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論書|2018年5月推薦書單(社科類)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

”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法)福柯《詞與物》(上海三聯書店):儘管有友人不喜歡上海三聯這個版本,我倒是對這個封面很欣賞,簡約大方,也符合這本書的主題。副標題“人文科學的考古學”,很好地概括了全書主體內容。儘管福柯在書中也不乏生動案例與詩意表述,但整體而言,這本書的晦澀難懂程度,要遠遠超過《規訓與懲罰》和《瘋癲與文明》。心知肯定是經典好書,但自己要完全消化,還需良師指點。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北京大學出版社):王汎森先生近年來關於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研究的論文合集,作為北大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大學堂頂尖學者叢書”之一推出。這些論文靈活運用各類史料,探討近現代中國人的科學觀、人生觀與生命觀,同時在此之外,對於思想史和觀念史的治史方略與哲學,也進行深入論述。個人最喜歡第一篇跟書名同名的演講,和最後一篇關於歷史研究當中“人”的消失的那篇論文,啟發很大。中間部分關於思想場域中的時間感、煩悶感和“未來”概念等論文的論述,建議可以跟汪暉老師《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裡的相關內容,進行對比閱讀和分析。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英)鮑曼《現代性與大屠殺》(譯林出版社):一部反思現代性的經典論著。鮑曼用嚴密的邏輯和豐富的素材,論證了對於猶太人的大屠殺,並非是外在於現代文明的一個意外,而是嚴格內嵌於現代性之中,依靠無處不在的科層製造成的道德中立與豁免而產生的慘痛後果。這種因官僚體制而造成的個人道德豁免,很大程度上跟阿倫特的“平庸之惡”,表達的是一個層面的意思,只不過鮑曼對此所持的批判態度更加明確與鮮明。必須看到的是,作為後現代主義的鼓吹者,鮑曼對於以理性化和科層製為代表的現代性難免有苛責過甚的嫌疑,但他的這些批判,對於我們反思民主和現代政治制度的弊端,進而追求更高更好的政治文明來說,很有裨益。楊渝東老師的翻譯很好地做到了忠實原文與語言流暢,只是建議部分跟中國語境有差別的表述,可以再多加一點註釋說明。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美)賀蕭《危險的愉悅》(江蘇人民出版社):美國學者賀蕭老師關於20世紀上海娼妓史的一部力著,蒐集和徵引的史料極其豐富,而複述和組織這些史料的方式則堪稱巧妙和詩意,可讀性極強,同時跟馬克思主義、現代性理論、女性主義等社科理論展開廣泛而深入的對話,在史料、史事、史識這三方面,都完成得相當出色。長達將近兩百頁的註釋、徵引文獻和索引,足以看出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紮實的學術功力。一位學者,一輩子能有這樣一部專著傳世,便足可稱無憾矣。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法)鮑德里亞《為何一切尚未消失》(南京大學出版社):法國著名社會學家、思想家鮑德里亞晚期的一部作品,收入了他的三篇重要隨筆,這三篇文章儘管主題各異,但其核心線索,都是在批判肇始於西歐的現代性的種種弊端,痛訴在全球性的由資本和權力壟斷的媒體和網絡霸權之下,人的主體性的消亡與人本身的嚴重異化。基於這樣的主題,儘管篇幅短小,但這本小書,仍然堪稱是鮑德里亞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的代表作之一。本書的翻譯通順流暢,裝幀也是素雅而考究,非常值得閱讀和收藏。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英)鮑曼《懷舊的烏托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著名社會學家鮑曼生前寫成的最後一本小書,照例於流暢而富有張力的文字之中,將各種素材與思想巧妙編織在一起。書名“懷舊的烏托邦”,是指在如今這樣一個充滿紛爭與不確定性的“風險社會”裡,越來越多的人懷舊過去,並將歷史中出現的諸多社會模式作為當今的可替代選擇方案的一種集體社會思潮。然而無論是霍布斯式的叢林社會,還是接近原始狀態的部落共同體等,鮑曼一一指出其弊端與不切實際,進而將強調社會團結與整合的人類共同體,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本雅明曾經希望寫一本完全由引文組成的書,而在本書的部分章節裡,鮑曼幾乎完全憑藉各種引文的拼接、組合與闡釋,就表達自己觀點的做法,已經接近本雅明的理想狀態。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張錫模《聖戰與文明》(三聯書店):華語學術界少有的一本關於伊斯蘭文明研究的優秀論著,立足於政治史和思想史兩個層面的分析,詳細梳理伊斯蘭文明自誕生以來,跟西方文明之間發生的長達千年的碰撞、衝突與融合,進而詳細給出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在價值觀和國家體系方面的巨大差異,由此引出當代伊斯蘭文明所面臨的種種困境的歷史淵源。本書不只有助於詳細瞭解伊斯蘭文明的歷史與現實狀況,對於那些過度妖魔化伊斯蘭文明的讀者來說,也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法)維沃爾卡《社會學前沿九講》(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法國社會學家維沃爾卡撰寫的一本關於當今社會學前沿問題的論著。九個議題,涉及的都是當今社會學各個分支領域裡,最具學術前沿價值和全球範圍內的現實意義的話題,顯示出作者開闊的視野與不俗的洞見。讓人略感遺憾的是翻譯上的瑕疵,很多專有名詞未按照通用譯法翻譯,有些自創的譯法多少讓人有違和感。但考慮到譯文還算流暢,整體而言,這個版本還是值得一讀。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英)卡爾《歷史是什麼》(商務印書館):一本關於歷史哲學和史學理論的重要論著,強調歷史學總是在事實與解釋之間取得平衡點,而解釋往往比單純的事實更加重要,由是引出各個時代的社會氛圍與價值觀念,對於其相應的歷史敘事與闡釋的重大影響,相當於用豐富的事例和詳細的論證,來推演克羅齊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經典論斷。值得反覆細讀的一本小書。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英)甘恩《法國社會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本關於法國社會學理論發展史和學術譜系梳理的導論性著作,以社會學三大先驅——孔德、涂爾幹和馬克思各自的理論在法國的起源、發展與傳播為主要線索,勾勒起長達兩百年的歷史進程當中,法國社會學發展的大致脈絡。缺點在於其主要立足於各位學者思想要點的梳理,而知識社會學層面的解讀與闡釋不足;而受限於全書的既定框架,托克維爾、列斐伏爾、斯蒂格勒等法國社會學的重要學者要麼沒有提及,要麼語焉不詳,使得本書難以涵蓋法國社會學發展史的全貌。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陳來《孔子·孟子·荀子》(三聯書店):

清華國學院院長陳來老師在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和北大哲學系開設的《先秦儒學》課程的講稿合集。由於是面向大學本科生的課程講稿,因而文字深入淺出,難度屬於入門級別,非常適合作為先秦儒學學習的導論性著作參考。陳來老師在講述過程中,注重文本細讀,注重孔子、孟子、荀子之間的思想承繼與發展關係解讀,注重先秦儒學思想跟西方思想的比較分析,選擇這樣一本小書,來作為入門書籍,起點相當之高。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美)克里納伯格《熱浪》(商務印書館):

一本秉承芝加哥學派城市社會學研究思路,以城市災難作為個案考察對象的上佳論著,綜合運用訪談、田野實地調查、計量統計等多種研究方法,對造成芝加哥炎熱災難高致死率的深層次原因,展開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無論是作者的研究視角,還是對於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精準運用,都可圈可點,非常值得後學者參考。而作者在論述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強烈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同樣讓人敬佩不已。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韓茂莉《十里八村》(三聯書店):一本很有意思的社會地理史視角的論著,憑藉著大量散落於各種典籍文獻之中的常規史料,以山西近三百年間村民的活動與交際範圍為核心問題線索,梳理出這一時期山西鄉村在生產空間、基層管理、婚姻範圍、商業活動空間、祭祀與社會交往、水利建設與管理等各個方面的社會變遷史全貌。儘管有批評認為本書理論性不足,但就經驗研究層面而言,作者對史料的蒐集、梳理、還原與再述,仍然有著獨特的價值。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美)顧德民《民主的浪漫》(江蘇人民出版社):美國學者顧德民關於墨西哥大眾政治生態的精彩論著,以長達十年紮實而豐富的民族誌調查,再現了墨西哥民眾面對動盪的政治格局和全球化進程的深入,對待選舉和文化公民身份等的態度與行為變化。作者將作為基層的平民政治田野調查,跟作為高層的國家政治變遷,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對照論述,使得這部關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聖多明各平民區的個案研究論著,具備了極強的代表性和延展性。著實是一本出色的政治人類學論著。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任繼愈《墨子與墨家》(北京出版社):北京出版社的品牌叢書——“大家小書”系列之一,作者是專攻中國哲學史和佛教史的知名學者任繼愈先生。儘管帶有濃厚的時代思想印記,但本書還是在有限的篇幅之內,將墨子和墨家的思想梳理得細緻而清晰,文字也淺顯易懂。作者秉承的唯物主義思想觀,跟墨子倡導科學、注重實踐的精神內核之間,也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契合關係。值得細讀的一本小書。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奧)施德爾《羅馬與中國》(江蘇人民出版社):關於古代東西方的兩大帝國——漢帝國與羅馬帝國之間的比較歷史論文集,其具體議題從國家政治制度體系、戰爭與軍事機構演變、法律與懲罰體系到經濟與貿易、貨幣體系等,基本上涵蓋了兩大帝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主要面貌。這樣的比較分析,不只能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瞭解兩大帝國的歷史,也可以對後來全球化時代裡,東西發展分流的深層次歷史淵源,產生新的理解與思考。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德)貝爾金《饋贈的社會符號學》(四川大學出版社):德國學者貝爾金關於禮物饋贈研究的一部力著,遵循法國學者莫斯在《禮物》一書中提出的問題線索,分別從現象學、人類學、禮物關係的變遷,以及禮物關係折射出的道德與社會生態這四個部分,對圍繞禮物展開的饋贈關係的全面研究與深入分析。在論述過程中,既注重跟過往相關學者研究的對話,又立足於大量鮮活的案例與素材,展開自己的原創性闡述。堪稱一本關於禮物和饋贈關係研究的必讀書籍。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黃盈盈《性/別、身體與故事社會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人大性社會學研究所新一代掌門人黃盈盈老師的新著,相對於她前一本書《我在現場》的純粹田野調查筆記形式,這本書將乳腺癌患者、艾滋病感染者、加拿大中國移民、變性人等幾類群體的性與身體故事,跟“身體如何記憶,性/別如何敘事”這一核心學術命題緊密結合在一起,與身體社會學、性別社會學的各類理論與過往研究展開對話。由於在身體和性別研究領域,國內本土的原創經驗研究文獻非常匱乏,因此這本書的問世,無論是對於豐富學科短板,還是對於強化這一重要議題的設置來說,都具有比較獨特的意義。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張靜《社會學論文寫作指南》(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北大社會學系張靜老師撰寫的關於社會學論文寫作方法與規範的指南性讀物十年後的再版,以條理清晰的結構和淺顯易懂的筆法,詳細講述了社會學論文寫作的類型、注意事項、方法技巧、相關規範和參考資源,非常具有針對性、操作性和指導性。其實並不只是適用於社會學論文的寫作,廣義上的人文社科論文的寫作,都可以從這本小書裡得到指導和啟發。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劉夏蓓《信仰與變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北師大社會學院的劉夏蓓老師關於卡力崗人信仰與族群認同改變現象的民族誌研究論著。個人覺得最為精彩的有兩處——第一是簡明扼要而又清晰規範的文獻綜述,可以作為文獻綜述寫作的範文參考;第二是提出信仰改變與族群認同、歷史文化變遷之間關係的這個命題,很有啟發性。不足在於對卡力崗人信仰改變和族群變化的歷史文化原因的闡釋與論證尚顯不足,有一點觀點先行的感覺。整體而言,是一本出色的民族誌著作,值得學習。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林建華《校長觀點》(東方出版中心):

化學專業出身、歷任重慶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校長的林建華老師20年來關於大學管理心得的文章合集。林老師的這些文章,沒有空洞的大道理,也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用形象生動的案例、條理清晰的框架和富有歷史感與學術性的視角,有針對性和建設性地探討中國大學的改革之道與未來發展之路。文如其人,林老師的包容、理性與變革精神,在書中的文字裡盡顯無餘。儘管這些文章不可避免地要符合主流價值觀和政治正確,也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官方化和程式化的內容,但在字裡行間的乾貨,仍然能給讀者足夠多的啟發與思考。

论书|2018年5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王叢虎《地方政府》(江蘇人民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的“憲法知識叢書”之一,以簡明扼要的筆法和條理清晰的結構,為讀者介紹政治學和行政法意義上的地方政府概念內涵,以及中外地方政府的演化歷史、組織方式與當代革新,是一本關於地方政府基礎知識的導論性小冊子,值得收藏與閱讀。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五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社科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email protected]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註明“蓑翁論書”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