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健康科普堂|股骨頸骨折的預防與治療

健康科普堂|股骨頸骨折的預防與治療

股骨頸骨折是髖部最常見的損傷,在全身骨折中其發病僅次於撓骨遠端骨折。這種骨折多因走路不小心跌倒,臀部著地而引起,傷後髖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年輕人的股骨頸骨折多因車禍或高處摔傷等強烈暴力引起。老年性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見的骨折,多由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引起。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1百萬名新發骨質疏鬆性髖關節骨折患者,且發病率逐年上升,預計至2050年將提高到每年450萬名。

股骨頸骨折的大多數有比較明顯的移位,而且因為這個部位的槓桿作用較大,骨折不穩定,因此,多數需要手術治療。其臨床治療中存在骨折不癒合和股骨頭缺血壞死兩個主要問題。

瀋陽市骨科醫院骨傷三科主任周雙全說,目前對本病的預防重點在防止併發症的發生上。針對股骨頸骨折及其併發症的預防,周雙全提醒大家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一定要加強髖部的自我保護意識

(1)走路時要注意腳下,小心摔跤,特別在冬季冰雪地行走時要注意防滑摔倒。

健康科普堂|股骨頸骨折的預防與治療

(2)在體育運動之前,要充分做好髖部的準備活動、感覺身體發熱、四肢靈活為度。

(3)在扛、背重物時,要避免髖部扭傷,儘量不要幹過重的活。

(4)髖部受傷後應及時治療、切不可在病傷未愈情況下,過多行走,以免反覆損傷髖關節。

二、注意對於不良嗜好的節制

(1)在治療某些疾病上,特別是一些疼痛性疾病時儘量不用或少用激素類藥物。因為相關疾病必須應用激素時,要掌握短期適量的原則,並配合擴血管藥、維生素D、鈣劑等,切勿不聽醫囑自作主張,濫用激素類藥物。

(2)儘量不要養成長期大量飲酒的毛病。應改掉長期酗酒的不良習慣或戒酒,脫離致病因素的接觸環境,清除酒精的化學毒性,防止組織吸收。

三、易發生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

對職業因素如深水潛水員、高空飛行員、高壓工作環境中的人員應注意勞動保護及改善工作條件,因為這類職業是發生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確已患病者應改變工種並及時就醫。

四、飲食上應做到哪些

不吃辣椒,不過量飲酒,不吃激素類藥物,注意增加鈣的攝人量,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多曬太陽,防止負重,經常活動等對股骨頭壞死均有預防作用。

由於骨質疏鬆在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發生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因此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對於預防老年性股骨頸骨折是有效而簡便的。預防骨質疏鬆有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類:

健康科普堂|股骨頸骨折的預防與治療

(一)非藥物治療包括鈣及維生素D的補充和攝入,老年人應多吃含鈣及維生素D的食物,多接觸陽光,保持適度運動。

(二)藥物治療包括抑制骨吸收型與促進成骨型兩種。抑制骨吸收藥物是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活性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目的。其中包括降鈣素,激素替代藥物,選擇性雌激素受體激動劑和二磷酸酐類藥物。甲狀旁腺激素是目前唯一一種促進成骨型藥物藥物。其抗骨折效應與二磷酸酐類藥物相近。

(三)此外在有關人群中(骨質疏鬆者、有骨折病史者)中使用髖部保護加固可覆蓋髖部軟組織,從而對撞擊力起到吸收作用,可以起到干預骨折發生的作用。

股骨頸骨折治療依據患者全身情況,骨折類型,傷前患者活動程度和骨質量等因素決定其治療方案。以往對於此類骨折多采用非手術治療,週期長。而且,長時間臥床易導致肺部感染、褥瘡、泌尿系統感染等併發症,治療風險及難度較大。通知保守治療的股骨頭壞死率比較高高。隨著醫學及生物學進步和發展,股骨頸骨折治療已被積極主動的手術治療所替代。

在無移位的骨折中,若屬嵌插骨折,即股骨頸骨小梁和皮質插入股骨頭較軟的松質骨裡,使骨折端有一定穩定性,血管也未多破壞,可行保守治療。但在非手術治療中41%病例可出現骨折繼發移位,而內固定者幾乎100%可安全癒合。而無嵌插骨折本身就沒有穩定性,如果不經內固定,幾乎所有骨折都會發生移位。因此在無移位骨折中推薦使用內固定法,其安全可靠,同時骨折處被固定後髖部疼痛能明顯緩解,患者術後可早期下地活動。

對於年輕人的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方案一般選擇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術。如果移位明顯的一般在C型臂的監視下,用牽引床復位,再進行空心釘內固定術。

健康科普堂|股骨頸骨折的預防與治療

健康科普堂|股骨頸骨折的預防與治療

而對於老年人的移位型股骨頸骨折治療術式普遍認為對於老年患者應以其生理年齡(即活動能力、認知功能等)而不是實際年齡作為治療方案選擇的標準。

對於有移位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來說,其內固定治療的效果並不十分理想,術後骨折不癒合及股骨頭壞死的發生幾率明顯較高,而且術後1年死亡率也較高,後遺症如肢體縮短較明顯。因此關節置換術被認為更適於老年股骨頸骨折有移位患者,但對於一些特別虛弱的老年患者由於其不能耐受大的手術打擊,內固定也許更為合適。

許多臨床研究表明對於65歲以上骨折伴移位的患者來講,關節置換術可帶給患者較長的術後存活時間,較低的再次手術風險和併發症發生率,更好的髖部活動功能和更高的生活質量。

關節置換術徹底消除了股骨頸骨折後骨不連接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風險,可降低再手術概率。關節置換術的併發症包括深靜脈血栓,肺栓塞。 目前術後一般需要檢測靜脈栓塞和使用抗凝劑來預防和治療這兩種疾病。

在關節置換術中假體方面,目前有雙極股骨頭置換和全髖置換。

與單極假體比較,雙極假體由於有內外2個關節界面,理論上可以減少人工材料與生物體摩擦,可延長使用壽命,增加關節活動範圍。被認為置換效果好於單極假體。

相比於全髖置換,股骨頭置換術優點在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和術後脫位風險低。但其術後可造成髖臼磨損,導致疼痛,並最終要翻修為全髖置換。因比對於傷前活動較好的老年股骨頸骨折伴移位者,全髖置換較股骨頭置換行走能力更好,髖部功能評分較高,生活質量較高,假體存留時間也較長。因此推薦這一類患者使用全髖置換術。而且,如果患者髖關節有關疼痛嚴重、骨質疏鬆時,全髖置換也許是唯一選擇。

【本期專家】

周雙全,瀋陽市骨科醫院骨傷三科主任,醫學碩士,主任醫師。全國骨傷科醫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青年委員,遼寧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骨傷科分會常委、省細胞生物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常委、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瀋陽市健康教育專家庫專家、市健康教育講師團成員。從事骨科臨床工作20餘年,擅長治療各種創傷及人工關節置換及術後翻修的外科治療。

健康科普堂|股骨頸骨折的預防與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