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班級管理中的班級量化積分有何用?(建議班主任收藏)

先做一個說明

我說過,每一篇文章只解決一個問題。本文內容如題目。本文不討論如何設計班級量化方案,不談論量化積分都包含了哪些方面,不討論如何計算以及誰來計算班級量化分。請“噴友”也不要質疑對於“窮兇極惡”的孩子,量化分有什麼用。這都不是本文討論範圍。如有需要,請參考我本頭條號其它文章。

班級管理中的班級量化積分有何用?(建議班主任收藏)

棗莊市市中區實驗中學713班


個人班級量化積分是評選團員的唯一依據

初中學生在七年級下學期始就要開始評選團員。團員資料跟隨孩子的成長檔案。能不能入團,是不是能早入團,對於一些日後尋求發展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參考檔案資料。我班的團員評選,不看成績,不看關係,班級量化積分是評選團員的唯一依據。比如,在七年級6月份要進行第一次團員評選,我會將整個七年級上學期和下學期6月份之前的量化積分進行排名公示。給幾個名額就直接從高到低選。也省了選人的麻煩,絕對的公開透明,大家也都心服口服。對此,我想說,誰規定的學習好各方面就一定都好,誰說的只要學習好就能先入團。在我帶的班級,有很多學習不錯,但是因為表現不優秀,不積極,不自律的孩子,就因為量化分低,到了八年級下學期還沒有入團。

個人量化積分是班級學期末評優評先的唯一依據

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進步標兵等,這些期末評優,無需投票,完全看個人本學期的量化積分。比如,把量化積分從高到低排序,前5名就是三好學生;把班幹部的量化積分從高到低排序,前3名就是優秀班幹;把本學期和上學期的個人量化積分做減法,差額最大的,就是進步最大的,將差額排序,前5名就是進步標兵。

個人量化積分是家長會給家長們反饋學生在校表現的最核心依據

我經常告訴家長,“大家無需問我,孩子最近在校表現怎麼樣”,“想知道孩子表現,就去看他的量化分”。我要求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每週量化積分數據。如果他的量化積分是負增長,就說明他最近表現很差了,作業紀律各方面都不過關,在退步;如果他的量化積分增長的數值不大,就說明他最各方面情況比較穩定,但最近表現一般,積極性不算高;如果他的量化積分增長數值較大,每週都能增加個十分二十分的,就說明孩子表現很好,各方面積極性非常高。我是一個很客觀的人,數據不會騙人。

小組量化三週淨加減分合計是孩子們自主選位置的唯一依據

我13班4人一小組,組內固定位置,組與組之間每三週為一個時間單位進行調位。4個人三週內的淨加減分合計,從高到低排列,進行排名。按照淨加減分從高到低排列出先後選位順序,由組員商議後進行公開選位置。全部選完坐定後,班主任再根據身高視力,進行組內微調。注意是組內4人的微調。組與組之間的位置,班主任沒資格動。

這裡面有幾個門道:

  1. 要想坐好位置,必須要好好表現,你的表現決定了你的座位。你坐哪裡,完全是由你的表現決定的。

  2. 要想坐好位置,必須組內4個人,每個人都得好好表現。誰表現不好丟了分,就真成“坑隊友”了,這也激勵了組內成員的互幫互助,大家互相監督幫扶,誰都別丟分。

  3. 淨加減分,每三週調完位置後,清零。這就避免了,有的組自暴自棄,“反正我們高不上去了,就這樣吧”。即使這三週表現不好,下三週又是個重新開始,重新“洗牌”的過程。讓每個三週,都是新的。

  4. 這樣的調位方式,一定程度避免了家長以關係,以視力等理由,要求班主任調位。


要想讓班規有約束力,讓學生有積極性。必須讓班級量化細則發揮實效——讓學生覺得,量化分是和他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這點是班級量化分管理的核心,有誘惑力才能去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