元吃藥治療都沒見效,後來有醫生建議他經常按摩腳步會有一定療效。由於他這幾年研製“木牛流馬”已經把孩子給的和家裡的積蓄花光了,就沒買現成的按摩器,而是反覆研究實驗,成功地製作了一個木製的足療器。

圖為農民李景陽正在組裝現代版“木馬流牛”。

李景陽家,當年電動木牛安裝調試完成,上路測試,現場引來很多村民圍觀。

2018年8月28日,李景陽騎著自己發明製作的電動小馬車拉著老伴劉玉琴上街。

圖為一個孩子在體驗他的電動小馬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