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影響孩子自控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孩子自控力的因素有哪些


一、自控力及其對孩子未來的影響

可能各位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的很多事情都需要爸爸媽媽安排和管理,只要一放手孩子就亂套了,什麼都做不好。尤其是在手機遊戲這個事情上,孩子更是缺乏自控力,如果沒有了爸爸媽媽的管束,可能孩子整天都會玩手機。因為孩子的這些表現,有些父母會更加嚴格的管控孩子,結果越管控越難管控,尤其是孩子上初中以後,伴隨著青春期的來臨,孩子越發不聽話,越發叛逆。

父母越管,孩子越難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核心還是自控力出了問題。

什麼是自控力呢?通俗的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一般情況下自控力分為情緒自控力、行為自控力,同時行為自控力又和情緒自控力密切相關,很多表現出的行為自控力問題,其背後是情緒自控力問題。

那麼自控力究竟對孩子的發展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是否聽說過棉花糖實驗

在這裡,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棉花糖實驗也是自控力領域的一個非常經典的實驗。這是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博士在20世紀60年代開展了一項研究。在這項研究中,實驗者把一塊棉花糖放在4到6歲的兒童面前,並且告訴這些孩子如果能堅持15分鐘別碰它,那麼15分鐘後你將被額外再獎勵一塊棉花糖。若沒堅持住吃了就沒有了。這個研究發現有的小孩在實驗員一走就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則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用手蓋住眼睛、踢桌子玩或是用手指戳棉花糖。還有的孩子湊上去聞,舔一下,或是在棉花糖邊緣咬一小口,希望等實驗員回來的時候不會被發現。最終總共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小孩堅持了15分鐘,並得到了獎勵。幾年後,該研究小組回訪了這群小孩發現,當初能夠為了獎勵而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普遍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更高的自信程度或更優秀的成績)。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控力強的孩子對老師的指令更加合作,他們的專注力更好,人際關係也更好,而且在學習成績方面,剔除智力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是相對出色的。

美國心理協會認為,缺乏自控能力,是完成目標最大的絆腳石。美國賓夕法尼亞心理學家安吉拉▪杜克沃斯曾經對美國全國拼字比賽的孩子做過全方位的觀察,以及對美國那些優秀人物的經歷和故事有過多年的研究,她發現決定一個孩子未來是否有更大成就的是自控力。

影響孩子自控力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孩子自控力的因素有哪些


二、自控力的影響因素

接下來,和各位爸爸媽媽分享下影響自控力的因素。瞭解了哪些因素影響孩子的自控力,各位爸爸媽媽在培養孩子自控力時也能夠有的放矢。

影響自制力的因素有很多,在這裡主要介紹孩子自身的因素和家庭因素。

(一)從孩子自身的因素角度來說:

1.神經系統是否發育成熟

神經系統的發育會直接影響人體自我控制的形成和發展,而其中大腦額葉區域對人的自控能力影響最大,額葉區域的成熟程度與抵抗干擾和抑制反應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大,額葉的發展,人體的調節和控制能力會逐漸增強。同時一些生理因素比如缺覺、醉酒時大腦皮質對身體的控制力也會下降。

2.不同的氣質類型

孩子的氣質類型各有不同,並且更多取決於先天的成分。不同的氣質類型具有不同的特點,表現出來的自控力也存在著很大差異。心理學家托馬斯和切斯把嬰兒的氣質類型分為三種:

1)容易型氣質:這樣的孩子很容易相處,脾氣好,通常表現出積極的心境,具有求新性和適應性,他們的行為習慣有規律並且可預測。這樣的孩子一般表現出較好的自控力。

2)困難型氣質:困難型的孩子脾氣暴躁,行為習慣不規律。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變化常常反應過度,對陌生人或者環境適應很慢。這樣的孩子自控力也較弱。

3)慢熱型氣質:這種孩子不太活躍,略顯憂鬱,對陌生人和環境的適應較慢。但是,與困難型的兒童相比,他們對新事物的反應適度,而不是報以激烈、消極的反應。比如在陌生人面前,他們可能用轉頭來拒絕擁抱,而不是踢打或者大叫。

這三種早期的氣質類型,有些會延續到以後的人生階段,有些也不會。

3.影響兒童自控力的因素是認知的發展水平

人的自控力強弱一定程度上也與認知水平有關。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強,就能夠逐步自己引導自己的行為。同樣一件事,有的人認為應該去做或者值得去做,那麼,他會自覺地抑制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行動,集中注意去做這件事。如果他認為這件事無關緊要,即便去做,在執行的過程中,也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

影響孩子自控力的因素有哪些


(二)對自控力影響的第二大因素是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教養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所模仿的榜樣。兒童通過模仿家長的處理方式來學習控制自我行為和情緒。兒童自制力的程度,一定情況下反映了家長自制力的程度。倘若父母本身脾氣就比較暴躁,在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變得沒有耐心、消極抱怨。如果家長經常爭吵,使得家庭氣氛緊張,那麼孩子會因為這樣的環境而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躁不安。此外,如果沒有家長的正確引導,孩子也很難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如果家長對孩子疏於管教,對孩子基本上持放任自流的態度的話,孩子便會養成嬌慣任性的性格。家長如果對孩子進行的是溺愛教育,只求孩子不哭鬧,什麼都滿足孩子的話,孩子更會養成任性妄為不聽勸導的性格。

因此,為人父母者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是要形成一套教育規則,多多關心孩子,給孩子做好榜樣,家長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在一些無理要求面前不為孩子的哭鬧和旁人的求情而心動,和孩子好好溝通,讓孩子理解他為什麼不能這麼做,這樣才容易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控力。

除此之外,自制力還跟父母的控制水平有關。孩子被父母“過度控制“,很少有機會鍛鍊自我控制,自制力反而不如經常有機會進行自我調節的孩子。

影響孩子自控力的因素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