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黑龍江省龍江縣援鄂“黨代表”杜羽

中國報道訊(張洪禎 蔡可心 通訊員 李福山 高詩宇報道)身為女性,她們也許是柔弱的,但作為護士,她們卻是堅強與勇敢的化身。她們為人女,為人母,為人妻,很多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但是當抗疫戰鬥打響後,她們的首要身份就是“白衣天使”,在病人需要的時候,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她們挺身而出,敢於擔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的初心和使命,詮釋了作為一名護理人“敬佑生命、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杜羽,就是這樣一位“天使”,肩負著同樣的神聖使命。

黑龍江省龍江縣援鄂“黨代表”杜羽

認識杜羽

今年33歲的杜羽,是黑龍江省龍江縣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病區的一名護士,中共黨員。2009年參加工作以來,她一直在護理一線勤奮耕耘,自從穿上護士服的那天起,她就把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在平凡的崗位默默奉獻。2013年,由於表現突出,杜羽被調到護理部任幹事。2016年,通過全院競聘,當選龍江縣第一人民醫院團委書記。

她在護理部工作7年多,踏實肯幹,對待任何事情都能沉著冷靜應對,她從不計個人得失,認真履行著一位白衣天使的職責,曾多次被醫院評為“先進個人”。同時作為護理部幹事,她經常深入臨床一線,實地考察、瞭解和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工作中,她以身作則、愛崗敬業、樂於奉獻,起到了榜樣帶頭作用。

接受考驗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一線醫護人員不足、醫療物資短缺問題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2月4日、2月10日,杜羽先後兩次主動請纓為龍江縣白山隔離點和殘聯隔離點的醫學隔離觀察人員採集檢測標本。為了消除隔離人員排斥情緒,她細心安慰隔離人員,並能動作嫻熟地完成採集標本的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於泰山。2月23日上午8時許,龍江縣第一醫院接到上級要求,緊急組建醫療隊援助湖北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面對疫情,杜羽第一時間向醫院提交請戰書。她說:“在得知武漢疫情消息的時候,我就做好了隨時去一線的準備,能夠保衛人民群眾的健康,是我的使命,也是作為一個白衣天使的責任。”

由於她臨床工作經驗豐富,對護理團隊有很深的瞭解,經醫院領導班子研究決定,由她擔任此次龍江縣援助武漢醫療護理衛生隊的聯絡員、護理隊隊長。

2020年,在很多人畏懼武漢人、“儘量不去湖北”時,作為32名援鄂醫護人員之一,杜羽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救死扶傷,選擇了英勇無畏,“逆向”前行。

馮媽媽的心願

黑龍江省龍江縣援鄂“黨代表”杜羽

面對記者採訪,65歲的馮媽媽滿臉愧疚,抱怨自己:“我還是手腳太慢了,我女兒臨走沒能吃上我包的餃子,當媽的心裡難受。”

馮媽媽叫馮利潔,她是這次龍江縣援鄂醫療隊員杜羽的媽媽。其實,不是她的手腳慢,實在是通知太突然了。23號上午大約9點鐘,馮媽媽接到女兒的電話:“媽媽,我接到通知了,馬上去支援湖北。我馬上回家收拾東西。”

“上車餃子下車面”這是東北習俗。馮媽媽撂下電話,馬上跑下樓去買來豬肉和蒜苗,她估計怎麼也得中午12點能走上,她要做女兒最喜歡吃的肉餡餃子。但令她沒有想到的是,由於時間緊急,杜羽到家收拾東西,前後不到半小時。她說:“媽媽,來不及吃餃子了,我們10點集合,馬上出發。”

餃子還沒有下鍋,馮媽媽的眼淚差點掉下來,她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女兒背影離去。“餃子還是要吃的”,馮媽媽還是把煮好的餃子送到了龍江縣第一醫院的歡送大廳。她反覆叮囑女兒,一定要吃餃子,不但自己要吃,還要給隊友們一起吃。

“吃上水餃,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這就是馮媽媽對女兒和隊友們的最大的心願。

黑龍江省龍江縣援鄂“黨代表”杜羽

臨危受命

2月23日晚上10時,32名醫護人員平安到達武漢機場,隨即乘坐大巴車奔赴屬於他們的戰場。2月24日,他們趕到湖北省安陸市普愛醫院,經過兩天的戰前準備和訓練工作,26日投入工作。

為了防止院內感染、降低感染髮生率,更便於工作,杜羽帶領隊員們犧牲秀髮,一起剃掉了前額、鬢角與後頸部的頭髮。女兒終歸是母親的“心頭肉”,看到女兒剃頭的瞬間,馮媽媽難以抑制淚水,但她的話卻讓所有人感動,她說:“支援湖北是你的心願,去了就要不怕犧牲。你是護理隊長,你既要照顧好自己,更要保護好姐妹,必須把大家一個不少的帶回來。”

到達湖北的第二天,援鄂臨時黨支部成立,杜羽再次臨危受命,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成了名副其實的“黨代表”。面對陌生的環境和很多臨時性的工作,作為此次護理隊的隊長,杜羽隨時聽命調遣,在完成醫院交給的工作任務同時,還要嚴格督促護理隊員做好個人防護,不僅要照看護理隊員們的日常生活,還要為她們做心理疏導。

她說:“照顧好每位隊員,是我的責任,我必須把大家平安帶回龍江,完璧歸趙。”

黑龍江省龍江縣援鄂“黨代表”杜羽

家人的“英雄情結”

自古時勢造英雄,但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他們,他們扛起責任,才會光芒萬丈。

杜羽的父母都是黨員,都懷揣奉獻之心。疫情發生後,馮媽媽第一個報名參加了志願者服務隊,而且是服務隊裡的“大管家”,有愛心,有熱情,每天起早貪黑“看門護院”,哪家有困難,她隨叫隨到,不計報酬,不計得失。杜羽的父親是一位退役軍人,他更是把奉獻視為天職,捨我其誰。由於身體原因,在家做後勤工作,支持老伴全力抗疫。杜羽的丈夫和婆婆都是軍人出身,都有著大義情懷,都有著“英雄情結”,就連6歲的女兒都自豪地說:“我媽媽打大病毒去了!”

“知女莫過母”,馮媽媽說,女兒比父母都要強,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奉獻沒有底線。她說,杜羽一直很關心湖北,關心武漢,並表態多次,只要湖北需要,她會第一個報名參戰,她要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幫助病人解除痛苦。

急難有情,情有餘兮。幾天過去了,杜羽和她的戰友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並肩戰鬥,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用自己的艱苦付出,不負湖北人民的期盼,展現了龍江人勇往直前、仁心大愛的英雄形象。

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62萬龍江人民在翹首期待,期待32位白衣戰士戰勝疫情、平安歸來,與大家一起迎接歲月靜好、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