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肝“堵”,則肝氣鬱結:疏肝理氣,中醫有2招

這幾天,有網友姚先生給我留言:“大夫,我最近感覺胸悶、很乏力,而且睡眠特別差,我到底是怎麼了?”

在一系列的詢問下,我才得知姚先生生活得非常不容易。

姚先生今年52歲,家住在天津,本來開著一個小餐飲店,日子過挺好。結果,女兒和女婿離婚,姚先生心疼女兒給了一筆錢買了個小房子。結果,家中老人突然生病,又需要花錢。原本想著春節到了,可以掙些錢補貼家用,結果新冠肺炎鬧得自己連買菜錢的都全賠了。

生活的重壓下,姚先生成天唉聲嘆氣,勞心太過,情志不暢,導致肝氣淤堵,才會出現以上的症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心情與肝臟的好壞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防病則重在治“肝”。

肝“堵”,則肝氣鬱結:疏肝理氣,中醫有2招

在中醫眼中,肝有3個作用

肝的作用之一是調理氣機,也就是中醫常說的疏洩氣機。中醫認為,肝主疏洩,負責疏通氣體,讓該進的氣體進入體內,讓該出去的排出體外。

一旦肝出現異常,氣體的疏洩失去管制,也就會出現中醫常說的“氣滯”。

其次,肝又有調暢情志的作用。《黃帝內經》有言:“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中醫認為,當肝功能異常時,人的情緒就會抑鬱,因而也叫做“肝鬱”。

肝的疏洩功能正常,則心情愉悅;疏洩異常,則會抑鬱胸悶,或是煩躁不安。

最後,肝有藏血的作用。現代醫學證明,肝臟上有血竇。若體內的血夠用,那麼其他血液就會藏在肝裡面。當身體處於運動或其他需要供血的狀態下,血液就會從肝臟裡排出來,這便是肝的藏血功能。

若該功能異常,則會出現血虛,引起頭暈眼花、四肢麻木等狀況。

可見,肝如此重要,萬一“堵”了,那將會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

肝“堵”,則肝氣鬱結:疏肝理氣,中醫有2招

肝“堵”,則肝氣鬱結

肝氣犯脾,人就沒有胃口,抵抗力還會下降。

此外,脾臟主運化,受到肝氣鬱結的影響,脾臟不能將體內的垃圾、毒素清除出去。長此以往,這些垃圾、毒素堆積在體內,就會形成結節、腫瘤。

因此,想要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平時就要注意養好自己的肝臟,積極採取措施來保護它,減少肝臟負擔。

肝臟被堵,中醫有2招

第一招是壓護肝穴:

兩個乳頭連線中間的膻中穴即護肝穴位,將兩隻手相疊放置在穴位上,上下往返按壓穴位30次,能夠有效刺激胸腺,舒暢氣機,起到疏通肝臟的功效。

第二招則是藥物調理:

《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

生麥芽:“雖為脾胃之藥,而實善舒肝氣”。中醫認為,肝臟在五行中對應的是“木”,是人體氣機生化的“萌芽”,這一點與生麥芽“同氣相求”。因此,生麥芽具有疏通肝鬱的功效。

柴胡也能調理肝鬱。《藥品化義》中指明柴胡“主疏肝”的功效,在《滇南本草》中也有柴胡疏肝的記錄,“行肝經逆結之氣,止左肋肝氣痙痛”。

此外,薄荷以及香附也可以調理肝鬱。《本草綱目》認為,薄荷“專於消風散熱”。《本草正義》則記載香附“專治氣結為病”。可見,這兩種藥材都是應對肝氣鬱結不錯的選擇。

肝“堵”,則肝氣鬱結:疏肝理氣,中醫有2招

最後,黃芪也能有效調理肝氣鬱結。名醫張錫純也喜歡用黃芪治療肝虛證。張錫純認為,“同氣相求”,他說肝氣屬木,對應春天,習氣溫,性喜條達,喜歡通暢。黃芪之性正在好溫暖的,上升的。所以,兩者大致相同,用黃芪來補肝,有同氣相求之妙用。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中醫認為它能補一身之氣,兼有固表止汗、昇陽固脫、利水消腫的作用。因此,針對肝氣鬱結,也可以用到好好黃芪顆粒去調理。一方面是補肝陽;另一方面,還有固表止汗、昇陽固脫、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反覆感冒、體虛多汗、身體睏倦、乏力氣短、內臟脫垂等都有卓著的療效。

想要肝臟健康,除了要不鬱結不上火,還要在平時嚴加註意自己飲食和作息的規律,多吃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蔬菜水果,促消化。只有健脾胃、護肝臟,才能讓身體遠離疾病。

[1]店員經典培訓教材:肝氣鬱結所致6種常見疾病(附聯合用藥方案).中國藥店.2019-06-09

[2]清眩寧神湯聯合運動干預治療肝氣鬱結型老年高血壓合併抑鬱症48例.浙江中醫雜誌 2019-11-16

[3]“肝氣鬱結證”術語源流考.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019-09-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