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畢業了 別忘給你的檔案找個家

畢業了 別忘給你的檔案找個家

畢業了 別忘給你的檔案找個家

又到了畢業季,高校畢業生們在忙著論文答辯、找工作的同時,千萬別忘了給自己的檔案找一個妥當的去處。如果檔案的事情沒有安排好,日後在辦理職稱評定、公務員考試、調檔落戶等手續時都有可能遇到麻煩。

如今,高校畢業生就業多元化,到民企、外企甚至社會組織工作越來越普遍,不過很多這樣的單位是沒有獨立人事權的,因此僱傭雙方談的主要就是工資獎金、五險一金等待遇,至於檔案轉移的問題,公司不問,很多畢業生自己也不會主動去辦理,甚至壓根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回事。

記者從相關部門瞭解到,人事檔案作為見證個人學習及工作狀態的可信憑證,其內容包括10大類25小類,分別對應著個人履歷材料,自傳材料,鑑定、考核考察材料,學歷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材料,政治歷史情況的審查材料,入黨入團及參加民主黨派材料,獎勵材料,處分材料,錄聘用、任免、工資福利待遇、退休退職材料等。這些材料的記載既是為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又是為人事檔案當事人服務,是維護個人權益和福利的憑證,很多關鍵的個人證明等手續還是沒辦法離開檔案。對於流動就業人員,在個人工作變動時,人事檔案會跟隨其調轉,調出、調入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或檔案管理部門有義務審閱並告知個人檔案是否齊全完整,內容是否真實有效。

很多人對檔案感覺很陌生,好像自己從來就沒見過,這是因為檔案通常通過機要局的渠道傳遞,因此從來沒見到過自己的檔案也很正常。

此前,本市曾出臺《關於北京生源大中專畢業生離校後就業服務及人事檔案接收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檔案、報到證等材料對於畢業生就業的牽絆,但在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企就業的勞動者,還是常常會有一些人事手續需要檔案證明,還有一些自主創業或靈活就業的勞動者,因為沒有單位出具證明,辦理很多手續時仍要以檔案記載為準。

畢業生如果沒有找到心儀的用人單位,可以將檔案暫時保留在學校兩年;但超過兩年之後,學校就會將檔案發回原戶籍所在地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保管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打回原籍”。如果是去具有檔案管理權限的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就業,一般單位可以直接接收、管理檔案;如果是去沒有檔案管理權限的單位就業,可以由當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檔案管理等人事代理服務。但無論是何種途徑,都一定要給檔案找個“家”,切不要自己將檔案拿在手裡。

畢業了 別忘給你的檔案找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