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非遺進社區 文明永傳承

非遺進社區 文明永傳承

為了使社區居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深的認識,從而進一步保護非遺項目,華僑社區黨總支開展非遺進社區活動,讓人們體驗榮成的非遺大師和傳承人的手工絕活,領略風格迥異的中國傳統文化。6月21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老師走進華僑社區,現場傳授社區居民面花、剪紙、麵塑、沙式武術的知識,社區居民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在活動中汲取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並將此傳承。

面花,俗稱"花花饃",屬麵塑藝術。2014年11月,面花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大大小小、各式花樣十分可愛的果模都離不開傳統紋式,如魚、雞、八寶、小獅子、蟬、瓜果、蓮子蓬、石榴桃兒等。

剪紙,又稱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逢年過節抑或新婚喜慶,人們把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窗紙或明亮的玻璃窗上、牆上、門上、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

麵塑,俗稱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即以麵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在博大精深、光彩奪目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武術與京劇一樣被列為“國粹”。於令人眼花繚亂的武術門派中,沙氏武學名揚海內外,倍受人們稱道。

通過非遺進社區提升了人們對剪紙、面花、麵塑、沙式武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使更多社區居民弘揚民間優秀的傳統文化,參與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