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國家癌症中心: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已提升到40.5%

國家癌症中心: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已提升到40.5%

國家癌症中心: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已提升到40.5%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腫瘤專業質控中心主任、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介紹,隨著我國醫療質量和診療能力的提升,某些腫瘤的五年生存率已高於美國等發達國家。

国家癌症中心: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提升到40.5%

五年生存率是醫學界為了統計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比較各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採用大部分患者預後比較明確的情況作為的統計指標。

五年生存率係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療後,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用五年生存率表達有其一定的科學性。某種腫瘤經過治療後,有一部分可能出現轉移和復發,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根治術後三年之內,約佔80%,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五年之內,約佔10%。所以,各種腫瘤根治術後五年內不復發,再次復發的機會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症的療效。術後五年之內,一定要鞏固治療,定期檢查,防止復發,即使有轉移和復發也能及早治療。另外,也有用三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療效的。

国家癌症中心: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提升到40.5%

中美癌症五年生存率比較(按2015年中國新發癌症人數排序)

癌症治療的五年生存率是醫生用來評價手術和治療效果的,如果癌症患者經手術治療能生存5年以上,即可認為腫瘤被治癒的可能性為90%。這是因為癌症和其他疾病不同,難以治癒。不少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局部放療和全身化療之後,從表面上看,精神、飲食、休息都不錯,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生化指標、X線、超聲甚至CT檢查也發現不了任何異常,但在3年或5年後可能又出現腫瘤復發或轉移。專家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和資料統計,發現腫瘤患者的復發和轉移,大多數(80%)是在手術根治術後3年左右,10%是發生在治療後5年左右,這就形成了用“五年生存率”的概念去評價某一癌症的治療效果。大量臨床調查還發現,腫瘤患者如果能生存5年以上,發生復發和轉移的僅佔10%。

所以“五年生存率”不意味著只能活5年,而是意味著已接近治癒。癌症患者在治療後五年期內及其後,需要定期複查,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才可使自己健康長壽。

2014年我國腫瘤發病率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赫捷表示,2014年,我國腫瘤新發病例約380.4萬,約佔全球癌病發病的22%,發病率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死亡約229.6萬,佔全球死亡的27%,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赫捷稱,國家癌症中心已建成腫瘤登記監測點574個,覆蓋人口4.3億約佔全國人口的31.5%,定期發佈中國腫瘤登記年報。

国家癌症中心: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提升到40.5%

肺癌、乳腺癌分別位居男女發病率首位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此前發佈的詳細數據,按發病例數排位,肺癌位居全國發病首位,每年發病約78.1萬,其後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別位居男女性發病的第1位。

各地區腫瘤年齡、性別、發病率、死亡率趨勢相似

各地區腫瘤年齡、性別、發病率、死亡率趨勢相似。肺、結直腸、胃、肝癌在東、中、西部地區均較常見,東、西部地區女性乳腺癌較常見,中部地區食管癌較常見。東、中、西部地區主要腫瘤死因均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

年齡方面,各地區0-30歲惡性腫瘤發病率較低,3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快速增高,80歲達到高峰,之後有所下降。

我國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從30.9%提升到40.5%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隨著我國醫療質量和診療能力的提升,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已從10年前的30.9%提升到40.5%,其中上升較為顯著的有:

子宮體癌,由55.1%上升至72.8%;

甲狀腺癌,由67.5%上升至84.3%;

宮頸癌,由45.4%上升至59.8%;

骨腫瘤,由17.1%上升至26.5%;

食管癌,由20.9%上升至30.3%。

国家癌症中心: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已提升到40.5%

我國兒童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略低於美國

赫捷表示,按發病人數計算,白血病、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淋巴瘤佔到所有兒童腫瘤的66.2%,我國兒童惡性腫瘤的整體五年生存率為72%左右,略低於美國的78%。

其中白血病70.5%、中樞神經腫瘤69.9%,接近美國74%和72%的水平。

雖然我國的腫瘤五年生存率已經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整體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間。對於我國基層醫療機構如何提高腫瘤診療能力的問題,赫捷表示,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也不均衡,因此我國的腫瘤診治水平也不完全一樣,特別是各醫療機構的診治水平參差不齊,比如基層單位和西部地區,它的水平可能和發達地區就有一定的差距。

赫捷建議,首先要強化國家腫瘤質控中心的職能,包括對醫療機構監督指導。其次要通過各種醫療聯合體或者腫瘤專科的聯盟把基層各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進一步提升。比如說上級醫療機構下派專家,對基層醫療機構進行服務或者指導。另外一種形式,是醫療機構的專科醫生到上級醫療機構進行專業化培訓,從而使醫療機構均質化,使基層診療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還可以通過加強遠程醫療,包括遠程會診、遠程預約、遠程培訓等方式,進一步提升醫療機構特別是邊遠地區或者西部地區的腫瘤診療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