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小米再次否認IPO傳聞,互聯網公司遲遲不上市為哪般?

小米再次否認IPO傳聞,互聯網公司遲遲不上市為哪般?

在市場地位瞬息萬變、商業模式尚未足夠成熟的情況下,誰都不願先於對手將自己暴露於眾。

針對近日國外媒體The information報道的小米最早於明年下半年IPO的消息,小米官方再次予以否認,並稱公司估值會暫時以上次融資時估值為準(450億美金),而非業內傳言的690億美金估值。

這已不是小米第一次站出來否認IPO傳聞。事實上,雷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小米未來5年內不會上市。據鳳凰網報道,雷軍最近一次公開談論小米上市話題是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該媒體援引雷軍的發言表示,“自己(雷軍)做企業時間比較久,不追求短期估值。小米會在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候再IPO。”

不僅是小米,就連近幾年橫空出世、藉資本之力迅速開疆擴土的滴滴出行、美團,以及摩拜和OfO等明星公司,融資基本都已進入E輪、F輪,卻未見上市動向。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互金巨頭螞蟻金服和流量大鱷今日頭條。

連續多輪鉅額融資卻不上市,似乎成了中國互聯網圈的一個怪現象。筆者試著分析了箇中原因,但需指出的是,本文並未針對任何一家公司,請勿對號入座。

在筆者看來,很多公司以“不缺錢”為不上市的理由,實則可能是為掩蓋企業自身的業務窘境。換言之,“不缺錢”可能是一種被動的“安於現狀”的狀態,即因暫未找到新的業務增長,便無需為這些業務進行大量投資,現有業務的營收暫可維持企業正常運轉。

如果是此種情況,企業應該考慮的就不是是否上市的問題,而是為現有核心業務拓展新的增長可能,或主動尋找新的能帶來穩定增長的業務。一旦找到新的增長方向,再考慮上市也不晚。否則,上市後要承擔來自監管、輿論和投資者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會導致一家企業偏離自己的核心價值,最終成為一家二流、三流公司,甚至被市場清退。

另一方面,與傳統行業不同,科技互聯網圈的進化速度瞬息萬變,巨頭的形成和隕落總是猝不及防。這既能解釋為什麼Google、Facebook等公司能迅速壟斷一個行業,也能解釋體量如雅虎這樣的公司為何會迅速沒落。

因此,在商業模式尚未足夠成熟、還未形成相對安全的行業優勢、同量級對手林立的時候,上市是需要底氣的。因為選擇上市,就等於選擇將自身財務數據和經營情況裸露在對手面前。這很可怕也很危險。

現在能看到的是,大家還在忙於“修煉內功”和“安營紮寨”。但用不了多久,中國科技互聯網圈便會迎來一波上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