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為何"寧傳玉器,不留金銀",這就是根據!

古時,傳家寶似乎只是大戶人家的專利,即便尋常人家藏有一兩件寶物,那多半也是因為他的祖上非富即貴。我們也時常聽到,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背後,通常都有一個美麗且散發著神秘與斑駁氣息的寶物。

而關於這寶物我們聽的最多的便要數翡翠玉器了,手鐲吊墜,印章擺件等等…….

為何

那或許就有人要問了,為何長輩都是"寧傳玉器,不留金銀"的?……其實這是很有根據的!

第一,金銀養驕奢,玉能明人志。

關於家族財富,我們常會說:"富不過三代",其真正含義並不是指後代沒有條件和資本去致富,守富,而是有不少後輩因為從小的錦衣玉食,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驕縱生活。

導致了他們喪失了奮鬥的勇氣,甚至有不少子女在窘迫時會選擇將家中金銀變賣,以換取輕鬆的生活。而翡翠所承載的是家族的精神,是長輩對後輩的激勵,是精神上的陪伴,往往能更加鼓舞人的意志。

為何

其二,玉是"祥瑞"的象徵。

《說文解字》一書中曾闡述:"瑞,以玉為信也"。玉石祥瑞的象徵,也是權利與地位的代表,正如皇帝所使用的玉璽便是最好的證明。由此可見長輩將與傳給下一代,它所承載的是無限的希望,是精神的傳承;而金銀更多的是浮華一世的財富。

為何

第三,就保存而言,玉可傳千年,而金銀難過百年。

玉曆經千年造化形成,具有持久性,不僅不易損壞,而且還能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加溫潤通透,它所記載的是長輩們奮鬥的痕跡。反之再看金銀,就其本身材質而言,質地較軟,容易磨損失色;

同時也更容易丟失,如果後代在遇到困境的時候會最先將其做抵押或變賣,難以代代相傳。

為何

第四,就投資收藏而言,優質翡翠從未跌價,而金銀價格處於浮動狀態。

古時,和氏璧可換十座城池;宋美齡所佩戴的一對兒滿色麻花翠鐲,如今已過千萬;再看國外,芭芭拉赫頓的一件翡翠珠鏈,拍賣價格已超2億………

由此可見,翡翠無論自身價值還是文物價值都是無法估量。而金銀價值是跟隨國際走勢不斷調整浮動,就近幾年的價格而言,翡翠價格早已翻倍,而金銀價格卻未有過多波動。

為何

單是以上四點,翡翠便以佔足優勢,更別提它攜帶方便,可養人可護人之說了,自古翡翠便是皇家、貴族之物,他所象徵的是君子之風,俠義之士,由慈禧太后的驚鴻一瞥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

而如今優質翡翠更是一件難求,因而如果看到閤眼緣的翡翠,不妨買下,以作傳承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