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票據領域防風險升級!2018票據業務處罰達135筆,罰沒超7億!銀保監發文規範銀行業跨省票據業務

票據領域防風險升級!2018票據業務處罰達135筆,罰沒超7億!銀保監發文規範銀行業跨省票據業務

中經金融:follow me!

今年以來,票據案件頻發,票據領域違規違法行為成了監管部門罰單的“重災區”。

《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發現,2018年以來,截至5月15日,監管部門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票據業務違規處罰共135筆,罰沒金額總計超7億元。

隨著票據融資功能被過度開發,票據業務合規風險不斷暴露,監管在票據領域的“短板”也在不斷修補之中。近日,銀保監會公佈《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跨省票據業務進行了規範,對業務主要風險隱患、交易類業務、授信類業務提出了監管要求,加強了票據業務的監管力度。

合規風險暴露

記者梳理2018年以來監管部門關於票據業務的罰單發現,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的受罰緣由。上述135筆罰單中,脫離真實貿易背景的罰單共79筆,佔總罰單數的52%。其次為貼現資金迴流至出票人和通過滾動辦理銀行承兌匯票並貼現、虛增存款。

某銀行結算運行部人士告訴記者:“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需要有真實的貿易背景做支撐,有真實的貿易往來,銀行通過審核相關的貿易合同、交易協議等,來確定是否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以及把控融資後的風險。如果沒有真實的貿易背景,會造成票據空轉,即簽發票據、貼現、將貼現資金作為保證金再開票據、再貼現,這樣企業可以融出大量資金,若票據到期後,企業資金足夠支撐還款還好,一旦企業資金鍊出現問題,無法及時還款,則此筆錢將由銀行來墊付。”

該人士認為,銀行辦理不具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一是由於合規意識淡薄、銀行內控缺失,屬於銀行有“內鬼”所致,比如今年年初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的79億元票據案,監管部門對其罰款8550萬元。另一種是沒有及時識別出不具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而銀行自己也是風險的受害者。

除了郵儲銀行、浦發銀行,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監管部門開出的“千萬級”大罰單還有4張。分別為,廈門銀行票據融資轉讓接受遠期回購協議、同業投資接受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及票據轉貼現業務未按規定面籤、用印被罰款2450萬元;南京銀行鎮江分行違規辦理票據業務被罰款3230萬元;河北銀行違規辦理票據業務被罰1080萬元;紹興銀行因票據資產非真實轉讓、未按規定落實票據業務內控管理要求等被罰3650萬元。

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除了對企業有好處外,對銀行來說也可以增加存款,即監管部門處罰案由的“通過票據業務虛增存款”。某城商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對記者舉例稱:“比如,銀行給企業貸款100萬元,但是不讓企業使用,而是讓企業用這筆款項繳納保證金,然後給企業簽發全額保證金銀行承兌匯票。這樣本來是一筆貸款業務,卻變成了貸款加銀行承兌匯票兩筆業務,銀行增加了100萬元的存款規模。”

“還有一種情況是,企業本來需要100萬元資金 ,但是銀行給企業簽發了2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需要企業繳納50%的保證金,企業實際上還是獲得了100萬元的融資,銀行卻多增加了100萬元的存款規模。”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企業繳納50%保證金,獲得200萬元銀行承兌匯票後,其持票在其他銀行貼現後,以存款形式轉入承兌銀行再開出票據。這樣資金不斷迴流出票人,循環往復地加槓桿,企業可以融到更多的資金。”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不止存款增加了,銀行承兌匯票屬於表外業務,不佔用銀行信貸額度,配合通道業務等,使銀行體系內部的影子風險越來越大,隨著嚴監管和金融業‘去槓桿’的進行,這也是票據成為監管部門重罰領域的原因。”

北京某國有大行風險管理部人士表示,票據融資功能過度地開發,對銀行自身還有其他風險。“由於銀行承兌匯票期限最長為6個月,因此通過增加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吸收保證金存款,實質也是短期存款。但如果該行貸款以中長期為主,這將導致存貸款結構不匹配,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這種風險對小銀行尤其是城商行和農商行影響最大,而這類銀行卻更容易出現這種違規行為。”

關於流動性風險,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同樣表示:“(風險)主要存在於與票據相關的轉貼現以及回購類的銀行同業間的業務,如果表外票據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過於快速,部分銀行期限錯配較為嚴重也可能增加流動性風險,這類風險也是這兩年重點進行管控的領域。”

另外,就算沒有違規操作,票據業務作為融資業務也會有正常的信用風險。“由於票據業務參與主體以中小企業為主,以及企業自身的信用資質問題,一旦出現違約,可能會造成信用風險的積聚。”趙亞蕊表示。

票據電子化提速

5月9日,銀保監會《通知》將跨省票據業務劃分為跨省票據承兌、貼現等授信類業務和跨省票據轉貼現、買入返售(賣出回購)等交易類業務。對於票據交易業務,要求儘快提高電子票據在交易類業務中的佔比、跨省票據交易全面無紙化,限期壓降跨省紙質票據交易。隨著該《通知》的實施,票據電子化和最終徹底進入票交所的進程或大幅加速。

“近兩年暴露出來的一些票據案件主要以操作與合規風險為主。這類風險主要是發生在紙質票據中,紙質票據在銀行同業間頻繁週轉,經過多道人工交付驗收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操作與合規風險。比如前兩年比較常見的票據代持、票據中介的介入等等現象,這也是監管機構發展電子化票據的主要原因之一。”趙亞蕊告訴記者。

上海票據交易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票據交易活躍度有所下降。2018年一季度,票交所辦理票據交易11.2萬億元,同比減少3.31萬億元,下降22.84%。分交易類型看,轉貼現9.3萬億元,同比減少3.05萬億元,下降24.71%;質押式回購1.9萬億元,同比減少2616.46億元,下降12.12%。

上海票交所認為,在金融監管強化態勢延續下,機構開展票據交易更趨規範,其中股份制銀行票據交易大幅減少,導致整個市場交易活躍度下降。事實上,股份制銀行因機制靈活,一直是票據市場最為活躍的機構類型。因受監管強化和金融去槓桿影響較大,其“代持+回購”、套利、票據資管等模式均處於暫停或者審慎開展狀態,從而導致轉貼現和質押式回購業務大幅回落。

關於票據業務未來監管的方向,趙亞蕊認為:“由於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以電子票據業務為主,所以監管方向應當也是以不斷完善電子票據市場業務的制度安排為主。現在電子票據業務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參與主體還是業務模式創新都有待進一步增強。所以,未來的監管制度安排也應當在這些方面進行完善。比如,完善電子票據業務的規範標準建設、出臺提高電子票據創新業務的制度安排、建立統一的信用評級以及風險評估體系等等。”

“當前正處於票據業務的轉型階段,因為紙質票據涉及到的風險和操作模式前些年談得很多,包括集中暴露出來的一些案件,監管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來進行規範,但電子票據業務正處在剛剛起步發展的階段,所以未來無論是創新還是監管,重點應該都是在電子票據領域。”趙亞蕊補充道。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