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這年頭還有必要考慮為半幅相機配置鏡皇嗎?

這年頭還有必要考慮為半幅相機配置鏡皇嗎?

有錢的話!當然要給半幅機配置鏡皇!這樣半幅機的性能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我發現大家把“鏡皇”的概念給完全弄混了。而且看了這麼多老師們的回答。我覺得大部分沒答到點子上。其實這個問題,必須要回到光學設計的原點來解釋。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比如設計一個50mmF1.2的鏡頭,算是全幅機的“鏡皇”吧!

一般的方法,就是從數據庫裡找一個符合設計要求的原始方案,視角,光圈都符合。但是這個原始方案有可能是1mm的焦距,也有可能是100mm的焦距,也有可能就是接近50mm的焦距。

沒有關係,用縮放工具,將1mm的鏡頭放大到50mm就可以了。

縮放完成以後,打開MTF分析窗口,你會發現1mm的時候MTF很好,而50mm的時候MTF可能降低非常多。

接下來對這個放大到50mm的鏡頭進行調整和後期優化。直到MTF等一系列指標合乎要求。

如果運氣好,一次就可以做完。如果運氣不好,也有可能得到一個完全奇形怪狀的結構。那麼再找一個方案,重來。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我自己矯正的MTF還不錯吧!

那反過來說,我要設計一個給奧林巴斯、松下用的25mm F1.2鏡頭。很簡單,將1mm的原始方案放大25倍即可。或者找到一個50mm的原始方案,縮小到25mm即可。

縮放完成以後,打開MTF分析窗口,你會發現50mm的時候MTF一塌糊塗,而縮小到25mm的時候MTF肯定明顯提高。如果縮回到1mm的時候,可能300線對/mm都分辨的很好。

但是,其實你什麼都沒有做。只是做了一個等效的縮放。放大,會放大鏡頭的像差,縮小就會縮小鏡頭的像差。而鏡頭的結構其實沒有一點點改變。

詳細的教程我貼在《91拍照》網,照相機原理課程中。大家可以慢慢看。還有視頻。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大家聽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如果還沒有明白,我再點撥一下。

從實質上講:一個50mm的鏡皇和一個25mm的鏡皇是一樣的,但是它們的MTF表現卻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原理上25mm的要比50mm的提升一倍的分辨率。

這點可以從能量傳遞的角度來理解。

兩者接收物方的光能相等,半幅機的傳感器面積小,所以單位面積獲得的能量就大近似一倍。實際上奧林巴斯和松下的傳感器的單位能量比全幅機要高1倍多一丁點。這就是造成了分辨率可以提升一倍的結果。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但是由於傳感器小(或者說現在的M43像素還分割的不夠密集),造成實際的分辨率仍然等效於全幅機的鏡頭。

我再接著點撥一點:一個針對全幅機設計的50mm“鏡皇”,和一個針對M43半幅機設計的25mm“鏡皇”,不僅僅在視角上等效,在分辨率上也同樣等效。事實上由於M43像素還分割的不夠密集,加上還有防抖系統在工作在干擾成像,所以實際分辨率確實比全幅機低那麼一丁點,不過也就那麼一丁點。

全幅機裝上50mm“鏡皇”能拍攝清晰的,一個針對M43半幅機設計的25mm“鏡皇”也能拍攝清晰。全幅機裝上50mm“鏡皇”無法拍攝清晰的,一個針對M43半幅機設計的25mm“鏡皇”也無法拍攝清晰。

這個理論,我已經測試過了,並在多次公開授課時展示過測試結果。

結論:M43半幅系統,必須使用針對M43系統專門設計的鏡頭。如果買了M43的鏡皇,裝上去,就是鏡皇。但是如果把全幅機的鏡皇裝到M43上,根本就是大了對摺,讓M43傳感器的性能打了對摺。這就是我不停地在給自己的M43相機購置鏡皇的道理。同理,也適用於APS系統。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松下G9配合200mm鏡皇的效果就是這麼厲害。這幅圖是最中心放大摳下來的。

我來補充解釋一下幾位老師錯在哪裡:

1.24-70mm F2.8,85mm F1.2等等大光圈鏡頭都是鏡皇級別的,沒錯。但是它們是針對全幅機設計的,是全幅機的鏡皇。但不是M43和APS的鏡皇。您搞錯了。大錯特錯。

2.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等大光圈鏡頭都是鏡皇級別的,沒錯。但是它們是針對全幅機設計的,是全幅機的鏡皇。但不是M43和APS的鏡皇。您搞錯了。大錯特錯。

3.佳能入門級單反相機700d配了個大三元的鏡皇——24-70毫米2.8鏡頭。24-70mm F2.8是鏡皇級別的,沒錯。但是它是針對全幅機設計的,是全幅機的鏡皇。但不是M43和APS的鏡皇。您搞錯了。大錯特錯。

唯一一位見解正確的是:這位老師

佳能17-55/F2.8:約5000元

尼康17-55/F2.8:約9400元

騰龍17-50/F2.8:約2700元

這三隻頭,確實算是針對APS設計的高級鏡頭。

但是佳能、尼康從來不把心思放在APS機身上,不僅機身較低級,而且這三隻鏡頭的性能未必是達到最好的狀態。所以還不如買全幅。

我個人自己用佳能APS,接全幅專業鏡頭,是因為不想再花錢了。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但是上述觀點,完全不適用於富士。富士的鏡頭是針對自己的APS系統專門設計的。性能極其出色。值得購買。

奧林巴斯和松下的M43系列的高級鏡頭也同樣如此,非常推薦。

還是這句話,只有用鏡皇,才能將本身這個系統的最佳素質充分地榨出來!但是鏡皇的定義,必須加以糾正!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發了這份文章後,有些朋友有疑問。所以,我將某次測試的圖片再發布一下。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2017年某日,在上海郊區做了兩次小測試。

目標證明一個道理:

全幅機裝上50mm“鏡皇”能拍攝清晰的,一個針對M43半幅機設計的25mm“鏡皇”也能拍攝清晰。全幅機裝上50mm“鏡皇”無法拍攝清晰的,一個針對M43半幅機設計的25mm“鏡皇”也無法拍攝清晰。所以,要使用視角等效的鏡頭來對比。

這裡使用的器材是:佳能EOS100D 佳能100mmF2.8微距,奧林巴斯EM1MK2 奧林巴斯45mm F1.2

我這裡為什麼只用EOS100D而沒有用我的5D2呢?是因為這個100D的對焦精度更高。單反機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陷,就是對焦不準。這是一個原理性的缺陷,所以每臺單反機的對焦都有上下差異。在這裡,我挑選了我測試後對焦比較準的那臺。

沒關係,今天,我比較的就是光軸上的成像。就是鏡頭中最中心的那一部分。所以用APS相機代替沒有問題。只要焦距接近等效就好。

從完全對等的角度分析,我應該使用90mm的全幅機鏡頭。但是,我沒有。所以用了100mm。從焦距上,EOS佔了10mm的優勢。不要小看了這10mm,它可以讓EOS獲得更多的物方細節。也就是說:整個比賽是在對M43系統略有不公平的情形下展開的。

拍攝對象是馬路對面的靶子,距離大約40米。佳能EF100mm F2.8中心區域。 光圈F2.8。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奧林巴斯45mm F1.2 光圈F1.2。

這裡我都使用它們的最大光圈,因為設計鏡頭時,最大光圈是原始設置參數,最考驗鏡頭的成像水準。

結果,大家幾乎平手。不能說誰好誰壞。佳能EF100mm F2.8能夠解析分辨的目標,奧林巴斯45mm F1.2 也完全可以解析分辨。不要忘記,物理焦距上兩者畢竟相差了55mm。

我們接下來換個場合再比較一下。靶面距離推遠到200米。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這次換到這個場地再PK一下。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佳能EF100mm F2.8中心區域。 光圈F2.8。

这年头还有必要考虑为半幅相机配置镜皇吗?

奧林巴斯45mm F1.2 光圈F1.2。

大家看到靶面上的小字(店家的店名)傳遞到CMOS上的結果:佳能EF100mm F2.8不能夠解析分辨的目標,奧林巴斯45mm F1.2 也不能解析分辨。

但是2次比較,兩者的噪聲水平相差非常輕微,可以說難分伯仲。

這兩個實驗說明什麼問題:在光學軟件上獲得結果,和在實際中發生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針對像場尺寸經過專門設計的等效焦距的鏡頭,在全幅機、在APS-C相機、在M43相機上的分辨率和解析度,完全等效。

你還有資格說:底大一級壓死人嗎?

大家知不知道在攝影圈內部有一群非常高的高手,他們是在玩電影鏡頭轉接的,是將小像場的電影鏡頭轉接到大尺寸的傳感器上,這樣雖然拍攝的畫面有一圈黑影,但是中心部分可以獲得非常高的解析度(接近或者超過傳感器衍射極限)。

假設:你能夠將奧林巴斯45mmF1.2轉接到EOS上用,你會發現,EOS的鏡頭,在中心部分,根本就不是M43鏡頭的對手。

我再來解釋一下像素。像素多少,只和打印輸出的尺寸是相關的。目前,分辨能力達到什麼程度,主要還是由鏡頭來決定的。目前CMOS的排列密度決定了,目前CMOS的分辨率遠遠大於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