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牛市成立,熊市歇業?英大證券竟主動撤銷廣東分公司


有著20多年曆史的英大證券,近日被傳出了廣東證監局已經核准了英大證券撤銷廣東分公司的申請。縱觀英大證券去年的經營數據,確實大幅度跑輸行業平均。而一旦廣州分公司被撤銷,英大券商則只剩下7家分公司和區區30個營業部。

牛市成立,熊市歇業?英大證券竟主動撤銷廣東分公司

據媒體報道,廣東證監局已通過證券監督管理局批准撤銷廣東分公司。自5月29日起,廣東分行被撤銷,不得增加客戶,開展新的業務活動。也就是說,從那時起,英國證券公司只有7個分支機構和30個業務部門。

2017,深圳的股票經紀人沒有表現出出色的表現。2017,券商經歷了一個寒冷的冬天,英國證券的業務數據低於行業平均水平。2017,英國證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34.14%,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52.47%,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大幅下降。

一部分業內人士表示,撤銷該分行的做法是由於該公司的業績,業內更多人士表示,英國證券公司的撤銷分支可能與新三板業務的變化有關。

但無論是什麼原因,英國證券的業績逐年下降,但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牛市的開放和2018的行業關閉

總部設在深圳的英國證券,30個業務部門中的11個集中在深圳總部,但在廣東廣州沒有分支機構。截至2017年底,英國和美國證券公司共有623名員工。其中,總部員工302人,分支機構員工321人。雖然英國毛額不大,但自成立至今已有22年。

在談到英國證券的股東背景時,可以說它是一個"大門戶",控股股東英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成立於1996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了英達證券。在原有的證券和證券業務的基礎上,深圳禹申投資財務管理有限公司,並在深圳註冊。目前,公司註冊資本為27億元。

控股股東控股集團成員包括母公司、中國電力金融有限公司、英國大泰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英國泰和人壽股份有限公司、英國國際信託有限公司。D責任公司,英國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英國長安保險經紀公司。有限公司、國家網絡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等企業,截至目前,已建立起保險、證券、信託、融資租賃、期貨等金融牌照。

沒錯,英國的大證券是一個金匙誕生的。一般來說,英國證券的分支機構基本上是在2015的牛市之前和之後建立的。其中,江蘇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12月,在廣東設立了6個分公司,2015個分公司,2016個分公司成立了山東分公司。

新成立的牛市廣東分行必須面對2018被吊銷的困境。5月29日,廣東證監會公佈了批准英國證券有限公司回覆廣東分行的行政許可。英達證券也在其官方網站上宣佈,廣東分公司的業務將由東莞東城證券營業部整體受理。

根據東方財富選擇數據,新三板推薦上市公司在兩年內的數量一直呈現下降趨勢。2015,英國證券公司推薦的新三個董事會的數量是16個,2016個數字是20個。然而,到了2017,英國證券公司推薦的新三個董事會的數量被列在名單上,從2018到現在只有1個。

此外,英國證券的業績下降是一個直接關切的問題。而撤銷該分支機構的答案是,目前大多數公司都參與了經紀業務;撤銷是總部的決定,員工是有安排的,披露太多是不方便的。

· 全線下滑的主要業務

翻閱英大證券2017年的年報數據可以發現,2017年,英大證券證券經紀、證券自營、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業務條線業績全線下滑,僅信用業務和期貨業務小幅增長。

2017年,英大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58億元,同比下降了34.14%;實現了淨利潤1.38億元,同比下降了52.74%。截至2017年末,英大證券資產總額135.93億元,同比下降18.88%。

在被業界稱為"投行大年"的2017年,IPO項目一直不斷。但是英大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卻逆市出現收入大幅下滑。該公司全年投行業務承銷業務規模報22.5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5601.42萬元,同比降幅高達70.42%。2018年截至6月4日,英大證券只保薦了一個項目,並且上會被否。而截至6月4日,一共有9家券商產銷數量為1家,其中就有英大證券。

投資銀行說,現在的情況是大投行拿走了股票,中小券商沒有項目要做,比如英國證券,比如證券公司的規模,沒有公司的裁員,他們就去了。自今年年初以來,各大媒體的投資銀行薪酬大幅下降。

英泰證券的自營業務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億3383萬1800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2.74%。經紀業務收入也低於同期。2017,英國證券經紀業務收入達到1億8455萬7600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76%。

2017,英國證券公司的證券和信息服務業務的總營業收入為3671萬4900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04%。

英國證券和期貨業務的基本數量較小,顯著增加。2017年度營業收入1億2900萬元,同比增長1.01%,利潤總額3804萬1000元,同比增長25.67%。全年平均信貸額為54億75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3%,實現利息收入2億10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56%。

在"佣金戰"和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2017,它一度被稱為經紀業務的"寒冬"。成熟的大型證券公司可以抓住發展經紀業務的機會,一個完整的分支機構,充足的客戶資源,從而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就經紀人的規模而言,年輕的經紀人,尤其是旗下的年輕公司,可能在當前資本環境的背景下遠離經紀業和牛市。

業內人士開玩笑說,撤資的經紀公司是罕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