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中國 AI 將會如何發展?

2017 年 5 月 27 日上午,在上海鬧市當中的一方僻靜空間,觀察者網主辦的2017 觀天下講壇第五期,陳經老師發表了演講:“柯潔之後 | 中國 AI 能戰勝AlphaGo 嗎”,演講內容非常精彩,下面小編彙總了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中國 AI 將會如何發展?

目前高漲的人工智能的熱潮,可能會進入一段低沉期

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又叫技術循環曲線,或者直接叫做炒作週期。在新科技誕生後,隨著媒體的報道,其知名度越來越高,逐漸進入過熱,並最終由於短期內能夠實現的應用無法支持新科技的概念,進入泡沫破裂的狀態。而經過泡沫破裂後的低谷期,新科技才會逐步走向成熟。

大家可以看看和人工智能相關的幾個技術,要麼已經在泡沫破裂後的急速下跌階段,要麼在向泡沫區進發。人工智能在經歷了近期的熱潮之後進入一段低谷期是很可能的。

中國 AI 將會如何發展?

人工智能的研發是中美領先

在人工智能研發方面是中美領先,這個從兩國發布的相關成果數量就能看出來。圍棋 AI 本身就證明了這種情況。最新的谷歌 AlphaGo 對人類頂尖棋手已經保持了明顯的優勢和全勝的勝率,而中國的絕藝仍然會偶爾輸棋給人類高手;但絕藝在和其它圍棋 AI 的對決中保持絕對的優勢——中美遙遙領先的態勢再次顯現。

依託谷歌的 AlphaGo 的雄厚技術積累和投入毋庸置疑,而中國的絕藝也是騰訊的專業團隊做的。當初騰訊有三個團隊在做,最後淘汰剩下了絕藝,其相應的技術投入和資源投入都是極為巨大的,遠不是一般小公司和個體可以比擬的——這也是未來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會越來越大的原因。

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各有優勢

美國的原創研發能力極強,有大量的創意和開發成果。美國產品在設計上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而中國由於和製造業產業鏈的緊密結合,在應用研發領域可以做到世界上最頂級的指標。

美國的研發是依賴引進和吸收全世界的人才,這是美國獨有的優勢;而中國的優勢是自己培養出了海量的人才,為我所用,完全滿足了自身應用創新的人才需求——這方面的人才標準本來就可以比原創創新要低一點。

由於美國對全世界資源的吸收,以及美國英語的優勢,美國天然和全球有緊密的聯繫,美國產品可以非常方便地為全世界各國的用戶接受和使用;而中國自身的市場就非常龐大,可以充分孕育和發展自己的科技應用,也有當仁不讓的優勢。

中美之間既是競爭也是互補的關係,相對別的國家都具有巨大的優勢。

三大未來科技還有待突破,技術進步還需要一磚一瓦來搭建

多年以來,有三大科技領域寄託了很大的希望,但遲遲難以突破。

1. 可控核聚變——從三十年前說的“五十年後可以商用”,進化到了現在“四十年後可以商用”(合肥“小太陽”參與者的話)。其最困難的地方在於物理上的難關極難突破,真正是 50 年還是 40 年其實並無意義。

2.量子計算機——雖然近期不斷有消息說已經能控制了多少量子比特,但實際上要在工程上控制極不穩定的量子底層邏輯操作,在物理上也是極難的。

3.強人工智能——可以有自主思想的人工智能,而不是 AlphaGo 這種其實沒有自主思想,只能執行特定領域操作的弱人工智能。目前計算機操作穩定可靠,

物理上是有基礎的,但算法上離如何實現強人工智能還非常遙遠。

具體到人工智能,很大程度上很多現在所謂的人工智能還只是 IT 領域的操作,遠遠談不上人工智能。而在 IT 領域,現在的硬件基礎——邏輯門、摩爾定律、大內存、並行、集群等,軟件基礎——算法設計、代碼編寫、調試、軟件工程、海量程序員、海量代碼,這些都是非常成熟的。

在未來很長的時間,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很多就是 IT 領域軟件工程的發展。

目前的人工智能還很不靠譜

相對於軟件行業的基礎穩固、程序員的靠譜,那麼人工智能行業的基礎很不穩固,很不靠譜。

雖然機器學習的準確率越來越高,比如 95%,比如 99.5%,但仍然很難做到真正的精確。雖然有些能力會超過人類,但那是因為人類本身就有不足,比如讓博爾特和汽車比賽跑步並不能證明汽車多牛、人多不行!而有些偽裝人類能力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機器寫作,和人的能力其實不是一碼事。人工智能很多能力非常專,一個神經網絡只能做一件事,換個場景就失敗了。

一些所謂靠譜的人工智能應用——比如車牌識別,以為是人工智能,其實是 IT 系統的流程化改造和應用,其根基還是普普通通的 IT 技術的優化升級。

中國人工智能趕超美國的機會

在人工智能經過泡沫期進入低谷期再逐漸成熟之後,原有的投資吹泡泡的模式就結束了,需要更多地和實際落地應用結合,和生產結合。

而中國特有的把所有高科技白菜化的能力,必然也會把人工智能技術白菜化。依賴生產和市場的優勢,中國完全有可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陳經老師舉了某上市的例子,該公司是攝像頭的絕對老大,生產成本遠遠低於競爭對手,在這個基礎上,該公司有能力研發各種識別技術,並和攝像頭一起

免費推出,可以迅速轉型成人工智能公司,並佔據優勢的行業地位。

人工智能的大發展,可以率先在中國實現社會變革

未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的人類工作會越來越多,特別是那些危險、辛苦、無聊和找不到合格人員的工作,由此會帶來社會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帶來經濟模式的革命。

底層福利上升,工作時間減少,機器共產主義,讓計劃經濟可以重新上陣。因為人不靠譜,所以以前的計劃經濟必然失敗;而機器的靠譜,讓新的計劃經濟有了基礎。

中國具備體制的優勢,改革是本能。中國社會更能適應人工智能的衝擊,會主動變革。

在講座過後,陳經老師還回答了聽眾的很多問題。

【提問】

AlphaGo 除了下圍棋,還能有別的用嗎?

【陳經】

AlphaGo 相關的技術已經用於醫療方面的分析。其實 AlphaGo 只是程序,或者說工具,真正和柯潔對戰的,是 AlphaGo 背後的人。

【提問】

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關係。

【陳經】

大數據在 2014 年最火,包括物聯網,但很大程度上是忽悠。真正的核心不在那麼多數據,而在分析數據的算法,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在弱人工智能時代,核心就是算法。

【提問】

人工智能和遊戲的結合的前景。

【陳經】

目前人工智能還在挑戰單機單人版,一旦這方面真正取得突破,團戰方面的突破會比較容易。 AlphaGo 已經挑戰星際爭霸,但遇到瓶頸,挑戰單機單人版還未成功。

【提問】

現有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很窄。

【陳經】

現在的人工智能過於專,不能泛化,是很大的短板。什麼時候人工智能能有泛化的能力?不知道!讓人工智能放棄一部分精確能力,去做泛化能力,非常有意義。

【提問】

中國人數學好,對人工智能的意義。

【陳經】

中國人的思維是數學好,邏輯好,對搞人工智能幫助很大。所以也可以從這個角度看好中國。

資料來源:觀察者網,井底望天財經週報

作者:陳經,風雲學會副會長,亞洲視覺科技研發總監,《中國的官辦經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