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粽情端午——這些端午習俗,隱藏著健康隱患,你們還在玩嗎?

習俗介紹: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 高魏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除了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眾所周知的傳統習俗外,在我國許多地方至今還保留有吃“五紅”、飲雄黃酒、插艾草、掛菖蒲、洗百草浴等傳統習俗。這些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與疾病、毒蟲做鬥爭的早期衛生觀念。今天看來,這些習俗對於養生也有一定借鑑意義。

粽情端午——這些端午習俗,隱藏著健康隱患,你們還在玩嗎?

不過,專家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環境的變化,有些習俗也暗藏著一些健康隱患。

種種習俗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健康活動,今天看來——

吃“五紅”:“富貴病”人不適合

習俗介紹:在江浙等地,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黃鱔”。據說,端午節吃“五紅”是為了驅趕蜈蚣、蠍子、蛇、蜘蛛、壁虎,這“五毒”。吃“五紅”結合地區物產,靠海的吃魚蝦,在北京吃燉肉。

養生點評:“五紅”中有蛋、肉、魚蝦,還有蔬菜,從營養學角度講,可謂是品種豐富,營養齊全;對於預防夏季傳染病,增強人體免疫力都很有好處。由此可見,古人“五紅”習俗對健康飲食也有借鑑意義。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五紅”當中,蔬菜較少,肉類較多。這與古人生活水平不高,在節日進補的觀念有關,而現在許多人已經出現了“三高”、糖尿病等“富貴病”,如再盲目追求吃“五紅”,就會加重健康損害。

粽情端午——這些端午習俗,隱藏著健康隱患,你們還在玩嗎?

飲雄黃酒:雄黃有毒勿飲用

習俗介紹: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小時候看《新白娘子傳奇》,白娘子不小心喝了雄黃酒,現出真身。相信在每個觀眾心目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關於雄黃酒,南京人有很多風俗。南京人端午講究“破火眼”,就是把雄黃泡在酒裡,在太陽下暴曬。全家人蘸著酒在眼睛上擦一下,這樣不得紅眼病。

養生點評:很多地方把雄黃酒直接用來塗抹眼睛,其實,此舉並不科學。雄黃是有毒的,化學成分為硫化砷,現代醫學證明它還有一定致癌作用,臨床上需要外用的話,醫生都特別慎重。至於喝雄黃酒,則更不安全,因為喝雄黃酒會產生頭疼、嘔吐、心慌、中樞神經麻痺等中毒症狀。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就不要飲用有毒的雄黃酒了。即使外用,也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至於有些人把雄黃灑在屋角、床邊驅蚊避蟲,從環境角度看,倒不為過。

粽情端午——這些端午習俗,隱藏著健康隱患,你們還在玩嗎?

洗百草浴:因人而異選草藥

習俗介紹:端午節有個別稱也叫“浴蘭節”,就是洗百草浴。屈原的《九歌·雲中君》就有“浴蘭湯兮沭芳”之句,可見蘭湯浴由來已久。南北朝時期宗懍所著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文集《荊楚歲時記》有云:“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後來,人們一般是煎煮蒲、艾等香草洗澡,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養生點評:夏季用中草藥洗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中草藥性味清涼,如菖蒲、銀花、桑葉、薄荷等,還可以解除熱毒,對風寒、痱子確實有一定療效。

每個人體質不同,藥浴時要因人而異。比如,雖然是夏季,但有些人本身有寒症,再用清涼藥物泡浴,可能會適得其反。藥浴時,水溫不要太高,泡浴時間不要太長,皮膚有破損的人不要藥浴。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中草藥。

粽情端午——這些端午習俗,隱藏著健康隱患,你們還在玩嗎?

插艾葉、掛菖蒲:過敏體質要遠離

習俗介紹:在很多地方,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掛艾草、菖蒲。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插或懸在門上,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在山西等地,男女還會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

養生點評:艾葉和菖蒲光掛著,殺蟲和去菌的作用不一定有多明顯,因其有芳香氣味,燻一點艾葉倒是可以驅蟲避蚊;只是城市人大多住高樓,燒燻艾葉,要警惕火災隱患。此外,家中如有過敏體質的人,如有過敏性鼻炎、哮喘,家裡最好不要放置艾葉,以免誘發打噴嚏、哮喘、皮膚出紅疹等過敏性症狀。

粽情端午——這些端午習俗,隱藏著健康隱患,你們還在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