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故事:于成龍火眼金睛巧破案

(重溫聊齋系列086篇《於中丞》)

這篇聊齋故事,講述了兩則于成龍破案的小故事。于成龍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清朝初期的名臣,關於他斷案如神的傳說有很多。于成龍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聞名大清朝的政壇,三次被舉“卓異”,被康熙大帝稱讚為“清官第一”,深得老百姓的愛戴。

話說山西永寧人于成龍,在擔任中丞的時候,依照慣例到屬下州縣巡視。到了江蘇高郵的時候,正好遇上一個案件,當地官員束手無策。案件是這樣的,有一個富戶準備嫁女,籌備了很多嫁妝。可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盜賊在牆上打穿一個洞,把所有的嫁妝都偷走了。


故事:于成龍火眼金睛巧破案


于成龍當即傳下命令,關閉所有城門,只留下一座城門,供人進出。在這座城門裡,派出許多捕快,嚴格盤查行人。同時在城內張貼布告,告誡人們早點回家,第二天不要出門,將會在全城裡挨家挨戶展開大搜查。

吩咐完這些,于成龍又悄悄找來捕快頭目,讓他叮囑捕快們暗中留意,一旦發現有人多次進出城門,就把他們抓起來,帶到衙門裡來。

當天下午,捕快們發現有兩個人多次進出城門,就把他們抓了起來。可是,他們什麼也沒有攜帶,搜他們的身上,也沒有發現贓物。捕快們把兩人帶到于成龍面前,並將搜查結果向于成龍彙報了。于成龍說:“這兩人就是盜賊無疑,馬上審問。”

可是,兩人極力分辨,他們不是盜賊,之所以多次往返,是到城外有事要辦。于成龍根本就不理會他們的辯解,下令捕快脫下他們的衣服搜查。果然,脫下他們的外套,在他們的身上,套著兩套嶄新的女人服裝,正是富戶丟失的嫁妝。


故事:于成龍火眼金睛巧破案


原來盜賊們看見城中張貼的告示後,擔心第二天城中大搜查發現贓物,功虧一簣,就打算把值錢的便於攜帶的東西,往城外轉移。只不過東西太多了,只得多次往返。想不到,正好中了于成龍的圈套。

還有一次,于成龍擔任廣西羅城縣的縣令,因公到鄰縣出差。這一天清晨,于成龍經過城郊的時候,看見兩個人用床抬著一個人。

那人側躺著,身上矇頭蓋著一床大被子,枕頭上露出頭髮,頭髮上彆著一支鳳釵。旁邊跟著三四個健壯的男人,不時地用手掖著被子。走了一會,停下來,再換上另外兩人抬著。

于成龍覺得奇怪,就打發衙役過去詢問,他們說妹子回孃家玩,突然生病,快要死了,趕緊把她送回婆家去。

于成龍邊走邊思考,走了大約兩三里路,他又讓衙役回去看看,擔架抬進了哪個村子裡。衙役悄悄地跟著他們,看見他們進了一個村莊,來到一戶人家門前,打屋裡出來兩個男人,把他們迎了進去。


故事:于成龍火眼金睛巧破案


等到那戶人家把門關上,衙役才轉身回去,把情況對於成龍說了。于成龍點點頭,說聲辛苦了,讓他退下。于成龍找到此縣的縣令,詢問最近有沒有發生搶劫案?縣令連說沒有。

按照當時朝廷的規定,對於官員的考核很嚴厲,一旦發現重大案件沒有破,官員的政績和前途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官員們往往欺上瞞下,隱瞞實情。

于成龍當然清楚這一點,他見縣令不肯說,就叫來衙役出去,走街串巷,暗暗探訪。還真讓衙役探聽到實情。最近,有一個大戶人家遭到強盜入室搶劫,強盜用炮烙之刑逼問拷打財主,導致財主死亡,強盜們還搶走了財主家裡的金銀財寶。

聽完衙役的彙報,于成龍就讓衙役去大戶人家裡,把大戶的兒子叫來,詢問案情。大戶的兒子矢口否認。于成龍詐他,說道:“強盜已經被我們捉拿歸案,他們已經招認了,你怎麼還不承認?”

大戶的兒子這才承認事實,跪下給於成龍叩頭,讓他做主,給父親報仇。于成龍拉起他,讓他跟著一起去找縣令。縣令看見大戶人家的兒子,知道瞞不住了,就向于成龍解釋,之所以隱瞞,實在是有苦衷,希望他能諒解。于成龍微笑著說:“我已經給你破案了,你還有什麼擔憂的?”


故事:于成龍火眼金睛巧破案


于成龍讓縣令派出捕快,跟著那名衙役,夜裡四更出發,到村莊裡抓人,一共抓到八名強盜。現場審問,他們都低頭認罪了。問病婦是誰?去了哪裡?強盜招供說:“那一晚搶了錢財後,住在妓院裡,與一名風塵女子合謀,讓她裝病躺下,把搶來的金銀財寶放進被子裡,抬出了城。後來,分了一點贓物給她,讓她回城裡去了。”

案子告破後,大家都佩服於成龍斷案如神,問他怎麼會懷疑上那些人的?于成龍笑著說:“沒有別的,就是觀察仔細而已。”他解釋,哪有男子把手伸進婦女的被子裡面的?這不符合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說明被子裡有其它的東西,而且他們不時地換著抬擔架,說明擔架很重,不可能只是一個女人的重量。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擔架到了婆家,應該有女人出來迎接,可是隻出來了兩名男人,而且兩人看見擔架來了,一點也不驚訝,更沒有詢問。所有這些,都於情於理不合。因此才敢斷定,他們必是盜賊無疑。

于成龍雖然青史留名,但是卻屬於大器晚成之人,早年科舉一直不第,一直到四十五歲才步入仕途。先從縣令做起,最後做到督撫大員,死後被康熙大帝追贈為太子太保。有著作流傳後世。或許,正是大器晚成,才讓他分外珍惜這得之不易的機會,兢兢業業處理政務,最終成為一代名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