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中国奇女子系列|明珠暗投·薄命词宗贺双卿

贺双卿是个传奇但飘渺的女子,留下十四首词作及诗若干,然而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她这个人存在,形成一股小小的考据飓风。

专门喜欢给人、事下结论的胡适认为史无其人,郁达夫则“独替双卿抱不平”,周作人、徐志摩、舒芜都非常推崇双卿的作品。跨越时空300年,后人专程到双卿出生地调查、研究,为的是抓住那缕飘渺身影的几分真实。

中国奇女子系列|明珠暗投·薄命词宗贺双卿

才与貌至双卿而绝,贫与病至双卿而绝

【浣溪沙】

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贺双卿,字秋碧。清代江苏金坛丹阳里人氏,家贫务农为生,却是形容袅娜,秀美异常。

十六岁,双卿嫁给了邻村佃户周大旺。对于农家女孩儿来说,这是一门“门当户对”的婚姻,也有人说,这是双卿父亲早亡,叔父图一点财礼把她随便发嫁了。

这是一桩不幸的婚姻。周大旺体壮如牛、脾气火爆,双卿则纤弱胆怯、灵秀暗蕴;双卿没有巧言媚笑,乞讨丈夫欢爱的能力,周大旺为生活所迫,也绝无半分怜香惜玉之情。这对夫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周大旺的母亲杨氏是个寡妇,千辛万苦把独养儿子拉扯带大,为人泼辣能干,农活家务都是一把好手。媳妇一朝苦熬成婆,她理所当然的把一切重任,一股脑儿堆到新媳妇肩上。

贺双卿需得照看丈夫,服侍婆婆,农活、杂务、纺织女红,件件不能落下。双卿在娘家并非长姊,又有妯娌经营操持家务,虽然清贫,却也相对清闲,一旦出嫁,便似豁啦啦变了一番天地。完成不了婆婆交代的任务,杨氏严苛异常,稍一过失便怒骂斥责。

贺双卿满腹委屈无处诉苦,一首《浣溪纱》真切动人,“偏怒早,又嗔迟”,写尽了动辄得咎,左右为难的光景。

【望江南】

春不见,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山远夕阳低。

中国奇女子系列|明珠暗投·薄命词宗贺双卿

回思少女时代,贺双卿的生活平静喜乐,略带一点传奇色彩。她的舅舅在镇上学馆做杂役,双卿有段时间住在舅舅家,也到学馆打打杂务下手,闲余便在窗下听课。

学生读书,她也跟着读,学生写字,她信手拿着石块瓦片就在泥地上依样划葫芦。她聪明灵慧、悟性奇高,如此自学十年,对于填词作诗一道已经十分精通。

不过,贫家女孩儿有此一技无足轻重,她也并不敢因此炫耀,她的长辈邻里,很可能无人知悉身边这个逐渐长大的温文少女竟然身负才华。

但乡间鄙人无知无识,不代表书馆学子同样也是木然无知。从双卿词作来看,她豆蔻情怀初开,很可能便与书馆中某个学子有关,笔端流露出若有似无一段柔情,结局却甚是无奈:“幽恨莫重提……相见是还非。”

词意隐约难透,且贺双卿对于这段感情除此别无描述,也许是害怕,也许是谨慎,也许是往事如烟。甚至,说不上那是纯粹词家对于爱情的美好幻想,一场幽思发春梦,还是她黯淡的生命中确曾有过那一片夕阳远山,拜月空期。

【一剪梅】

寒热如潮势未平,病起无言,自扫前庭。琼花魂断碧天愁,推下凄凉,一个双卿。

夜冷荒鸡懒不鸣,拟雪猜霜,怕雨贪晴。最闲时候妾偏忙,才喜双卿,又怒双卿。

中国奇女子系列|明珠暗投·薄命词宗贺双卿

婚姻生活的不幸,有情不能诉,有苦不敢吐,出嫁前的贺双卿,亭亭玉立,秀美脱俗,出嫁后的贺双卿,容颜迅速憔悴毁损,和过去判若两人。“镜里相看自惊,瘦亭亭。春容不是,秋容不是,可是双卿!”


在体力与心力双重交瘁之下,贺双卿很快染上疟疾。这个病的表现是周期性反复发冷、发热,体质越发孱弱。周大旺不过是个农夫,既无钱,更粗俗,哪会把这种病看在眼里,自然不会替她花钱治病。而且就算是拖着病体,劳作亦不能稍减。

但凡一个病人,病情中体有所感,是最接近的一种切身感受,常常脑海中盘桓的便也是病,言语话题也通常离不开病况辛苦。贺双卿把疟疾和愁病描写一一写入词中,这些作品大都体现了很高的文学水平及现实意义,如《孤鸾·病中》、《薄幸·咏疟》、《一剪梅》等。

【惜黄花慢·孤雁】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是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惊,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阑,倦飞误宿平田。

中国奇女子系列|明珠暗投·薄命词宗贺双卿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描写包法利夫人爱玛是一个受过贵族教育的农村女孩,梦想获得传奇式爱情,却嫁给乡村医生包法利,夫妻俩思想不通、言语不通,最后爱玛走上了偷情堕落的悲剧道路。

贺双卿的情趣才华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和爱玛有所相似。双卿之才,远胜爱玛,双卿之悲,远过爱玛,对于双卿而言,精神上的重负,犹胜于身体所受之劳损。

现实生活中,她的婚姻庸俗不堪,丈夫鄙俗婆婆刻薄,她也想到了姻缘之叹,可是,拖着一日重似一日的病体,贫苦枯燥的农家生涯,她无从寻找解脱。

陪伴她的,只有一枝笔,一阙词,唱出那无边无际的哀愁咏叹。她借陇头孤雁抒发自身悲情,凤凰虽好,却不是你的姻缘,“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惊,几处寒烟”,这几句细嚼慢咽,韵律天成,词大佳,意大悲。

周大旺不但不能理解她,夫妻生活也不是怎么谐调,她病势反复,乡下愚人不但不加怜惜,反多疏远,怕被过到病气。双卿常被赶到厨下,孤身一人,形同囚禁,夜半无眠,《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写尽了病与愁,悲与恸,夜雨残灯,星微风乱,词中凄凉意,宛如目见。

家务烦难,打骂未休,疟病去而复至,缓又转深,地狱般的日子永无止歇:受多少、蝶嗔蜂怒。

【春从天上来】

紫陌春情,漫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记那年春好,向春燕、说破春情。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赠与春侬,递将春你,是侬是你春灵。筭春头春尾,也难筭、春梦春醒。甚春魔,做一场春梦,春误双卿!

中国奇女子系列|明珠暗投·薄命词宗贺双卿

在孤清凄冷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双卿还是有一个难得的知己。邻家女韩西并不识字,但她对双卿的才调天然崇拜,对于双卿的处境,由怜惜而同情,由同情而相助,嘘寒问暖,好不热情。

双卿无比眷恋着这份唯一的友情和温暖,然而,韩西也是要出嫁,要远行的。两个女孩依惜别,难舍难分。

失去好友的双卿,绝未料到,她黯淡无光的生命里,又有一抹新鲜明丽的色彩悄然而至。

双卿家贫,绝无纸笔可供书写,她也是随性所发,不拘何时、何地,只要能偷得空闲,就随意在各种事物上随手写下有感而发的诗词。出于对生活和自然的天真热爱,她用来书写的通常是芍药花瓣、芦苇叶子这等天然之物,花谢叶萎,也就难再留存。贺双卿写词只为抒发胸中苦闷,绝未想到使作品流传于世,因此并不在乎作品流失——在乎也没有办法。

有一天,她出外倒垃圾,畚箕之中,就有她以芦叶写就的新词。不曾想,却遇见了一个举子模样的人,正在震惊地望着她。

这人名叫史震林,是当地才子,这一回是约了几个同是文人雅士的朋友到金坛绡山(今四屏山)游玩,没想到会在穷乡僻壤见着这样一个清雅美貌的女子。见她倒掉的垃圾蒲叶上面似有字迹,便去捡起来一看,读到了她的词作,这下子更为震惊。当下打听到了双卿的身世,不由得对她又怜又佩,顿起爱慕之情。

于是史震林与几个文人结伴,暂且滞留绡山,在恰当的机会里给贺双卿写诗作画,以示问候。双卿钦慕才子,也悄悄以诗词唱和。

史震林婉转表达爱意,甚至暗示愿意带她远走高飞。但其实,他并没有完备的打算,那时史震林尚未中举,家境不裕,虽因一时怜爱而冲动地要带她走,却又从不明言双卿出了火坑又将她如何处置。

双卿也许是害怕,也许,她比身陷浪漫感情中的男子更多几分面对现实残酷的坦然,她没有轻易答应这位才子,只说:“田舍郎虽俗,乃能宛转相怜,何忍厌之,此生不愿识书生面矣!”

双卿这一退缩,史震林便也没再争取什么,只感叹道:“才与貌至双卿而绝,贫与病至双卿而绝。”

史震林离开了绡山,双卿的光明和希望,也就只如短短的火花一闪。

而这希望,却带给了她更多绝望,二十岁时,贺双卿便即沉疴不起,香消玉殒。临终颤巍巍写下一首春词,不知是悲是悔,难诉如梦如真。

李清照后,一代词宗

中国奇女子系列|明珠暗投·薄命词宗贺双卿

贺双卿的环境,决定了她在当时不为人所知,其故事和作品,多因史震林《西青散记》的记录而流传。因此,双卿到底是真是假,有没有这个人,也是有争议的。

但笔者在读过贺双卿词作以后,趋向于认为这是真人真事。

首先贺双卿的词作非常成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史震林自己有这样的高度,我认为他不太可能假托是一个村女的作品。这么好的作品,他要假借别人的名字来发表,简直是不可思议,于理不通。

其次,如果这么多高质量诗词是史震林所做,在清代这种话本小说流行的时代,他完全可以把它写成一个文本嵌在故事中。论理论情,都不至于从头至尾秘而不宣,势必会在什么地方说明一下他是原作者。而且史震林的画作和文集都坦然承认是他自己的,似乎没有伪作、托作的爱好,诗词方面,又何必假造一个人出来却淹没自己的才华名声。

第三,看贺双卿诗词,她的一大特点是写实,这个特点恰是中国诗词中所极度缺乏的。她的作品却是细致入微,近于白描,把病、贫、苦、累,以及苦、恸、悲 、伤,都写到了极致。作品的着眼点贫穷和疟疾,更是绝无仅有,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根本写不到这样逼真。

中国奇女子系列|明珠暗投·薄命词宗贺双卿

【孤鸾·病中】

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宿髻慵梳,乱裹帕罗齐鬓。忙中素裙未浣,褶痕边,断丝双损。玉腕近看如茧,可香腮还嫩。

算一生凄楚也拚忍。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锦思花情,敢被爨烟薰尽。东菑却嫌饷缓。冷潮回,热潮谁问?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

贺双卿词一大特点是写实。上述词中把疟疾的病象和生活相结合,写得透彻而又凄楚。自古以来的诗人词人,几乎没有把病情描述写到诗词当中的,就算是身体很差,象李贺,二十七岁就死,病病歪歪,写的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任凭想象超越肉体,对于严苛现实又躲又避。就是林黛玉,写的诗泪、瘦、透、愁,只多生命之叹,却少现实之嗟。

贺双卿的词,却算是写实主义写照了。从她为数不多的词作中,可以看到她的病,她的难,她的生活艰辛。词作中展现出作者心理之细腻丰富,入木三分,对于现实的劳作、无奈、悲愁,对于生命的热情、渴望、期待,一寸一还,回肠百思,完全不比法国福楼拜传世之作《包法利夫人》来得逊色。

她的描述真切动人,意旨幽深,哀感真实如在切肤:

【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

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焰如萤。听土阶寒雨,滴破三更。独自恹恹耿耿,难断处、也忒多情。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

星星。渐微不动,还望你淹煎,有个花生!胜野塘风乱,摇曳渔灯。辛苦秋蛾散后,人已病、病减何曾?相看久,朦胧成睡,睡去空惊。

双卿诗词,虽写实为主,但也并不因为自身贫病、以及描写过多的生活细节而失去风雅。她的身体是极端不由自的,但她的想象,却如不羁之风。自古以来,诗词浸于酒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格调,李清照词作几乎不能离开琴棋书画诗酒花。惯读这种词作的贺双卿,虽知那种生活距离她非常遥远,然而在女词人细腻丰富的视野,山居闲花开遍了姹紫嫣红,病酒不离,遥可想望,情爱憧憬,油然天生。

【二郎神·菊花】

丝丝脆柳,袅破淡烟依旧。向落日秋山影里,还喜花枝未瘦。苦雨重阳挨过了,亏耐到小春时候。知今夜,蘸微霜,蝶去自垂首。

生受,新寒浸骨,病来还又。可是我双卿薄幸,撇你黄昏静后。月冷阑干人不寐,镇几夜,未松金扣。枉辜却、开向贫家,愁处欲浇无酒。

词作而外,贺双卿的诗同样也写的琅琅上口,例:

冷厨烟湿障低房,爨尽梧桐谢凤凰。

野菜自挑寒里洗,菊花虽痛奈何霜。

贺双卿的作品清新脱俗,切切有物,其悲可感,称得上别是一家。虽所书所言不过眼前细事,浩浩愁绪,接通今古,于细小之间见精深,她的作品相比那些曾有良好教育的同侪辈,冠绝当时。李清照后第一女词人,这个桂冠当之无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