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那些曾經璀璨的城郭,在時間的流淌下失去了蹤跡;文明肇端及其嬗變的軌跡,是後世人們久已淡忘了的記憶。

通過文字,我們仍能觸摸到那些已經失落的文明。「消失的文明系列」帶您慢慢打開這幅歷史的長卷,一段段遠古的文明在回望中,逐漸展露出她神秘的笑靨·······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歷史總是輕易地拋棄它曾經的寵兒。樓蘭,這個昔日綠草遍地、人流如織的繁榮古城,在四世紀以後,卻突然神秘消失了,只留下城郭巍然、人煙斷絕的不毛之地,以及待後人破解的千古之謎。直到一千多年後,樓蘭才終於回到人們的視線裡,而這一次,它以突然闖入的方式登場,讓世人為之驚詫不已。

樓蘭是被一隻打著考古旗號、行強盜之實的瑞典考察隊伍不經意發現的。二十世紀初,某年的陽春三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闖入羅布泊(編者按:位於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邊、若羌縣以北的一個已乾涸的鹹水湖,曾經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發現了消失千餘年的樓蘭古城。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一百年來,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不斷試圖破解樓蘭之謎,至今仍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人,建起這座曾經無比繁華的城市,後來又因何變成廢墟。

種種猜測、無窮盡的假設,相識了科學家探求未知時鍥而不捨的態度,同時也勾起了人們探秘的獵奇心理。關於樓蘭的謎團非常多,這些都是一個世紀以來懸而未決的疑點。樓蘭古城,可謂一個存在於歷史與傳說中的神秘國度。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夾在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樓蘭

在塔里木盆地東部,羅布泊窪地的西北邊緣,有一處風沙肆虐的沙漠地帶,著名的樓蘭城遺址,就靜靜躺在這個幾乎完全被沙丘淹沒的死寂世界中。千年的烽燧、古怪的雅丹地貌(編者按:或稱為風蝕脊,典型的風蝕性地貌,由一系列平行的龍脊和溝槽構成,有些外貿如同古城堡,俗稱魔鬼城。)、漫天的絕域風沙,還有時隱時現的羅布泊,交織構成一個神秘莫測、充滿異域風情的西部傳奇。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是中國古代西部的小國。在《史記》的記載中,樓蘭也被稱為鄯善,書中說:

「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扡泥城(編者按:扡泥城為樓蘭國國都),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

它西南通且末、精絕、扜彌、於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邊是白龍堆,通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

根據史料記載,樓蘭是在西元前三世紀建立的國家,人口和土地稀少,樓蘭在西漢時有居民一萬四千多人,士兵僅約有三千人,軍事實力不是十分強大,只能依附於實力較強的月氏,是月氏的屬國之一。西元前一七七年至西元前一七六年,匈奴打敗了月氏,隨後樓蘭又歸附於匈奴。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張騫出使西域時,將西域諸國的資訊帶回中原以後,人們才逐漸知曉樓蘭的存在。

張騫將他在西域的所見所聞,向漢武帝報告,講到樓蘭有著良種的大宛馬時,漢武帝異常欣喜,迫不及待的多次派使節前往大宛、康居一帶求購。樓蘭處於運送馬匹的必經之路,在漢武帝的威迫下,他們擔負起向這些漢使提供食宿、糧草的繁重任務。


樓蘭的悲哀

——在漢與匈奴之間的求生

樓蘭王國是個小國,而且當時西域處於匈奴人的勢力範圍之中,因此,樓蘭既不敢得罪漢人,又不敢得罪匈奴人;他們往往把一個兒子送到長安做人質,一個送到匈奴,冒著兒子被殺掉的危險,在漢朝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想盡辦法維持著其政權的存在。說來,這也是種小國政治的悲哀。

開通西域之後,漢朝的使者、官僚、商人就源源不斷的從中原內地,湧向西域這塊神秘的土地。

尤其當漢朝派遣使者來西域時,樓蘭境內的白龍堆沙漠,就成了這些人的必經之處;為了討好漢朝這個天邦上國,樓蘭王國也負擔起向漢使提供嚮導和飲用水的任務。

可是,好景不長,因為一些漢朝的官員人認為是大國的官員,十分看不起這些樓蘭人,而且還漸漸出現欺辱樓蘭人、虐待樓蘭嚮導的事情。

樓蘭人得知此事後,覺得受到極大的侮辱,於是不再像漢使提供嚮導和飲水。就這樣,漢朝和樓蘭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惡化。

終於,在漢昭帝元鳳四年(西元前七十七年),樓蘭王安歸歸在匈奴的唆使下,曾幾次擊殺漢使、掠奪財物,令西漢皇帝非常惱火。

漢朝大將軍霍光就派屬下傅介子去殺樓蘭王。到了樓蘭後,傅介子拿出許多金銀錦帛,假意要送給安歸。樓蘭王安歸大喜,應邀與傅介子一起飲酒。

傅介子灌醉安歸,將他扶到屏風後,命兩名刺客殺了安歸。傅介子對各王公大臣說:

「安歸負漢,是大漢天子派我來殺他的,應該立他的弟弟魏屠耆為王,誰如不從,漢朝的大軍馬上就到!」

各王公大臣見安歸已死,而且漢朝大兵壓境,反抗只是徒丟性命,迫於壓力,只好服從漢朝的意思。

安歸死後,漢昭帝即昭立曾在漢朝做人質的魏屠耆為新王,並且改樓蘭國名為鄯善,授予國印,另外還賜宮女為妻及大批車馬和物資。隨後,樓蘭古城成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樓蘭古城內,使者相望於道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販夫走卒穿梭其間,儼然一派世外桃花源的生活。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繁榮的商業為樓蘭帶來巨大的利潤,使樓蘭人得以過上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文化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樓蘭,給樓蘭帶來了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樓蘭此時已經成為西域的樂土,是無數人所向往的地方。


城郭巍然、人煙斷絕

——樓蘭的衰亡與毀滅

然而,上天似乎就是不允許人類或任何國家、部族如此無憂無慮的生息繁衍。

由於西漢王朝在中原群雄混戰中自顧不暇,便沒有實力和精力顧及遠在萬里之外的樓蘭了。因此,樓蘭漸漸與中原失去聯繫,逐漸走向衰落。

西元四〇〇年,東晉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時,據說此地已是一片「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的荒原了。樓蘭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消失在歷史舞臺上。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樓蘭之所以神秘、之所以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或許就在於它的出現和滅亡,都如此迅速、不為人知。

樓蘭的出現,大約在西元前三世紀,所以我們可以從《史記》、《漢書》等史料中看到樓蘭的倩影;而在西元四世紀時,它就神秘消亡了,因此《周書》成了最後一部對樓蘭作了專門介紹的正史。

到了西元四世紀,人們似乎只能看到樓蘭「城郭巍然、人煙斷絕」的廢墟了。一個曾經聲名赫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與興旺了幾百年之後,就這麼銷聲匿跡了,

一個曾經融會了東西方文化精華的樓蘭文明也就在此失落,使得許多學者、專家對此唏噓不已。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回首樓蘭的繁華,簡直是場無比絢麗的春夢。羅布泊的西南岸,環繞排列著大小不一的古城:土垠遺址、營盤古城、樓蘭古城、海頭古城、米蘭遺址、尼雅遺址等,達數十個之多。還有東北向西南穿越羅布泊的長城烽燧和屯田戍堡(邊防駐軍的營壘、城堡)。

這些以往繁華似錦的古城,如同一顆顆明珠,被一條金絲給穿了起來,形成一件天地間無與倫比、美麗絕倫的首飾。而且,樓蘭位於絲綢之路的重要地理位置,傳遞著中西方文明,更為這份繁華錦上添花。據考證,樓蘭運轉絲織品的數額非常大,有極為可觀的人口和較為發達的農業經濟。

上蒼似乎嫉妒美好的樓蘭,它的繁華不知為何成了剎那間的芳華,如美麗絢爛的煙花一般轉瞬即逝,轉眼間,成了一片荒涼的沙漠。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戰爭?瘟疫?洪水?

——是什麼使樓蘭憑空消失

對於樓蘭城的消失,最盛行的說法是絲綢之路的變遷造成的。兩晉之後,絲綢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樓蘭的駐兵和屯田事業(編者按:漢代以後的歷代政府利用士兵在駐紮的地區,一面駐守,一面墾殖荒地)也隨之向北轉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樓蘭古城便慢慢被廢棄,最終銷聲匿跡。

另外也有人認為是戰爭摧毀了樓蘭城。作為交通重地,歷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國都曾統治過樓蘭。在樓蘭城周邊的多處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區域、同一時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種,有可能是樓蘭被佔領後,佔領者實行屠城,然後撤離,樓蘭因此慢慢被風沙淹沒。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也有人認為,是瘟疫這個可怕的惡魔奪走了魅力的樓蘭,殺死了善良的樓蘭人。傳說在沙漠中有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叫「熱窩子病」,顧名思義,只要有一個人患這種可怕的疾病,就會傳染給其他人;如果有人患病,就是一整個村莊的病人;如果病死,就是一整個村莊的屍體。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逃亡,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哪裡去。

考古學者從考古方面肯定了「瘟疫說」。有人認為,從考古發掘來看,樓蘭古城是突然間被遺棄的。古城裡沒有戰爭的痕跡,也不像是人類漸漸遷移後留下的遺蹟。

在樓蘭古城的廢墟中,曾大量發掘出珍貴的文獻,以及各種財物。樓蘭人如此倉促的離開家園,拋下這麼多的財物,也許,只有可怕的瘟疫,才能造成如此十室九空的景象,讓人不顧一切的逃離此處。

除以上觀點外,還有兩種針鋒相對的猜測,一為樓蘭毀於乾旱,一為樓蘭毀於洪水。

持前種觀點的人認為,樓蘭為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漢、匈奴及其他遊牧國家經常在樓蘭的國土上挑起戰爭,使水利設施和植被受到嚴重破壞,而且西元三世紀後,流入羅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風沙淤塞。

據《水經注》(編者按:古代中國地理名著)記載,東漢以後,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將軍率兵一千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三千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古西域河名)飲水入樓蘭,才緩解了樓蘭缺水的困境。但此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斷水了。

水資源的缺乏使得人們的衛生狀況惡化、抵抗力減弱,於是瘟疫爆發,樓蘭古城的居民為了生存,只得棄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最終被沙丘淹沒了。

與此相對的猜測,是樓蘭古城毀於洪水。有學者提出,羅布泊窪地及其周邊本來有大面積的森林,植被種類繁多,大量飛禽走獸出沒於此,生態環境極為優越。可是,由於樓蘭處於絲綢之路的要處,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爭導致大片森林遭到砍伐;同時因地理位置優越,人口大增,而手工作坊、民用炊火也都要砍伐木柴。

過度的採伐,使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致使水土流失淤積河道、湖泊,河床因而抬高、淤泥增多。而恰巧在此時,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水源充足。

樓蘭城的毀滅可能是當時某段時期羅布泊水位上漲,向西漫至樓蘭城,同時樓蘭城及周邊地殼下沉,孔雀河與塔里木等下游河水注入到樓蘭城,使樓蘭城中的百姓俱成魚鱉。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不管是何種原因,導致繁華一時的樓蘭古城成為沙漠中的廢墟,不可逆轉的現實是,輝煌的樓蘭古城永遠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

漫漫黃沙遮蓋了昔日綠洲上的城市,人們只能從那殘存的遺蹟中,追憶那流傳千古、不絕於世的神奇傳說,魂牽夢縈那沉睡千年的驚世容顏。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樓蘭迷蹤(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