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集結,我們仍是急先鋒——來自重慶市一組退役軍人抗擊疫情報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發出總動員令,向全國人民吹響的集結號、衝鋒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場非常戰役,前所未有。這是一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我是退役軍人,一聲‘到’,一生到!” “當祖國需要的時候、召喚的時候,挺起胸膛站排頭!”“我當過兵,讓我上!” “我是退役軍人,我不上誰上?” “我是一名退役軍人、又是一名黨員,這個關鍵時候,我絕不缺席!”

這是一群普通的人,更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退役軍人。

他們在軍旗下莊嚴宣誓: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中國人民解放軍……發揚優良傳統,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英勇戰鬥。不怕犧牲,保衛祖國,保衛社會主義建設。

他們脫下軍裝,但軍魂永駐,永葆軍人的信念和勇敢。疫情來襲,他們再次衝鋒,戰鬥堅守在疫情防控前線,用行動踐行軍旗下的誓言。

“老黃牛”牛東林:“我可是扛過槍的,我能行!”

巫山縣,位於重慶市東部三峽庫區腹心,長江再往下流,

就是著名的巫峽,素有“渝東門戶”之稱。東與湖北巴東相鄰,南湖北建始相連,兩地交往密切。

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巫山縣成為全市新冠肺炎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線。

高唐街道辦事處就在縣城,下面是大寧河與長江交匯處。人來人往,歷來是交通要道。防控疫情,要求高、任務重。

牛東林,1992年部隊退役後,安排在縣供銷社工作,現任高唐街道辦事處松巒社區黨委書記。帶領社區幹部、群眾,防控疫情,他說,就像參加一場阻擊戰。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牛東林豪氣干雲,挺身向前。

大年初一,牛東林就投入到阻擊戰中。我以時間為序,記錄下他一天的足跡。

集結,我們仍是急先鋒——來自重慶市一組退役軍人抗擊疫情報道

牛東林為勸導處工作人員發放防護用品

6:30,起床。7點,吃早飯。7:30,出家門,步行到社區辦公室。

8點,主持召開社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題會,安排部署社區防疫工作:成立防疫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防疫臨時黨支部,設立黨員先鋒勸導站,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防控站;加強宣傳。張貼宣傳標語15條;發放疫情防控宣傳資料2萬餘份;在樓棟醒目位置張貼《溫馨提示》,告誡大家不要相互串門;給所有住戶發放《溫馨提示》《致鄂返巫來巫人員的一封信》;巡邏車輛音頻和固定音響巡迴播放防控知識。入戶摸底。將轄區15個網格化管理片區分成7個小組,社區“兩委”成員擔任網格長,按照分片包乾原則到每棟樓挨家挨戶排查疫情,宣傳防控知識。

9點,帶領松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對一線工作人員進行自身安全防護知識培訓。

10點,由於防護物資緊缺,牛東林多方聯繫自己的親朋好友,開始籌集防護物資。11點,籌集到口罩200多個、消毒用品10餘件,逐一分發到位。

“這個時候,我要盡我所能,給一同衝鋒陷陣的戰友和群眾提供安全保障。我們這個戰隊和群眾,如果有一人被感染,我內心慚愧。”牛東林說。

12點,在牛東林的帶領指揮下,社區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全面展開:噴灑消毒藥水、清掃街道及衛生死角、張貼宣傳標語、巡邏車巡迴廣播、發放宣傳資料…。

15點,牛東林匆匆忙吃了—碗泡麵,緊接著又輾轉於轄區,檢查公共環境衛生、宣傳標語張貼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處理。

18點20分,牛東林帶領工作人員,分組開始挨家挨戶摸排情況。

24點,回到辦公室寫工作日誌。

凌晨,回家。

集結,我們仍是急先鋒——來自重慶市一組退役軍人抗擊疫情報道

大年初一,一年初始,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對牛東林來說,也是一個特別忙碌的特殊日子。這樣的日子,至今,已堅持了一個月。

嚴格排查、耐心做好群眾的宣傳工作,是防疫工作的關鍵和重點。

牛東林身材高大、身體胖,又患有痛風,在沒有電梯的樓棟登門入戶排查宣傳,實在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同事們擔心他身體吃不消,勸他不要上樓,但他說:“我可是扛過槍的,不就是爬樓梯嘛,我能行。”他帶著一個小組,一層層登樓,一戶戶上門排查。僅用了兩天時間,他們就將轄區134幢房屋、206個單元樓道,3297戶7994人的基本情況摸得清清楚楚。

通過排查,全社區查出從武漢返巫來巫人員57人、湖北省36人、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3人。為了保護其他同事,牛東林主動承擔了對接密切接觸者的工作。每天查體溫、記錄情況,瞭解他們的生活困難,及時解決。還用微信、電話,隨時聯繫溝通。遇到有人有思想包袱,他和他們交心談心,安撫他們的情緒,直到每個人都解除隔離。

在他的感召下,16名退役軍人主動向社區請戰,參與“勸導站”義務宣傳防控知識和勸導工作;152名群眾主動請纓擔任樓棟長,負責樓棟的出行監管工作。陳大玲女士主動聯繫牛東林,表達了自己想捐款10萬元支援湖北防疫的意願。他多方協調,幫助陳女士購買20噸默科特愛心水果,僅用兩天時間就送到了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防疫指揮部。

社區群眾都說牛東林是“老黃牛”。他說: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勞,是部隊的優良傳統。部隊培養了我,優良的傳統要繼承和發揚。


一等功臣朱宏偉:衝鋒第一線 堅守最前線

他是一個功臣。

1996年,他穿上“橄欖綠”戎裝成為武警部隊的一名戰士,1999年4月24日,在抓捕特大案犯戰鬥中,挺身而出與犯罪分子展開殊死搏鬥,一舉捕獲罪犯,營救了戰友,避免更大傷亡,榮立個人一等功。服役期間,還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2004年退役安排工作後,他又榮獲個人三等功2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優秀公務員。“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退役軍人,我更應該衝鋒第一線,堅守最前線。”他叫朱宏偉,彭水自治縣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主持支隊日常工作。從1月23日疫情防控開始,他就奮戰堅守在一線,一天也沒有休息過。

“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承擔著維護市場秩序、打擊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的重要工作,是戰疫中的主力軍。我們任務艱鉅、使命光榮、責無旁貸。我承諾:支隊全體同志,絕不當戰場上的逃兵。”1月24日,除夕,在彭水自治縣市場監管局召開的疫情防控工作會上,朱宏偉代表執法支隊鄭重承諾。

集結,我們仍是急先鋒——來自重慶市一組退役軍人抗擊疫情報道

朱宏偉檢查檢查食品小作坊

支隊16名隊員,平時按業務板塊分成的是5個執法組。朱宏偉按照戰時管理要求,將內部各組職能進行重新組合,凝聚力量,集中出擊,提高監管、執法、辦案效率。疫情防控第一天,他就帶領支隊全體隊員,奔走在市場監管第一線,開展法規宣傳、執法檢查,持續加強對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民生物資和防疫用品的質量安全監管,依法嚴格查處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

“街上有人售賣口罩,價格高、沒有標識!”1月30日,支隊接到群眾舉報。“疫情當前,口罩貨源十分緊缺,縣內絕大多數藥店都已經無法供應口罩,這些口罩貨源從何而來?質量是否有保障?”朱宏偉立即帶領隊員開展摸排、調查。通過摸排,發現縣城有人推著手推車零星售賣這種“三無”口罩。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敏銳的辦案嗅覺告訴他,這是一條可以深挖的新線索。朱宏偉一行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口罩根本不是正規產品,既沒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廠名廠址和合格證明,銷售者也無法提供產品檢驗報告和進貨單據。“我們是通過微信轉賬的記錄最終鎖定供貨商的。”朱宏偉說。在調查過程中,他帶領執法人員順藤摸瓜,連續奮戰兩個晝夜,對一個疑似貨源地的門市部進行蹲點暗訪,縝密排查每一個進出銷售點的人員,最終在該門市部內將一批近3000只的“三無”口罩現場查獲。

這起案子快速查處,對違法分子形成了強大的震懾,有效杜絕了假冒偽劣“三無”口罩在市場上的流動,防止了對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威脅。

集結,我們仍是急先鋒——來自重慶市一組退役軍人抗擊疫情報道

朱宏偉檢查農貿市場

“對擾亂市場秩序的每一起案件線索都要細緻觀察、認真核查、執著調查。對每一件違法行為要堅持露頭就打、違法必糾。”這是朱宏偉工作座右銘。他帶領執法支隊人員加大排查力度,發現有人在微信高價售賣N90口罩,將進價為30元/個的N90口罩,按50元/個、47.5元/個、40元/個不等的價格對外銷售,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構成了哄抬價格違法行為。2月3日,該案件被正式立案,當天朱宏偉帶隊加班加點進行調查取證,第二天便依程序作出《行政處罰告知書》,對當事人作出責令改正、罰款等擬處罰事項。從立案到作出處罰告知,僅用時2天,及時、迅速打擊疫情期間違法案件,維護市場秩序。截止2月25日,朱宏偉帶領支隊辦理查處違法行為案件共計28起,其中價格違法行為案件16起,產品質量違法行為案件2件,醫療器械違法行為案件1起,廣告違法行為案件1起,藥品違法案件4起,食品違法案件4起。有力打擊了市場各種違法行為,提升震懾效果,維護了市場秩序,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健康安全。

在加大違法案件查處的同時,朱宏偉還聯合轄區市場監管所,不斷加強市場監管工作力度,開展食品藥品、消毒用品、肉類蔬菜等民生相關產品的價格監督檢查,嚴厲打擊捏造散佈漲價信息、哄抬價格、不明碼標價、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等價格違法行為。同時,圍繞農貿市場、餐館超市等重點場所,嚴格執行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殺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2月1日,縣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印發了《關於禁止有關市場主體經營活動的緊急通告》,決定對除群眾生活必需行業和疫情防控必需行業以外的所有商場店鋪一律暫時關停,面對基層工作量大、工作矛盾突出等實際問題,朱宏偉帶領支隊全體人員分片區、分重點到各片區市場監管所,幫助做好政策宣傳、勸導說服等具體工作。截至2月4日,全縣共關閉縣內市場主體13419家,圓滿完成疫情防控階段性任務。

朱宏偉說,榮譽和功勞都屬於過去。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曾經歷過血與火生死考驗,更明白生命的可貴。維護疫情期間市場秩序,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這是我作為一名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隊員的應盡之責。在這場人民戰爭中,我們都應該再立新功。

俠骨柔情佘朝霞:奉獻祖國,永不後悔

我曾經和一個退役女兵聊天。在部隊,她是一個通訊兵。談到部隊生活時,她說:“如果敵人射出子彈,為了保護戰友,我會毫不猶豫地用我自己的身體去擋住。”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語,讓我深深震撼。

“我是個急性子,為人豪爽,做事雷厲風行。哈哈。”在佘朝霞給我的微信中,透出她豪爽的性格、樂觀開朗的為人。

我不禁又想起那個退役女兵,因為佘朝霞在部隊時也是通訊兵。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都說“巾幗不讓鬚眉”,這兩個女兵,不知讓多少男兒自慚形穢。

佘朝霞2010年12月入伍,2015年12月退伍,現在是南岸區天文街道梨花路社區的黨支部副書記。南岸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佘朝霞主要負責三人組入戶排查和居家隔離人員管理工作,具體到發放應對疫情倡議書、辦理健康證申報、開具離區情況說明、發放醫學居家觀察告知書等事務。梨花路社區居民12000多人,面對頭緒多、任務重的基層社區工作,佘朝霞沒有逃避,毫不猶豫衝鋒戰鬥在一線。

集結,我們仍是急先鋒——來自重慶市一組退役軍人抗擊疫情報道

佘朝霞勸離遊攤

大年初一,吃湯圓是傳統習俗。這天佘朝霞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準備好包湯圓的材料,8點,她就和母親在廚房開始包湯圓。這時,佘朝霞的電話突然響了,是一個陌生號碼。

“我是東南醫院的胥醫生。20分鐘後到社區,我們 “三人組”去湖北來渝人員家中,檢查家庭成員身體,宣傳疫情防控居家隔離注意事項。”

三人組是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由醫生、民警、社區工作人員“三人”聯合入戶,針對重點區域來區人員、確證患者密切接觸人員等進行入戶排查。

“好的,我準時到。”佘朝霞放下電話,拿出為家人準備好的新年紅包,全部塞到父親手中,只說了一句:“單位有緊急事情”,便匆匆離開家門。

佘朝霞15分鐘後便到達社區,今天,他們要去的是魯能領秀城的一至五街區。她迅速準備好入戶名單,等待胥醫生到來。8:45,胥醫生和天文派出所民警小羅到達社區辦公室,簡單交流情況、商量入戶細節後,佘朝霞戴上一個普通的藍色口罩,準備出門。

“你就帶一個這樣的口罩去?” 胥醫生關切地問。

佘朝霞回答說:“目前社區防護物資短缺,也只能這樣了。我是當過兵的,有著強健的身體和過硬的心理素質,不用擔心。”

胥醫生拿出一個醫用口罩遞給她:“還是換上這個吧。”說罷,他們疾步向居民家中去了。

就這樣,佘朝霞成為“三人組”梨花路社區工作人員入戶的“第一人”。

中午12點過,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佘朝霞沒帶傘,衣服被打溼了,卻沒有停下入戶的腳步,此刻,她的心裡只有一個信念:排除社區安全隱患,儘早完成防疫任務。直到晚上10點,佘朝霞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

社區工作繁瑣,直接面對群眾,矛盾突出。正是因為這些平凡的工作,築牢了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第二日,佘朝霞正在魯能領秀城二街區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發現有幾個居民未帶口罩,還聚集在小區門口圍桌打牌。她立刻走向前,向在場的所有居民發放了一張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告訴他們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待在家裡,不要出門,絕不能不戴口罩在外面,更不能聚眾打牌。一個居民說:“哪有楞個可怕。妹兒,你把我們嚇到了要找你喲。趕緊走,趕緊走,不要影響我們打牌!”佘朝霞見狀,連忙對他們說:“現在疫情在全國爆發,全國人民都在抗疫。你們不好好看新聞,不關心國家大事,不瞭解當前嚴峻形勢,輕視疫情,還在外面打牌,這樣做,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家人不負責任,還是對大家都不負責任!請你們帶上宣傳單馬上回家,好好看看,認真學習。你們安心在家裡,也是為全國防疫工作做了貢獻。請理解並支持我們的工作.....”經過耐心教育宣傳,居民們紛紛表示理解,帶上宣傳資料,回到家裡去了。

佘朝霞還負責管理和服務需要居家隔離的人,共60餘人。為了隨時瞭解隔離人員的心理情況、身體情況和生活需要,她和每個人都加了微信,保持隨時聯繫和溝通,及時進行心理撫慰、幫助解決生活困難。

居民:佘老師,溫度計壞了。

佘朝霞:好的,一會給你送過來,你不要外出哦。

居民:佘老師,昨晚我老公發燒了,可能是吃了我做的大白豆,吃起有點硬,沒有開口,估計沒有熟。

佘朝霞馬上打電話過去,詢問是否還在發燒。叮囑一有情況,不管什麼時候都給我說。還指導她說,你煮大豆時,要先泡一段時間,煮出來效果才好些。

居民:佘老師,我目前不需要採購東西,我要控制體重。

佘朝霞:疫情期間要正常飲食,增強抵抗力哦。

居民:佘老師,我想解禁。

佘朝霞:一定要再繼續堅持。隔離時間一到,我立刻來給你撕封條。

我只能在眾多的微信中選錄這幾條。這些信息,儘管都是很平常的話,甚至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每一條回覆,每一個電話,都是佘朝霞對群眾的關心關愛。

誰言英雄盡豪壯,似水女兒也情長。佘朝霞的老公是現役軍人,春節後,2歲半的兒子同爺爺奶奶回到鄉下老家。白天,佘朝霞是一個剛強、韌性、吃得苦受的累的女漢子,晚上回到家,一個人卻感到一陣陣冷清。

一天深夜,一個朋友打來電話聊天,說到家人時,一下觸發了佘朝霞的淚點,聲音哽咽:“我真的好想他們,好想他們!” “疫情結束後,我要好好抱抱我的兒子,親親我的兒子。”

“當兵,為祖國奉獻青春,我不後悔;退伍,為祖國建設奉獻生命,我永不後悔。”這是佘朝霞也是所有退役軍人對祖國最真情的表白。

閃亮的名字:我們是退役軍人

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立即召開視頻會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市委工作部署,細化工作任務,壓實工作責任。發揮服務保障體系功能作用, 動員退役軍人開展“末端”排查,當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員、聯絡員、排查員、服務員。5萬名退役軍人主動請纓,戰鬥在聯防聯控前線。

集結,我們仍是急先鋒——來自重慶市一組退役軍人抗擊疫情報道

管海洋在守卡登記排查

除夕,管海洋正在合川老家看望外婆。婆婆已被醫院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書。晚上,他接到電話,然後對家人說:“單位來通知了,我要馬上返崗。”

管海洋是沙坪壩區渝碚路街道城管工作人員。他是家裡唯一的孫子,老人家捨不得孫子走,拉著他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疫情就是戰情,電話就是命令。我是退役軍人,更要衝在前。我必須回到崗位上去。”

回到單位後,按照工作安排,他立即開始挨家挨戶走訪摸排。每天,他配合社區幹部上門排查60餘戶、200多人。在一次摸排中,他發現有一住戶,只有一個老人在家。詢問得知,老人的孩子在武漢不能回家,老伴在腫瘤醫院住院需人照看。管海洋馬上給他送去口罩,又買菜上門給他做飯,下班後還抽時間到腫瘤醫院照顧他的老伴。老人感動不已、感激不盡。

青木關以前是成渝交通要道。現在的高速路下道口車流量大、來往人員複雜、條件簡陋,排查工作有困難。鎮聯合區交通局廣泛召集志願者,充實排查力量。

61歲的劉亨華是一名退伍37年的老黨員,看到召集通知後立即報名。家人不理解,勸他:“你都那麼大年紀,就喊小年輕去嘛。”劉亨華正色道:“脫了軍裝我也是軍人,我還是共產黨員。現在國家需要了,我一定要上!”他堅定地走上崗位,堅守在崗位。

“我們是退役軍人。災難面前,我們組成退伍老兵應急救援隊,堅決要求衝鋒在前。”1月24日,大足區金山鎮8名退役軍人,向鎮黨委遞交了請戰書,要求到一線抗擊疫情。

鎮黨委批准了他們的請求。

1月25日8點,應急救援隊隊員穿著迷彩服在鎮政府門前整隊集合。隊長劉建將8名隊員分成2個小隊4個小組,每組2人,每4人一隊。小隊長帶著隊員,直接奔赴防控卡點,和社區幹部一起,向群眾宣傳防疫知識,勸散聚眾人群,教育未戴口罩居民。中午,劉建接到對金山鎮衛生院、農貿市場進行殺毒的命令。他立即集合隊伍,做戰前動員:“醫院和農貿市場是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殺毒工作非常重要。我們要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做到無死角、無盲區,堅決完成殺毒任務。”他安排4名隊員留守卡點值勤,另外4名隊員分成2個小組,分別前往醫院和農貿市場。到達目的地後,立即開展全面殺毒,提前完成了任務。

集結,我們仍是急先鋒——來自重慶市一組退役軍人抗擊疫情報道

隊員們在金山鎮火花村檢查點執勤

1月25日以來,金山鎮在轄區內230多公里的國、省、縣、鄉、村道路上設置了勸返點, 24小時把守。白天,退役老兵應急救援隊隊員每天行程100餘公里,到所轄8個村(社區)反覆宣傳排查。全面參與湖北以及市外來鎮人員的監測篩查,組織人員逐戶上門登記,發放宣傳資料、給困難群眾送去口罩等物資。晚上,還輪流值守交通卡點,每天只休息4、5個小時。至今,已發放宣傳資料10000多份,排查7000多戶23601人,檢查武漢返大足車輛18輛,其他省市返大足車輛420輛次。


“疫情不止,我們不退!”

全體隊員堅定地說。

他們,在不同崗位上勤勉工作、永葆軍人本色;他們,退役不褪色,在疫情當前衝鋒一線,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閃亮的名字:退役軍人!


(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艾曉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