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越接近太陽內核,溫度反而越低?

越接近太陽內核,溫度反而越低?

credit: 123RF

關於外太空,我們始終有無法理解的地方,或者說它總與我們以為的不一樣,也通常無法靠常理來解釋。就拿太陽來說,你一定以為它表面的溫度比外層大氣的溫度要高,因為其表面裡太陽的“核心之爐”更近,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這就好像你坐的離壁爐越近,你就越暖和,對吧?

但問題是,太陽卻並不是這樣。光球層,也就是太陽的表面,確實是很熱的(光球層是太陽大氣最低的一層,即一般用白光所觀測到的太陽表面“厚度僅500公里左右”。我們接收到的太陽能量基本上是光球發出的),其溫度大概在6700和11000華氏度(3700攝氏度到6200攝氏度)之間。但是你離太陽表面越遠,大氣層似乎就越熱。在離地表1200英里(2100公里)的最外層大氣層——溫度甚至上升到驚人的900000華氏度(500000攝氏度)。

除了太陽外,還有一些行星也有此特徵,科學家們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提出了一種假設,即認為磁流體動力波(MHD)的能量直接從光球層底部衝到了日冕層,就像不會有途經站的特快列車一樣。

2013,英國研究人員利用先進成像技術檢查的色球層(即位於光球層與日冕層之間的一層)的MHD能量強度。通過一系列的計算,他們最終證明了磁流體動力波就是外層反而更熾熱的原因。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的科學家Richard Morton在宣佈這一發現時解釋說:“在我們的觀測下,我們能夠估算出磁波傳輸的能量值,而這些估計值表明,正是由於磁流體動力波的衝擊,才能使日冕層的溫度一下子就可以升到那麼高。”

本文譯自 howstuffworks,由譯者 Imagine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