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區塊鏈或讓公益迴歸本質

火訊財經注:公益,也可以理解為對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公益涵蓋的範圍十分廣闊,只要是人類自願從事的非營利性的對公眾有益的活動,都可以稱之為公益,公益活動有利於提升社會公共安全、增加社會福利、維持社會穩定。針對公益領域存在的問題,結合區塊鏈的技術特點,可以發現區塊鏈在公益領域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對於慈善來說,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公開透明性,可以確保捐款人對自己資金的流向清楚明白可查詢;不可篡改的特性也能確保財務信息不會被篡改;可匿名性還能保護捐款者的隱私,讓捐贈者安心。

區塊鏈或讓公益迴歸本質

報告摘要

區塊鏈在公益領域的應用應該分環節看待,在與善款有關的環節,與區塊鏈+金融類應用類似,能較快落地並且具有相當的優勢;在與物資、行為有關的環節,在解決驗證和上鍊問題後,區塊鏈技術也能帶來同樣的優勢。

總而言之,區塊鏈技術支撐下的公益領域是一番新的面貌:

1. 善款追溯是當下可行的方向:善款本質上具備金融屬性,天然滿足區塊鏈數據化的要求,所以是比較可行的方向。並且結合區塊鏈的技術,可以改變傳統捐款的一些弊端,比如通過善款時間戳實現可視化記錄,善款數據的不可篡改,並可保證善款的去向信息公開透明。

2. 點對點的成本降低:區塊鏈上的交易是可以點對點完成的,你可以直接將錢捐贈給指定的人或機構,無須轉手多家銀行和機構,這將有效減少交易成本。

3.

物資類的公益項目取決於資產上鍊的實現:鏈下物品的追溯目前還有一定的難度,包括物品的質量、數量等等,這些數據需要從線下采集出來,然後進行上鍊,目前來看這一進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資產上鍊就會變得更加簡單,這一類別的公益項目會更容易落地。

區塊鏈技術給公益領域的善款捐贈環節帶來的以上幾個變化,本質上更多的是創造了一種使得公眾對公益領域的信任機制,大大促進了公益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

一、公益領域現狀

1.1基本概念

公益即公共利益,公共指的是對象是針對一定範圍內的人,利益即是對該範圍內的人提供生存、享受和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和條件。這裡的“一定範圍內的人”是非定向的,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是指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需要得到幫助的人,相對提供幫助的人而言是弱勢群體。

公益,也可以理解為對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公益涵蓋的範圍十分廣闊,只要是人類自願從事的非營利性的對公眾有益的活動,都可以稱之為公益,公益活動有利於提升社會公共安全、增加社會福利、維持社會穩定。目前社會公益事業多指在衛生、救濟等方面的群眾福利事業。

公益事業的發生本質上是社會進步的一種產物,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剩餘財富也隨著增加,這為公益事業提供了資金基礎。另外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社會成員的公益意識也隨著增強。這使得公益事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公益活動逐漸趨於普遍化。

無論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公益事業活動,但是單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因此誕生了公益組織,公益組織即致力於從事公益事業的非營利性組織。公益組織不同於政府組織和企業組織,有著比較鮮明的特點:非黨派性質、不追求利益最大化、以社會公益為首要目標、自主管理等。從概念上來看,公益事業活動種類很多,無論種族民族,無論年齡大小,無論社會層級,無論職業分別,都可以進行公益活動。

從不同的視角,可以將公益組織進行不同的分類。比如按照公益組織的地域性分類,按照公益組織的行業性分類,按照公益組織的目標主體分類等等,不同的分類沒有太多優劣之分,本文從對應於實現公益的三種途徑:物資資金類,行動援助類,思想傳播類,將公益組織分為對應的三大類進行闡述說明。

1. 物資資金類:通過對受益群體所需條件提供資金支持或者直接提供所需物資來達到公益的目的。這主要包括各類基金會,以及以物品捐贈為公益形式的公益組織。物資資金類公益組織有:中國紅十字會,中國國際慈善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等等。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立最初是為了滿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與中國兒童的緊急需求,後來擴展到滿足全球所有發展中國家兒童和母親的長期需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接受各國善款的捐贈,致力於建立積極的、有利於發展的家庭和學校環境;用生活技能和知識武裝、保護青少年,全力著手解決導致貧困的社會因素;動員政府、媒體和大眾努力實現兒童權利。

2. 行動援助類:通過提供人為的幫助來達到公益的目的,雖然也需要一定的資金來保證公益活動的進行。該類公益組織和物資資金類公益組織的區別就在於前者的資金是用來維持組織成員對弱勢群體進行人為的幫助而帶來的花費,而後者主要目的是募集資金和物資,對弱勢群體直接提供物資的幫助,或者利用資金來對其提供相應所需的幫助。人為幫助類公益組織有:關愛老人義工聯盟,中國失物招領網,關愛生命萬里行,北京國際志願人員協會等等。例如關愛生命萬里行,招募具有一定經歷和能力的志願者,進行生命教育、心理援助、知識普及等以關愛生命為主題的活動或者針對性的幫助。

3. 思想傳播類:通過進行各種公益宣傳來達到公益的目的。主要是給公眾傳播公益的思想,這種公益組織宣傳的對象可以是全社會,也可以集中針對某類群體。與上一類公益組織類似,該類組織公益活動的進行也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但其資金的支持只是用來維持傳播公益思想所需的花費。思想傳播類的公益組織有:騰訊公益,感恩中國,公益中國網,中國慈善網公益時報等。例如公益中國網立足於公益思想的傳播,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將最新的公益信息以及現代的公益慈善觀傳遞給更多的人。

實際上上述三種類型的公益組織並不是互相獨立,毫無關聯的,只是各有側重而已。實際上每一類公益組織都或多或少地進行了其他兩類組織的公益活動。例如物資資金類公益組織雖然以募集物資或者資金為主,但實際上也有志願者去提供人為的幫助,並且在公益思想的傳播上有一定的作為和作用。事實上很多綜合性的公益組織,在募集善款的同時,也招募志願者進行公益志願活動,並出版刊物或傳播公益相關的信息,在公益領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1.2公益領域存在的問題

如前所述,無論是哪一類的公益組織,進行公益活動的過程都必須以一定的公益資金作為支撐。目前完全投身於公益事業的人尚屬少數,以公益事業為日常主要活動的多是有愛心的退休人士。對於一般人而言,進行公益活動多是表現在通過公益組織對有困難的人,或者有困難的地區進行善款的捐贈,這是絕大多數人從事公益活動的形式。從公益活動主要涉及的四個主體——捐贈方,公益組織,受捐方,提供錢款服務的金融機構方,可以對公益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捐贈方——欺詐問題

針對捐贈方這一角度來看,存在的問題就是欺詐,即“詐捐”。公益事業是為公眾提供福祉的,人們固然會對公益行為懷有一種尊敬和讚許。因此不少企業、明星通過對遭受自然災害的群眾或者社會弱勢群體進行捐款,一是體現自己的公益之心,二是獲得名譽和社會的認可。但這些年來陸續有不少明星陷入詐捐門的報道,比如成龍詐捐事件,章子怡詐捐事件,以及楊冪詐捐事件。這些事件爆發後,明星不僅名譽受損,事業也遭受了打擊。不去深究這些詐捐事件發生背後的原因以及真相。但單從不斷爆出的這些詐捐事件來說,本身作為公益的捐款行為,由於事實不清,信息不透明,造成的捐贈方名譽受損,或者公眾被矇騙的可能性依舊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公益事業的發展。

2.公益組織——善款去向

從公益組織的角度來看,善款的落實和去向問題是最容易受人詬病的。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依舊讓人記憶猶新。郭美美在微博上的炫富事件,不僅影響到了紅十字會在國民心中的形象,更是摧毀了廣大公民的對公益組織的信任,大大打擊了公民的行善之心。這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捐贈方對於善款去向的憂慮問題。捐款的流程一般都是捐贈方將善款捐贈給公益組織,再由公益組織將善款轉交給受捐方。而公益組織對善款的使用是否合法,善款是否真正落到了需要幫助的人的手裡,這正是公益領域最受公眾關心,最容易存在問題的地方。2012年,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說30%的聯合國發展援助損失於腐敗。因此,公益組織必須具有相當的公信力,才能讓捐贈者對善款的使用有一種安全感,完成捐贈行為。一個郭美美事件,對公民的行善之心的打擊影響是深遠的,使得不少社會愛心人士雖有行善之心,卻忌憚而不敢有行善之為。,

3.受捐方——騙捐門

公益的本質是對弱者或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資源和幫助。但不少不懷好意之人就利用他人的愛心,以欺騙的手段,騙取愛心人士的捐款。2015年某學生捏造學校條件困難,需要購買設備的傳言,騙取了數萬元善款,最後因詐騙罪獲刑6個月。2016年朋友圈瘋傳的羅爾“騙捐”事件,利用其女兒羅一笑身患白血病之事,網絡撰文請求捐款,獲得了廣大網友的捐款後事件急轉而下,羅爾被爆出有幾套房子並且經營公司等事實。受捐方的欺騙行為和公益組織的不良行為同樣會使得捐贈方的捐贈意願大大折扣,從根本上來說,在目前網絡信息發展迅猛的當下,捐贈信息的傳播已經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對於受捐者是否困難的事實認定卻依舊需要解決。受捐者的真實信息應該有一個專門的認定,確認真實之後才能進行傳播,否則一次騙捐門事件,就是一次對公眾愛心的踐踏和毀滅。

4.金融機構——交易費用

同其他領域一樣,善款就是錢款,錢款的存入、提取、轉移,都是由金融機構來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在提供資金的流通服務時需要收取一定的服務或者手續費。在捐贈方、公益組織、受捐方三方都不存在欺騙行為的情況下,由於金融機構收取了部分服務費,實際上受捐方獲得的善款可能會小於捐贈方捐贈的善款。英國的慈善機構與初創企業Disberse合作,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降低善款的流轉費用。在一項斯威士蘭教育公益項目裡,由於運用Disberse的技術,避免了銀行轉移支付昂貴的費用,節省了大概2.5%的手續費用,省出了額外三名學生的學費。

從以上四點來看,公益領域存在的問題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是相關方信息的真實和信任,二是公益領域求助信息的發佈依靠平臺,發佈途徑有限,三是善款流轉的服務費用

二、區塊鏈+公益領域

2.1區塊鏈+公益領域的可行性簡析

針對公益領域存在的問題,結合區塊鏈的技術特點,可以發現區塊鏈在公益領域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上述提到的公益組織的幾種類型,實際上對應了公益活動的幾種類型。對應於不同的公益活動,區塊鏈的應用程度和具體的細節有所不同。

1. 資金類:資金類項目與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有很大的相似度,由於資金容易上鍊,轉移也有時間戳證明,因此區塊鏈技術的直接應用有很大的便利。

2. 物資類:物資類項目需要和物聯網技術相結合,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公益物資的上鍊之後,其流程和區塊鏈公益善款相同。

3. 行動援助和思想傳播類:直接的、或者通過將捐贈人的善款轉化成相應的服務、硬件、軟件等使得受捐人受益;或者是提供一定的服務使得他人、其他機構能力有所提升。要去核查這類公益活動是否真實,本質上是對行為以及行為效果的一種驗證,這是在該類公益活動能進行區塊鏈應用的一種前提考慮,和區塊鏈的優勢以及特點沒有太大關聯。因此不做深入探討。

如上文所述,其實無論上述何種類型的公益組織或活動,都是需要相應的公益資金進行支撐。從區塊鏈的角度來看公益領域,公益活動可以分為善款環節(易直接上鍊),和行為環節(基於一定的技術支撐之後可上鍊)。因此,區塊鏈+公益領域的應用研究可以集中於善款環節上,這也是公眾最為關心的環節,對應於目前公眾公益活動參與最多的形式——對受捐人進行善款捐贈,以及善款從捐贈人經過第三方組織達到受捐人的整個流程。另外對於公益組織是否利用善款進行了人為的幫助、物資的提供和思想傳播,本質上是一種行為或者服務能否上鍊的問題,可以結合物聯網技術以及通過建立一定的評價機制讓用戶進行評價,從而對這些行為或服務進行驗證,具體的解決方案需要較為細緻的考慮,這在本文中不做過多論述。

綜上所述,結合區塊鏈以及公益領域的特點,公益領域的善款環節是目前較快能結合區塊鏈技術用以解決公益領域的部分問題的,而行為環節需要隨著技術發展和通過評價機制的建立來逐步實現。

2.2區塊鏈+公益領域的優勢

結合區塊鏈最突出的特點——去中心化、點對點網絡、分佈式賬本,、時間戳、信息透明且不可篡改等,將區塊鏈技術運用於公益領域,將會有以下幾個優勢:

(1)公開透明促進各方信息趨於真實

區塊鏈上的信息是公開透明的,各個節點都可以有權限進行查看。將捐贈方捐贈的善款記錄在區塊鏈上,善款到公益組織,轉手再到受捐方手中。整個過程的信息是公開透明的,各個節點可以追溯善款是否落實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捐贈方、公益組織、受捐方三個主體行為更為合法合規化。因為一旦故意捏造虛假信息,出現不誠信的行為,就會在鏈上公開,所有用戶都能被廣播通知。這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公眾監管的氛圍,有助於促進各方都規範行為,保證信息真實可靠。

(2)分佈式賬本利於違法行為舉證

區塊鏈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數據信息是記錄在各個節點上的,每個節點都有一本賬本,記錄了區塊鏈上的所有信息。即使其中某些節點被摧毀或者篡改,也不影響其他節點提供同樣的數據信息。因此,將公益善款記錄在區塊鏈上,由分佈式賬本的特點保證了信息不可篡改,一旦發生違法行為,相關信息已被記錄在各節點上,要追溯違法行為和違法主體,舉證就變得簡單可信。

(3)時間戳獲得公眾信任

區塊鏈上的數據都是帶有時間戳的,用戶的每一次操作的內容和時間都會生成區塊記錄在鏈上。時間戳的特點,使得用戶可以查閱任何一位捐贈者的捐款時間,款項轉移的時間,使得整個捐贈流程更具可信性。時間戳其實也是對捐贈善款一定程度的可視化,讓民眾看得見,也就少了對腐敗的憂慮。

(4)去中心化降低交易成本

基於區塊鏈點對點的特點,在公益領域可以搭建一個不需要第三方組織作為中間方進行善款轉移的區塊鏈網絡,而是讓捐贈方和受捐方直接進行點對點的捐贈行為。基於區塊鏈上的支付,類似於比特幣網絡,可以消除由於第三方金融機構的財務業務服務而帶來的成本。傳統銀行的轉移支付不僅緩慢並且昂貴,有了區塊鏈網絡,可以讓善款更加快捷,並且降低每筆交易引起的費用。甚至,建立起相應的區塊鏈網絡,可以讓跨地區跨國界的公益捐助更為簡單便捷。

2.3區塊鏈+公益領域的阻礙和限制

區塊鏈技術+公益領域固然有顯而易見的優點,從捐贈方、公益組織和受捐方各方來看都是有益處的。但是實際運用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可能存在的阻礙和限制:

(1)用戶身份的識別和保密

要解決“詐捐門”、“騙捐門”事件,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戶數字身份的識別上鍊。數字身份+區塊鏈的內容已經在上一次報告中有具體細述。在公益領域裡,要考慮每一個用戶的真實身份的核實,並且將其數字身份在區塊鏈上進行認證。用戶的身份識別技術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具體的數字身份上鍊在公益領域就顯得尤為重要。唯有了個人數字身份的認定,才能在鏈上展現真實可靠的信息。另外某些捐贈人傾向於匿名捐贈,並不希望自己的捐贈信息被暴露在鏈上,因此就需要用到區塊鏈的加密技術對該類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密處理,這種加密也需要是可靠可信的。

(2)信息上鍊的核查

用戶數字身份信息的上鍊也是一種信息上鍊,但是這裡要說的主要是受捐方求助信息的上鍊。區塊鏈應用於公益領域,實際流程和當下的流程也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區塊鏈技術提供了更多的技術保障,可以解決公益領域現存的一些弊端。因此,實際捐贈行為的完成也是需要受捐方的受捐信息在鏈上進行公示,雖然信息透明對每一個用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但是難免會有惡意用戶可能會捏造信息進行騙捐,因此,在受捐方信息上鍊之前就需要一定的核實審查,實際這個過程由何方進行背書,其效力和信度是否可靠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3)智能合約的嚴密設計

實際上區塊鏈公益平臺的建立,最後應該是一種更少人為干預的狀態,那麼就需要對於捐贈方、公益組織(可能存在)、受捐方的行為進行細緻的規定,防止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以及對這類行為進行一定的懲罰。因此,基於區塊鏈的公益平臺應該有相應的智能合約設計,由於公益事業往往和道德相關,在公益活動中暴露的腐敗要更為讓人所恥。因此智能合約要充分結合相關的法律規定,對公益活動中的各類行為有清晰的規定,這樣才能維持一個良好有序的平臺環境。

(4)物資、行為的驗證

上文中也提到,公益範圍較廣,除了較為普遍的公眾最為關心的善款捐贈以外,還有很多物資以及行為幫助的公益活動類型。對於這類的公益活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行為和物資進行識別和驗證,形成一定的數據進行上鍊,這個過程需要的技術和細節考慮較多,實際落地有一定的難度。

三、應用案例

對於慈善來說,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公開透明性,可以確保捐款人對自己資金的流向清楚明白可查詢;不可篡改的特性也能確保財務信息不會被篡改;可匿名性還能保護捐款者的隱私,讓捐贈者安心。基於上述分析以及市場應用來看,目前應用最多的還是在善款追溯這一塊,這也是目前相對比較容易落地的項目。

案例一:心鏈

心鏈是為公益而生的區塊鏈。通過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與智能合約的可自動執行特性,在互不信任的匿名網絡中,心鏈實現了公益組織的透明化和愛心的數字資產化,通過將公益的資金記錄存放於區塊鏈,消除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使非法挪用成為不可能,操作流程公開透明,無任何暗箱操作的機會。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合約發行愛心數字資產,將愛心數字化,使得心鏈成為跟隨個人一生的助人記錄簿,解決了公益活動中涉及的道德風險問題。

使用區塊鏈技術將愛心變成一種數字資產不僅能夠讓公益和慈善活動變得更透明和可信,而且能夠讓更多人願意參與公益活動。

據悉,目前已有不少公益項目使用了心鏈來記錄捐款等相關數據,如上海眾愛公益基金會發起的暖心大涼山活動、步步生金APP、眾託幫互助平臺、幫幫籌愛心捐助系統、食物銀行愛心捐助系統、平安回家互助計劃等。

案例二:輕鬆籌——陽光公益聯盟鏈

陽光公益聯盟鏈是由輕鬆籌作為技術依託,並且已有中國紅十字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加入的公益項目。依託區塊鏈技術,陽光公益聯盟鏈將全部善款數據公之於眾,打造透明公益陽光鏈。資金從捐贈到使用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被清晰地記錄,信息記錄採用多方記賬、實時同步的形式,捐贈人、受助者、公益組織、醫院等都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信息的寫入,並且數據無法更改,打破了傳統信息只被公益機構一手掌握的局面。

利用區塊鏈技術,陽光公益聯盟鏈記錄捐款信息較為詳細。當愛心人士捐出善款之後,在輕鬆籌的“愛心記錄”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善款何時從支付平臺、輕鬆籌平臺劃撥到項目執行方的賬號,最終進入受助人指定的賬戶。信息可供每個人公開查詢。記錄著善款流動的信息永久保存,並且無法篡改。

四、總結

區塊鏈在公益領域的應用應該區分來看,對於善款環節,類似區塊鏈+金融的應用,能有較快的應用並且具有相當的優勢;而對於行為環節,在解決了驗證和上鍊問題之後,區塊鏈技術也能帶來同樣的優勢。

總而言之,區塊鏈技術支撐下的公益領域是一番新的面貌:

1. 善款追溯是當下可行的方向:對於善款而言,本質都是金融屬性的,天然滿足區塊鏈數據化的要求,所以是比較可行的方向。並且結合區塊鏈的技術,可以改變傳統捐款的一些弊端,比如善款時間戳的可視化記錄,善款數據的不可篡改,並且善款的去向信息公開透明。

2. 點對點的成本降低:區塊鏈上的交易是可以點對點完成的,你可以直接將錢捐贈給指定的人或機構,無須轉手多家銀行和機構,這將有效減少交易成本。

3. 物資類的公益項目取決於資產上鍊的實現

:鏈下物品的追溯目前還有一定的難度,包括物品的質量、數量等等,這些數據需要從線下采集出來,然後進行上鍊,目前來看這一進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未來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髮展,資產上鍊就會變得更加簡單一點,從而這一塊的公益項目會更容易落地。

區塊鏈技術給公益領域的善款環節帶來的以上幾個變化,本質上更多的是創造了一種使得公眾對公益領域的信任機制,大大促進了公益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

區塊鏈或讓公益迴歸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