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池塘中氨氮的來源和降氨氮的方法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氨氮值是水產養殖水體的一項重要指標,指水中分子氨(NH3)和銨離子(NH4+)的總和。通常以非離子氨(NH3)和銨離子(NH4+)兩種形式存在。在池塘水體氧化功能小,即含氧量小時,就容易造成水體中氨氮含量高。

池塘中氨氮的来源和降氨氮的方法

1、養殖魚類的糞便及其它排洩物、浮游生物殘骸、淤泥等處理不當產生氨氮;

2、氣候變化時控料不及時,造成殘餌過多,在水中腐朽造成氨氮值升高;

3、水體缺氧時各種有機質、硝酸鹽、亞硝酸鹽在厭氧菌的作用下,發生反硝化作用產生;

5、接近大面積栽培園區的池塘,經雨水沖刷後把農田的氮肥衝進水體後導致氨氮反常;

6、運用雞糞、豬糞、鴨糞等有機肥以及魚鴨混養的水體,長期運用會導致氨氮偏高;

7、光照強時導致藻類瘋長,發生很多鹼性物質,構成PH值增加,超越9.5今後會導致“倒藻”,然後導致氨氮劇烈增加。

1、在0.01-0.02ppm低濃度下易破壞魚鰓的粘膜層,降低血紅素攜帶氧的能力,使養殖品種生長緩慢;

2、當達到0.02-0.05ppm時,會引起多種疾病、增加死亡;

3、當達到0.05-0.2ppm時,會破壞養殖品種的皮、胃、腸道黏膜,使機體的體表和內臟器官出血;

4、當達到0.2-0.5ppm時,會引起魚類急性中毒死亡。非離子氨在水中的含量和毒性隨PH值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PH值高毒性大,水溫高毒性大。

1、魚類養殖水體氨氮濃度一般應該控制在0.05-0.1mg/L,要設法增加池塘中的溶解氧量,也就是增加池水的硝化作用,使池塘變成氧化塘。減少氨氮濃度,增加溶解氧的辦法有:

(1)、多開增氧機,促進池水上下流動,增加池塘底部溶解氧,並促進氨氮及其他有毒氣體散出水體。

(2)、經常換水,多抽排底層水,每次30cm左右,再注入新水。

4、根據水質情況,使用帶乳酸菌、有機酸等產品,培養新鮮藻類,促進藻類對氨氮等有毒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6、適宜的放養密度和合理的搭配模式,合理利用水體空間,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高產量。

7、加強投飼管理,選擇優質品牌飼料,合理投餵,減少浪費和對水質的汙染。

2、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3、如需轉載本網非原創(獨家)文章,同樣建議註明該文章的出處和作者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