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端午节:古代人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粽子到底是甜的还咸的?甜党认为,火腿搅乱了糯米的清香,绝对是异端;咸党认为,小枣的粽子寡淡无味,口味单一。那么问题来了,古人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北魏——明显的甜粽子。《齐民要术》引用了三种有风味的粽子,均无明显的咸味。《食次》——“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与油涂竹箬裹之,烂蒸”——这明显是甜粽。秫稻米即是糯米,夹了红枣和栗子,并且有蜂蜜的甜味。

唐代——甜系粽子显然仍然高居榜首。到了唐朝,官方终于为端午设定了一天假期。曾任宰相的韦巨源,留下了一份《烧尾宴食单》,有一道“赐绯含香粽”,可以淋上蜂蜜甘露食用。如今的长安故地仍延续了这种吃法,即陕西的蜂蜜凉棕子。


南宋——南方的粽子还是甜的。偏安江南的南宋时期,有一本叫《浦江吴氏中馈录》的书,里面记录了多种南方菜,其中粽子的做法是: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从这句话可以得知,此时的粽子有了更丰富的配料,红枣、栗子、柿干、银杏、赤豆,但都是甜食系。

明朝——《金瓶梅》里也是甜粽子。杭州人田汝成写杭州风物《西湖游览志馀》,其中有记“市食则糖粽、粉团、荷梗、孛娄、瓜子诸品果蓏”。而明朝人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里,西门庆家吃的也都是甜粽子,不过,他们显然更喜欢五毒饼——最受欢迎的馅料是玫瑰糖馅。

清朝——咸粽子终于成了宫廷御用。宣统未出宫之前,咸粽子终于得到机会进入了宫廷。浙江遗老进呈50枚火腿鲜肉湖氏粽子给端康皇太妃,同治的瑜太妃分食后甚觉好,传谕御膳房,每一年包些湖式肉粽换换口味——可惜这样的日子也没有几年,端康皇太妃便去世了。再过几年,连御膳房也没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