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職業討債人要失業了?人工智能讓老賴乖乖還錢

提到代人催債的“職業討債人”,很多人腦海裡可能會浮現出令人不寒而慄的形象。

“呼死你”軟件騷擾債主,一群肌肉男上門圍堵進行侮辱和恐嚇,送花圈、潑糞等極端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使用暴力。。。

职业讨债人要失业了?人工智能让老赖乖乖还钱

不過好消息是,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職業討債人有可能會漸漸成為歷史。一種新的討債手段——人工智能應運而生。

小編注意到,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讓討債這個困難的工作換上一副“溫柔”的面孔:

據外媒報道,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文本,找到最合適的語氣與債主對話;它還可以通過分析找到債主的地理位置,或者聯繫債主的親朋好友,讓好面子的債主自知理虧。。。

人工智能成為討債新技術

就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被中國的一些債務催收採用。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P2P平臺未償債務餘額達到1.3萬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違約數量不斷上升,這讓一些平臺想到嘗試利用新技術催收逾期貸款。

債務催收集團資易通的首席執行官、曾在花旗集團等擔任管理職務的盛潔儷說,“人們對P2P貸款使用的很多,這已經成為擁有先進技術的初創企業進入這個市場的機會。”

自2016年成立以來,資易通尋求催收的債務金額累計達到1500億元人民幣。盛潔儷說,該公司最近推出了一個人工智能平臺,以幫助約800家貸款機構或第三方催債機構催收逾期貸款。

职业讨债人要失业了?人工智能让老赖乖乖还钱

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借款人及其朋友的信息,然後通過對話機器人與借款人進行電話聯繫。對話內容將被記錄下來,並用算法進行分析,隨後該算法會找出最有可能迫使對方還貸的措辭。該系統還會打電話給借款人的朋友,請他們提醒借款人加緊還款。

盛潔儷表示,今年5月,就大客戶而言,該人工智能系統對拖欠一週內的貸款的清收率為41%,相比之下,傳統催收方式對類似貸款的清收率只有20%左右。

另一家債務催收初創公司易購則推出了一款手機應用,該應用允許催收代理人搜索數千份個人債務記錄,並挑選案件,簡化了放貸機構和催收者之間的聯繫。該公司還可以提供一些借款人的地理位置信息,幫助催收員找到他們的下落。

傳統職業討債人遊走法律邊緣

人工智能為什麼正在取代傳統的第三方討債機構?

小編注意到,除了人力成本的節省以外,傳統的催收機構很多時候是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灰色空間。

債務糾紛的頻發,催生了一個不完全被法律認可的灰色江湖——第三方催討機構和職業追債人。幫人討債的佣金一般根據案件操作的難易程度和金額大小來商定。一般在10%到20%之間,最高可達50%。

职业讨债人要失业了?人工智能让老赖乖乖还钱

討債人在債主門上潑油漆 梨視頻 截圖

據大河網報道,僅僅在鄭州,明裡暗裡開展“債務清償”業務的公司就有200餘個,多藏身在各大寫字樓內,而私人組成的討債隊伍更是數不勝數。鄭州甚至有催討機構接手一些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欠款追繳業務。

資深“業內人士”老K說了幾個如今討債圈裡慣用的討債手段:紅色油漆家門上寫大字已被淘汰,改用打印紙糊滿大門,紙上滿是對欠債人的控訴;拿著借條天天派人往債務人公司或家裡跑,軟磨硬泡讓對方煩不勝煩;暗地裡給債務人車輛安裝GPS定位等技術手段,掌握其行蹤等。

职业讨债人要失业了?人工智能让老赖乖乖还钱

據青島早報報道,多數討債公司會使用“盯人”的辦法:有上門送花圈的,有在債務人門口潑糞的,還有直接派幾個人輪流上門,敲門要錢,或者進門坐著乾耗。甚至有公司會涉嫌暴力行為,但一般不會傷人太嚴重。

媒體之前曾經報道過暴力催收導致的家庭慘劇。

2017年11月12日,四川內江市威遠縣連界鎮36歲孕婦葉某將3歲兒子託付給婆婆,留下一句“自己在外欠了七八萬元債”後,喝下一瓶農藥自殺身亡。她去世後,警方發現她生前筆記本記有12家網貸公司名字,家人也相繼接到多家網貸公司催收電話,甚至有的還以孩子相逼。

專家:人工智能討債需要守法

法制日報報道,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劉燕萍表示,在催貸過程中採取極端手段可能涉及其他方面的犯罪,如敲詐勒索、故意傷害、非法拘禁等。

此外有專家認為,債務催收行為應當在合法合理限度內進行,通過惡意威脅、恐嚇等方式進行暴力催債屬於違法行為,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厲莉表示,由於“暴力催債”並非法定概念,目前尚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諸如恐嚇威脅語言多大程度才算嚴重影響當事人的正常生活等,一般情況下相關部門很難對其採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职业讨债人要失业了?人工智能让老赖乖乖还钱

厲莉認為,現實中,像言語侮辱、恐嚇威脅等廣泛意義上的“暴力催債”行為較為普遍,且具有較強的社會危害性,因此亟待將其上升到法律層面進行全面有效的治理。

那麼,和傳統的職業討債人相比,人工智能進行催債的“合法性”是否足夠呢?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在接受採訪時認為,應用人工智能討債暫時還屬於合法。

“我認為,這其中一定是有法律邊界的。人工智能催收系統可以對債務人進行上中下游業務層面收款和催收,通過發電子郵件、發送短信和打電話等方式要求還款,但其信息收集應當合法,如果是通過整合政府公開發布的數據,建立自己的內部數據庫,或者是利用互聯網公司自身的經營優勢整合企業自身積累的互聯網數據,從中找到借款人的聯繫方式或資產則沒有問題。

此外,催收方法的合法性也值得注意,人工智能催收不能限制或影響到其他與債務無關的人,比如有些討債公司通過從通訊錄中查到其一眾親戚朋友的手機號碼,向借款者好友甚至只是認識的人發惡毒短信,進行騷擾甚至辱罵,侵犯他人人格權、名譽權,輕則構成侵權,重則涉嫌違法。

還有一些追債公司採取公開或者向特定親朋和商業夥伴告知債務人的失信狀況。這種做法雖不違法,但一旦發佈信息與事實不符同樣會構成侵權。

因此通過人工智能進行催討的限度和邊界就需要嚴格的法律介入。科技的應用同樣不能跨越法律的底線。金融科技的創新離不開配套的專業監管制度,需要有相關的立法作為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