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照片:彩色記憶1956年,安靜祥和的北京街景


東長安街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南部,在天安門東側。東長安街,歷史悠久。明朝屬南燻坊,稱東長安街。清朝屬正藍旗,沿稱。早在元代,大都南面的城牆就坐落在今長安街的位置。到明朝永樂十七年(1419年)擴建京城,城牆向南擴展到今崇文門、前門、和平門、宣武門一線。

崇文門經歷元、明、 清三朝古都,它位於今崇文門內大街南口處,東距正陽門約3公里。其城樓面闊5間,約39.1米寬,通進深24.3米;樓臺連臺高35.2米,重樓重簷,歇山式城樓,屋頂是灰色筒壯綠琉璃瓦簷邊。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

民國三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啟鈐啟動改造舊都城計劃。拆除天安門前千步廊、修築瀝青路、甕城等,原本封閉的宮廷廣場變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開放空間,威嚴、神秘的皇權被消解。正因為朱啟鈐對天安門廣場進行的第一次改造,天安門開始成為現代意義上的廣場。


前門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業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明嘉靖二十九年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眾俗稱前門大街。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

1924年12月19日,北京電車業於開行,此次僅系西大幹線先行通車,由正陽門直達西直門。老北京有軌電車的俗稱是“diang diang 車”,前兩字的發音是“兒化音”。寫出來大概應該是“噹噹車”。司機腳下又不斷踩擊銅鈴,發出“diang diang ”之聲。所以,用鈴聲的擬音都叫它“噹噹車”。

1956年10月17日北京的第一輛無軌電車首次試車成功,這輛車從西四出發,終點為阜成門。這次試車成功預示著有軌電車被無軌電車取代的日子快要到來了。1957年第一條無軌電車在2月26日那天通車。1959年3月9日是北京有軌電車運營的最後一天。


“使”字代表的意思是大使館,這些掛有赤色使字車牌的車輛都是海外駐中國領事館的車輛。車牌中的第一組數字代表的是國度代碼,後頭三位數代表的是大使館車輛的內部編號。

大規模、高規格接待國賓,在印尼總統蘇加諾來訪時達到高潮。1956年國慶前夕,中方派專機把蘇加諾從蒙古烏蘭巴托接來,中國外交部副外長和禮賓司長出國前往迎接。抵達北京西郊機場時,領導人以及有關部門負責人120多人前往機場迎接,機場組織群眾1萬多人歡迎。

西裱褙衚衕是北京的一條已經消失了的衚衕。雖然這個地名沿用至今,但原來西裱褙衚衕絕大部分建築都已經於2004年內被拆毀,僅保留了極少的遺存。現在的西裱褙衚衕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長安街南側,平行於長安街,隔長安街與全國婦聯大樓相望。【北京街景,1956年。攝影:Frühta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