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四海為家溫州文化發源地她在永嘉

粼粼楠溪江,幽幽四海山。四海山山勢起伏綿亙,奇峰高聳,雲霧洶湧翻卷,林海濃綠幽深,有盤山公路蛇形明滅,迂迴其間。深冬季節,整個四海山由茫茫林海變作了皚皚雪海,呈現出一派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溝壑峰巖、惟餘茫茫的北國風光來。


登上瞭望臺,極目遠眺,只覺山到天盡頭,林到山盡頭。山、林、天相接,成了一個汪洋大海,波濤洶湧,拍巖擊岸,捲起千堆雪的景象。那時,這些峰巒谷壑都還深潛海底。在劇烈地地殼運動過程中,它們相互撞擊、擠壓、拱抬,滄海變成了桑田。這便是“四海山”名字的原始由來。而如今,真正的海洋不見了。卻代之以茫茫林海、雲海、霧海、雪海、照樣還是“四海山”。

瞭望臺西面,有一巨巖,巖尖有一個小小的圓洞,看上去極似海邊用來拴系船纜的石頭,當地人就叫它“吊船巖”。它無言地臥在那兒,彷彿要佐證四海山千萬年的歷史。

在四海山尖上看日出,那也是人生一快事。在峰頂東面揀一高處坐下,靜觀東方深藍的天空一點點亮起來,灰藍的雲層中艱難地露出一絲、一瓣的“臉”,憋得紅彤彤的。它顫抖著,掙扎著,猛地一跳,終於脫開了雲層,噴薄而出。太陽柔和溫暖,潤澤如玉,就象初生的嬰兒,安靜甜蜜地躺臥在大片的雲層和茫茫林海之上。

除了日出奇觀外,霧海、霧淞、雲海、雪海等奇妙的氣象景觀也是四海山獨具魅力的“特產”。


永嘉縣,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東鄰樂清、黃岩,西連青田、縉雲,北接仙居,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總面積2674平方公里,人口78.92萬,永嘉縣人民政府駐地為上塘中心城區北城街道縣前路94號。下轄7街道11鎮4鄉。 素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泵閥之鄉”,“中國紐扣之都”,“中國玩具之都”的美稱。永嘉歷史悠久。漢順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始建永寧縣,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稱永嘉縣,取“水長而美”之意,也是溫州文化的起源地。

永嘉學派

永嘉文化中,有著名的永嘉學派。永嘉學派是南宋時期能夠與朱熹理學、陸九淵心學成鼎足之勢的重要學術思想流派,創始人是鄭伯熊兄弟、薛季宣、陳傅良等,他們分別是溫

四海為家溫州文化發源地她在永嘉

葉適州鹿城和瑞安人,永嘉是當時的州治所在地,故稱為“永嘉學派”。稍後的思想家葉適是瑞安人,繼承和發展了永嘉之學,進一步擴大了“永嘉學派”的影響,在當時的學術思想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具體到永嘉學派的近代命運,近代溫籍知識分子從永嘉學派的文獻中汲取了思想精華,在近代情境中進行了創造性的轉化,正如陳黻宸說:“通商以來,風氣稍移,浮淺之徒,侈談西學,剽竊失據,轉或芻狗詩、書,求其融會中西,貫穿古今,通經致用,蔚為一代儒宗者蓋鮮。夫以中國四千年聖人之治,不為之鮮扁彌縫,修吾聲名文物,而徒震驚乎異域雜霸功利之見,儒術之衰,非吾輩責歟?”(《陳蟄廬孝廉〈報國錄〉序》,《陳黻宸集》第511頁)可以說,“貫穿古今,通經致用”是南宋永嘉學派的思想靈魂,葉適認為這是向儒家“道之本統”的迴歸(參見何俊《葉適與道統》,《葉適與永嘉學派論集》);“融會中西”則是永嘉學近代存續的具體形式,而這三者又統一於溫籍知識分子對“儒術”的近代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近代儒家知識分子對儒家“道之本統”的新見解、新境界。因此可以說,永嘉學派近代命運這一個案,展示了儒學在各種情境下存續的某種規律。

楠溪江景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楠溪江位於浙江省南部的永嘉縣境內,景區總面積625平方公里,分為七大景區,計800多個景點。以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名聞遐邇,是中國國家級風景區當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

古村落

在永嘉境內散佈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它們給風景區增添了濃厚的人文氣

四海為家溫州文化發源地她在永嘉

楠溪江息,賦予楠溪江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建築史、規劃史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價值。以“天人合一”、“氣論”、“八卦”以及陰陽五行風水思想構建的楠溪江古村落,留存著大批完整的宗譜、族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