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腎友去醫院必查的這一項目,原來還有這麼多"學問"

腎病朋友,不管是首次去醫院看腎科醫生,還是複診,都必須檢查的一個項目,那就是“尿常規(尿液分析)”。可是,小夥伴們知道嗎?尿常規作為腎科最最常見的一項檢查,也有許多“學問”,弄得不好,可能影響對腎病病情的判斷,甚至直接影響腎病的治療。


腎友去醫院必查的這一項目,原來還有這麼多

那麼,檢查尿常規到底有哪些“學問”?

1.留取尿常規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 尿液標本應儘量採用新鮮晨尿,此時尿標本比較濃縮,偏酸性,有形成分不易破壞。門、急診時亦可留取隨機尿標本,但檢測結果不及晨尿準確。所以儘量不要臨時飲水“製造”尿樣。新鮮晨尿意味著患者必須“憋尿”前往醫院,若部分病人擔心無法憋尿,可以後半夜鬧鈴起床排尿1次後再憋,則比較容易做到。

(2)留尿前應避免劇烈運動;女性患者避免經期留尿,以防陰道分泌物汙染標本。

(3)尿液排除後應儘可能在30分鐘內進行檢查,以防尿內成分破壞或細菌汙染;留取尿液不少於10毫升。

腎友去醫院必查的這一項目,原來還有這麼多


腎友去醫院必查的這一項目,原來還有這麼多

2.尿常規檢查的內容及意義?

尿常規檢查內容包括尿的顏色、透明度、酸鹼度、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蛋白質、比重及尿糖定性等項目。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澤,隨尿色素的多少及尿量的多少而不同,異常的尿色可能與食物、藥物、血液成份變化等有關。

(2)透明度:正常新鮮尿液應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過久可出現輕度混濁,這是由於尿液的酸鹼度改變,尿內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漸析出所致。

(3)酸鹼度:通常飲食下,尿一般為弱酸性,但由於受飲食種類、服用的藥物,以及疾病類型等影響,酸鹼度也會有相應不同。

(4)細胞:是尿沉渣有形成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有形成分還有結晶、細菌和其他物質。

①紅細胞:正常人尿離心沉澱後每高倍鏡視野紅細胞不超過

3個。若大於或等於3個,外觀上無明顯血色,稱為顯微鏡下血尿;若尿中出現多量紅細胞,肉眼可見明顯血色,呈稱為肉眼血尿。單憑血尿顏色深淺,並不能判斷病情輕重和性質,故必須進一步檢查明確。

②白細胞:正常人尿中可有少數白細胞存在,一般離心尿每高倍鏡視野不超過5個。計數則每小時不超過20萬個。尿中白細胞增多,最常見的是泌尿系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但也可能是急性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早期等。女性尿液應首先排除陰道分泌物等汙染。

③各種上皮細胞:包括腎小管上皮細胞、移行上皮細胞等。若數量增多,常提示腎小管損傷,或膀胱炎等。

(5)管型: 管型來源於腎臟的遠端腎小管和集合管,呈圓柱形,尿液濃縮和偏酸性有利於管型形成。正常尿中偶見透明管型。紅細胞管型、白細胞管型、顆粒管型、臘樣管型等均提示異常。

(6)蛋白質:一般認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質量最多不超過150-200毫克,常規定性檢測為陰性。白蛋白上限為每天30mg。病理性蛋白尿見於各種腎小球腎炎、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等。

(7)比重:正常尿液的比重可在1.015~1.025之間波動。生理情況下尿比重受年齡、飲水量和機體是否脫水等的影響。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反應腎臟的濃縮功能。故測定尿比重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應腎功能狀況。

(8)尿糖定性:正常情況下尿糖極少,故定性試驗為陰性。尿糖陽性見於糖尿病、腎性糖尿等疾病。

腎友去醫院必查的這一項目,原來還有這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