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這是口健康研習社創辦以來的第20篇人文健康類原創美文。

本文內容是通過梳理204篇中醫口瘡文獻,分析238箇中醫治口瘡中藥方劑,涉及中藥109味,清熱類、滋陰類、補氣類...為啥口瘡總不好,原來不瞭解都該用啥藥...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春天平凡的感動

一個非要送,一個非要買。

最會買家無奈的說一句:

“咱還能好好的做個買賣不?”

而買賣交易金,

最終捐給了武漢市慈善總會。


這是近期發生在新冠肺炎重災區武漢的一個平凡的故事。

賣家是武漢市的一個普通市民。

賣價是大連市意為援鄂醫生。


疫情發展到今天,

似乎一切已經變得正常而平靜。

但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的為這場預料之外的意外做著貢獻。

事情不大,

但體現出的災難面前,

體現出的大愛與感恩的情懷,

讓人間充滿溫暖。

這種平凡的感動,

在武漢,在祖國的山山水水,

每天都在重複著上演。


一如美生潰樂日復一日堅持為潰友們做的點點滴滴。

從資訊,到產品,再到服務。

只為人間更美好。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238個口瘡中藥方中30種常用中藥名單公佈

以下內容,是通過梳理204篇中醫治療口瘡的相關論文文獻中,所論述到的238個口瘡中藥方,談到虛火口瘡的文獻99篇,涉及中藥方99個,顯示虛火口瘡在中醫口瘡認知和治療上的重要地位。

238個口瘡中藥方中,涉及中藥109味,其中有28味均在超過30個以上的藥方中使用過,由此可見這28味可以算作中醫治療口瘡的常見中藥。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從上表可以看出,對於治療口瘡的常見中藥可分為5類,分別是——

清熱藥;

滋陰藥;

補氣昇陽藥;

解毒藥。

下面分別作詳細分析。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在238箇中醫口瘡方劑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清熱藥有黃連、丹皮、黃柏、黃芩、大黃、梔子、石膏、竹 葉,其中以黃連的使用頻率最高。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中藥-黃連

黃連,(學名:Coptis chinensis Franch.)別名:味連、川連、雞爪連,屬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基徨,堅紙質,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狀菱形,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生裂片不等2深裂;葉柄長5-12cm。野生或栽培於海拔1000-1900m的山谷涼溼廕庇密林中。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黃連是治療口腔潰瘍的重要藥物,歸心、脾、 胃、肝、膽、大腸經。

《神農本草經》說:“黃連,味苦,寒”。

《名醫別錄》中說: “黃連微寒,無毒”。

黃連的主治功效歷代醫家有很多論述——

《神農本草經》:“主 治熱氣”。

《名醫別錄》:“主治五臟冷熱”。

《藥性論》:“殺小兒疳蟲,點赤眼昏痛, 鎮肝,去熱毒。”

《藥類法象》:“瀉心火,除脾胃中溼熱”。

《本草新編》:“最瀉 火,亦能入肝。大約同引經之藥,俱能入之,而入心,尤專經也。”

由上可知, 黃連是一味重要的清熱藥,在口腔潰瘍病中廣泛使用,說明火邪是導致本病發生 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238箇中醫口瘡方劑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滋陰藥物有:生地、知母、麥冬、玄參、熟地、白芍。

其中又以生地的使用頻率最高。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中藥-生地

生地(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生地的主要化學成分有環烯醚萜及其苷類,有機酸類、氨基酸、酚類、糖類等…。傳統醫學認為,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止渴的功效怛。

生地是治療口腔潰瘍的常用藥,生地性寒,味甘苦, 歸心,肝,肺經。

《神農本草經》說:“味甘,寒”。

《湯液本草》說:“氣 寒,味苦,陰中之陽。甘苦大寒,無毒。入手太陽經、少陰經之劑。”有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生地在治療本病的重要意義在於其既可以清 熱又可以養陰。

《藥性論》中說:“又云生地黃,味甘,平,無毒。解諸熱, 破血,通利月水閉絕。不利水道,搗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虛而多熱, 加而用之。”

《本草衍義》說:“涼血補血,補益腎水真陰不足”。

《藥性賦》 說:“其用有四:涼心火之血熱,瀉脾土之溼熱,止鼻中之衄熱,除五心之 煩熱。”

由上可知,生地是一味重要的清熱滋陰的藥物,在口腔潰瘍中廣泛 應用此藥說明虛熱也是導致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238箇中醫口瘡方劑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補氣昇陽藥有:甘草、黨參、白朮、茯苓、黃芪、肉 桂、升麻、柴胡。

其中又以甘草與黨參使用頻率最高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中藥-甘草

甘草:

甘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L.的乾燥根和根莖。分佈於東北、華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山東等地。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甘草在口瘡的方劑中既是一味調和藥,又是一味針對口瘡的治療藥物。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

《本草衍義補遺》說:“甘草味甘”。

《本草通玄》說:“甘草,甘平之品, 獨入脾胃”。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 效。

《本草匯言》說:“甘草,和中益氣,補虛解毒之藥也”。

《藥品化義》 說:“甘草,生用涼而瀉火,主散表邪,消癰腫,利咽痛,解百藥毒,除胃 積熱,去尿管痛,此甘涼除熱之力也。炙用溫而補中,主脾虛滑瀉,胃虛 口渴,寒熱咳嗽,氣短睏倦,勞役虛損,此甘溫助脾之功也。”

《本草正》 說:“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 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助參、芪成氣虛之功, 人所知也,助熟地療陰虛之危,誰其曉焉。祛邪熱,堅筋骨,健脾胃,長 肌肉。隨氣藥入氣,隨血藥入血,無往不可,故稱國老。”

由上可知,甘草 既是一味調和藥,在本病中還有清熱解毒生肌之效。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中藥-黨參

黨參

在238箇中醫口瘡方劑中,在補氣昇陽藥中另一個使用很多的藥物是黨參,它是治療口瘡的又一 味主藥。

黨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草藥來源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素花黨參、或川黨參等的乾燥根。

黨參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止渴、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1] 懶言短氣、四肢無力、食慾不佳、氣虛、氣津兩虛、氣血雙虧以及血虛萎黃等症。但表證未解而中滿邪實的不能用。該品功效與人參相似,惟藥力薄弱。治一般虛證,可代替人參使用;虛脫重證,則仍用人參為宜。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黨參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 功能。

《本經逢原》中說:“清肺。上黨人參,雖無甘溫峻補之功,卻有甘 平清肺之力,亦不似沙參之性寒專洩肺氣也。”

《本草從新》說:“補中益氣, 和脾胃除煩渴。”

《本草正義》說:“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腱運中 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溼, 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 ,而無剛燥之弊。且較諸遼參之力量厚重,而少偏於陰柔,高麗參之氣味雄壯,而微嫌於剛 烈者,尤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臟交受其養,而無往不宜也。特力量較為 薄弱,不能持久,凡病後元虛,每服二、三錢,止足振動其一日之神氣, 則信乎和平中正之規模, 亦有不耐悠久者。然補助中州而潤澤四隅,故凡 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參,無不可以潞黨參當之 ,即凡百證治之應用人參者, 亦無不可以潞黨參投之。”

由上可知,黨參補中益氣的要藥,在本病中使用 說明中氣虛是導致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柴胡和升麻

在238箇中醫口瘡方劑中,在補氣昇陽的藥物中,除了上面所說補氣的藥物外還有昇陽的藥物,即柴胡與升麻,這兩味在中藥口瘡治療中使用是取其升舉陽氣的功能。

在238箇中醫口瘡方劑中,還有一類高 頻使用的藥物是清熱解毒藥,主要有銀花,連翹。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中藥-金銀花

金銀花:

金銀花 ,正名為忍冬(學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 ) 。“金銀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 ,由於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後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藥材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金銀花性寒,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功效。

治口瘡,中醫常用30味中藥名單公佈,你都用過啥,權威答案快收藏

中藥-連翹

連翹

連翹:

【中藥名】連翹 lianqiao

【別名】落翹、黃花條、黃鏈條花。

【英文名】Forsythiae Fructus。

【藥用部位】木犀科植物連翹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果實。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歸肺經、心經、小腸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連翹性微寒,味苦,連翹除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還有散結消腫的作用,是治療口瘡的常用中藥。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中醫上對於口腔潰瘍,目前存在的普遍共識分三種——

首先認為口瘡是由實熱所致,主要是心脾之實熱。

其二是由虛熱所致,主要是陰虛陽亢之虛 熱。

第三是因虛所致,主要有兩種,其一是氣血虛,其二是陽氣虛。

在口腔潰瘍病的中醫治療過程中,首先應分清虛實,虛證要補,可以是補氣血,還可以是溫補臟腑之陽氣。

實證要清,屬心火的要用清心火的藥物, 屬脾熱的要用清脾熱藥。

只有採取上述診療思路和方案,才有可能徹底達到痊癒,從根本上遠離口瘡困擾。

內容預告

明天口腔健康研習社將介紹下面四種口瘡類型的心脾積熱型中醫診療方法。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