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關於《我不是藥神》的美譽已經太多了,筆者在此不再贅言,今天就單純從一張節拍表來分析下這部影片的劇作。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這個電影很難,題材受環境影響很容易變文藝電影,但實際上它有很多商業電影元素,就看你怎麼切入,怎麼著手;你是按照故事寫人物還是按照人物寫故事,這是兩個方向;怎麼改變一個人的負面力量,讓他變成英雄,也是比較難的。”

本片攝影指導王博學談起關於如何為這部電影確定影像風格時,說:“這個電影在文牧野導演開始弄劇本的時候就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方向上的調整,就是要拍一個商業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劇本開始就放棄了很多,沒有走個人表達,是按照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走的,目的就是讓它更靠近觀眾。”(訪談內容請看:專訪《我不是藥神》攝影指導王博學:用鏡頭觸摸現實的沉重與輕盈)

眾所周知,好萊塢對於劇本的要求是全世界最嚴格的,因為符合觀眾的觀影習慣,好萊塢的編劇方法也被稱為最有效的編劇法。以羅伯特·麥基、布萊克·斯奈德等為代表的好萊塢編劇大師和戲劇教育家,更是總結了一套無往不利的編劇法則,將故事中各橋段的發生時間細化到了每分每秒。下面就是好萊塢編劇們奉為圭臬的編劇節拍表。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這15點結構也可以理解為是對電影三幕結構的細化,在《基本劇作法》裡面寫道:“不管三幕、五幕還是七幕,只要行之有效、恰如其分地把故事組織在或多或少的場景和段落之中就行。”根據《我不是藥神》主創採訪的相關文章,我們瞭解到《我不是藥神》分為四幕。接下來,就結合上面的節拍表,分析下《我不是藥神》的劇作。(下文關於《我不是藥神》的情節線是筆者根據記憶梳理的,可能有疏漏,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1.開場畫面

顧名思義是影片開場的畫面,這個畫面要求能夠展現整個影片的基調。包括展示題材、類型、影調;定調的內容是前史,建置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前史。

雜亂的上海老街弄,昏暗的保健品店,蓬頭垢面的中年男人……影片一開場就構建了一個髒亂差的現實世界。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2.呈現主題

如果是一部110分鐘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片長117分鐘),那在它的前5分鐘之內一定要帶出整個影片的主題,可以給主角出難題,或者將一個問題或概念拋給觀眾。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賣印度神油的小老闆程勇生意不景氣 、拖欠房租。去老人院交費,被告知老爸病重,負責人還讓他下次按年交費(生活窘迫,恨不得分期付款)。婚姻失敗,且老婆提出要帶孩子移民,程勇與老婆談判,發生衝突,進派出所,被小舅子曹斌(週一圍飾)教訓。

3.鋪墊/建構

在影片的前10分鐘內,要構建出這個世界的規則,展現人物的個性、人物之間的關係,如果在10分鐘以內沒能塑造出人物性格,展現出人物的目標、需求,觀眾就會看得雲裡霧裡。在好萊塢,如果製片方或大明星沒能你劇本的前10頁紙裡看到一個鮮明的角色,或者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會毫不猶豫地扔掉你的劇本。

剛交完父親的費用,面對兒子幾百塊錢的球鞋,程勇的第一反應是多少錢,日子過得相當尷尬。而戴著口罩的呂受益,鬍鬚渣滓,不合時宜的打扮,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病急亂投醫的他循著“印度”倆字,找上門來。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在本片的前10分鐘,程勇展現了自己最大的訴求就是掙錢。(生意慘淡、房東催租、前妻爭子、父親病重。)

而呂受益的最大訴求是印度仿製藥“格列寧”。(慢粒白血病人、吃不起高價正版藥)

此時的程勇雖然潦倒窘迫,但還沒到必須為了掙錢鋌而走險的地步,所以他並沒有把呂受益的話放在心上。

4.推動/轉折

這裡出現第一個故事的轉折點,劇情因此向前推進,這裡一定要出現一個打破主人公平靜生活的事件。在整個冒險結束之前,這個推動(催化)時刻是把主角引向快樂的東西。

父親重病急需動手術,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程勇一個人喝悶酒,一張小卡片扔到他的桌上,他想起什麼,趕回店裡,發現店門因拖欠房租已被房東鎖住,程勇打破玻璃窗爬進店裡,找到了呂受益留電話號碼的卡片。與呂受益商談關於去印度帶藥的事情。

大背景事件:患者遊行圍攻售賣高價藥的醫藥公司。在抗議的人群裡,呂受益的表現最為淡定,看著病友們上前圍堵喊口號,他咬著雞腿翻著白眼,一副司空見慣又有點鄙夷的模樣。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5.爭執/掙扎

掙扎充分展現主角面對意外,與周圍人或自己內心發生爭執。

程勇去印度買藥,發現批發一瓶藥只要四百元,找到商機,想做代理,承諾一個月內賣出一百瓶。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面對滿滿一箱的仿製藥,怎麼賣出去?程勇和老呂到處賣藥卻不斷被拒絕,一瓶都沒有賣出去。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6.第二幕銜接點

從這裡開始故事進入第二部分,經歷了與他人的鬥爭和內心的掙扎之後,主人公找到改變現狀的辦法。

在《我不是藥神》中,找到銷售的渠道是爭執的結果,主角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由此進入第二幕,進入第二世界。老呂提議找到病友群的群主劉思慧,於是出現了在夜總會看到劉思慧為了給女兒籌錢,跳鋼管舞的場景。

劉思慧找來各個群主,在飯館與程勇見面,這次見面的場景很有儀式感(喜感),一群各醫院的群主紛紛過來問好,這個場景和呂受益到神油店的情景也有點相似,一旦有人介紹,病人就像抓住最後的救命稻草般無條件信任。眾人在程勇的要求下摘了口罩(呂受益初次見到程勇,拉下三層口罩以示尊重。這次餐館會面,程勇認為群主們戴著口罩是對他的不尊重,當大家摘下口罩,他也把煙熄滅了。)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7.B故事

故事進入第二階段後,開啟了另一條軸線,多數劇本中的故事是“愛情故事”,或者是主人公的冒險、傳奇從這裡開始,在這條故事線中,主人公的性格和環境要和第一段故事有巨大的反差,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被漸漸袒露出來,觀眾能夠看到主人公的另一面,或者對之前提出的問題有不同角度的思考。

從黃毛搶藥到入夥抵債,邀請老劉當英文翻譯,“賣藥五人組”正式成立:幫忙牽線的呂受益、鋼管舞女+病友群群主劉思慧、會講英語的劉牧師、屠宰場的打工仔黃毛。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從這開始,那個曾經暗淡冷清的印度神油店開始熱鬧起來,大家悄悄聚集在這間破舊雜亂的小店,購買一瓶瓶能給他們活下去希望的“印度神藥”。

這一幕是不是很容易讓人想起《達拉斯買傢俱樂部》裡面排隊買藥的鏡頭?

8.遊戲時間

主人公進入第二世界後不斷有新的發現,人物在快速成長。這個階段氛圍通常是比較輕鬆的,因為真正的敵人還沒有出現,但這個階段也可以體現主人公的真實性格。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程勇賣藥非常順利,錢大把大把入兜,其他四個人既有錢賺又有藥吃,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程勇還順利送老父親入院動手術。在夜總會慶功時,為了替劉思慧出氣,砸錢讓男經理跳舞,更是本片的一大笑點。膨脹的程勇甚至想要潛規則思慧,後來因為看到思慧患白血病的小女兒,決定離開。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9.中間點

遊戲時間結束,主人公迎來第二個大的轉折點,這是一個樂極生悲或者否極泰來的時刻。(“偽勝利”或者“偽失敗”)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在本片中,有患者家屬找上門來,說是吃了假藥導致住院。程勇一夥發現假藥販子張長林。五人大鬧張長林賣藥現場,最後進派出所,留下了筆錄證據。程勇在此瞭解到賣假藥是要判刑坐牢的,內心有了一點小波動。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10.敵人逼近

在這個時間點,主人公將遭遇挫折,因為壞蛋攪局,主角隊伍會遭遇分歧、質疑,最終分道揚鑣。

張長林深夜到店裡與程勇談判,威逼利誘希望程勇讓出代理權,程勇第一次拒絕。之後程勇進貨,遭遇張長林匿名舉報。一番驚險 ,程勇感覺到了危險。雨夜,大家一起吃火鍋,程勇宣佈要洗手不幹,把代理權給張長林。大家不解,爭執過後,小團體散夥了。第一個離開的是黃毛,被噎住的話,倒上一杯滿滿的啤酒,面對程勇一飲而盡,帶著滿手的血走進雨裡。最後一個離開的是呂受益,他一開始笑著以為只是一個鬧劇,當程勇說出“滾”,他的嘴角慢慢合上,由笑到哭,戴上口罩,打開那扇門離開(第一次打開那扇門的時候,他摘下口罩,帶著尊敬和希望)。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大背景事件:警察已經在醫藥代表的強壓下,開始著手調查。

11.一無所有

此刻主人公跌入谷底。在很多優秀影片中,會利用“一無所有”這個時機讓某個人死掉。這是舊世界、舊人物消亡的時候。這也是為主題的昇華掃清道路。

一年後,程勇發跡辦廠,整天忙碌。呂受益的妻子來找程勇,告知老呂病情惡化,張長林高價售藥,被人舉報,已成為通緝犯,現抗癌藥斷貨。程勇去見老呂,備受病痛折磨的老呂表面依舊樂觀,他決定為了老呂再去印度進藥。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可惜老呂自殺,程勇受到巨大打擊,決心低價賣藥。張長林來找程勇,訛走一筆錢之後被抓 ,但沒吐出程勇。警察加大力度追查假藥事件,抓走許多患者,但是大家達成一致,並未供出程勇。程勇的小舅子刑警曹斌,也在偵破過程中,被白血病人們的無力現狀震撼。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警察領導,我求求你,別再查「假藥」了行麼。這藥假不假,我們這些吃的人還不知道麼?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這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12.靈魂的黑夜

顧名思義,“靈魂的黑夜”就是黎明前的黑暗。這個階段的主人公處於深淵,還想不出拯救自身及周圍所有人的辦法,看不到希望。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在港口提貨時,黃毛髮現保安報警,為保護程勇,黃毛自己開車引開警察,最終車禍身亡。在醫院裡,程勇衝著抓捕黃毛的刑警曹斌哭吼:“他才20歲!他只想活著,他有什麼罪?”

剪了頭髮買了車票的黃毛最終還是沒能回家,程勇拿著火車票痛哭。

13.第三幕銜接點

故事的第三部分開始,經過了一連串的打擊,主人公態度更為明確,重新出發。

對於前面黃毛之死的安排,編劇之一的鐘偉在接受採訪時說:“黃毛是很單純的一種人,他的死是類型片創作思路里的一個套路:英雄誕生,周圍的人必須付出代價!”正是黃毛的死,引發程勇送走孩子、不顧一切後果低價賣藥。這是全片的一個轉折:從虧欠病人的壞人,到還病人情分的英雄。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病友群對話窗口中不斷放大的“希望”兩字

14.結局

結局就是新世界誕生的地方,不只是主角一個人的勝利,他還必須改變世界。

在一次和病友們交貨時,警方圍堵了程勇和他的藥。站在被告席的程勇十分平靜,在為自己辯護的環節,他只說了寥寥幾句——“我犯了法,該怎麼判,我都沒有話講。但是看著這些病人,我心裡難過,他們吃不起進口的天價藥,他們就只能等死,甚至自殺。不過,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能早一點到吧。”

最後警車押送程勇時,出現了影片最催淚的一幕,道路兩邊密密麻麻站滿了白血病友,他們從全國各地自發前來送別程勇。鏡頭掃過的地方,每一個病友都摘下來防護細菌的口罩,用感激的目光注視著緩緩開過的警車,在這群人中,程勇甚至看到了老呂和黃毛……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這一幕就像《辛德勒名單》裡面,一無所有的猶太人,為了感謝恩人辛德勒,摳出嘴裡的金牙,為同樣一無所有的辛德勒打造了一枚金戒指。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還有《死亡詩社》片尾,基汀老師被開除,離校前,他回教室去取回自己的物品,正值校長代替自己給曾經的學生們上課,校長催促基汀快走時,託德突然站上自己的課桌,接著學生一個又一個站在書桌上呼喚“Oh Captain,My Captain”,既是在向基汀老師致敬,也是在向權威,向自己宣告,獨立自由的種子已經埋在心中。

15.終場畫面

對應開場畫面,強調新世界。表明事件的變化,或者主人公經過一系列事件後的成長,他將以什麼的態度來面對新世界(新生活)。

片尾,程勇出獄,曹斌前來接他。(不得不說,週一圍雙手插兜靠著車,陽光灑在他身上,背後是清新舒展的柳樹, 這一幕真是太帥了。)曹斌告訴程勇不要再賣藥了,現在這種藥已經列入醫保了。

帶你看懂《我不是藥神》的劇作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我不是藥神》是一個比較標準的類型片,導演文牧野在一次採訪中也提到過,他認為自己是一個類型化的作者電影導演。“我基本上是處於類型化稍微多一點,作者化稍微少一點的那個位置。”他說:“我覺得電影不只是文學,也是建築學,非常需要理性的平衡。怎麼吸引觀眾在電影院看兩個小時?就是把每個笑點和淚點都打好位置,再反覆去驗證。”這種創作方式是好萊塢式的,也是非常高效的(從口碑票房雙豐收就可以看出)。

文章開頭分享的節拍表是大多數好萊塢編劇能夠源源不斷地以生產線的方式生產劇本的秘密,如果你也想嘗試,可以先找幾部比較喜歡的類型電影,套入這個表格,對照其中的編劇法則去探索一下這些劇作的奧秘,然後再以這樣的方式,嘗試去寫一個標準化的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