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密切相關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以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為病變特徵的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佔慢性胃炎的10%-20%。特點是不易被察覺,無典型症狀,易反覆發作,不易治癒。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該病1978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胃癌的癌前狀態,成為極受醫學界重視的疑難雜症。一般認為在免疫因素、膽汁反流、生物因素、藥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和鼻咽感染等的影響下,加之情志失調、飲食不節、過度疲勞、失眠、受涼等,引起胃粘膜慢性炎症,使胃粘膜表面反覆受到損害,久之導致胃分泌腺體萎縮,胃粘膜變色、變薄、血管顯露,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胃蠕動功能失調等,從而形成慢性萎縮性胃炎。

國家級重點專科脾胃病科學術帶頭人、東城中醫醫院脾胃科專家楊晉翔表示,慢性萎縮性胃炎確診主要靠胃鏡和胃黏膜活組織病理檢查,慢性萎縮性胃炎到胃癌的演變模式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由此可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幾率與胃癌是密切相關的。“兩者雖然有關係,也並不是得了萎縮性有炎就一定會得胃癌。只要是及時求醫進行積極治療,癌變幾率還是不大的。”目前認為,絕大多數慢性萎縮性胃炎預後良好,僅少數會癌變(多數研究發現癌變率不超過3%)。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中醫“胃痞”的範疇,屬“實痞”的有“邪熱內陷”、“飲食停滯”、“痰溼內阻”、“肝鬱氣滯”;屬“虛痞”的有“脾胃虛弱”。楊晉翔介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從分病期、調氣血、重舌脈、治萎縮四個方面下手。他同時強調,慢性萎縮性胃炎不是好了就萬事大吉,一定要做好隨訪檢查。重度萎縮性胃炎需3-6個月複查一次,中度萎縮性胃炎需每年檢查,輕度萎縮性胃炎需2-3年複查一次。此外,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不論其病因如何,均應戒菸忌酒,避免使用損害胃粘膜的藥,西藥物如阿斯匹林、紅黴素等,飲食宜規律,避免過熱、過咸和辛辣食物,積極治療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名醫面對面

楊晉翔,東城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重點專科脾胃病科學術帶頭人。擅長治療脾胃病、萎縮性胃炎、食管炎、淺表性胃炎、潰瘍病、胃腸病、便秘、結腸炎、慢性肝膽胰病、膽囊炎、膽石症、肝硬化、糖尿病脂肪肝、過敏性疾病、咳喘病、疼痛性疾病等常見病和疑難雜病。

出診時間:週四上午

新京報記者 嶽清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