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張文宏:血漿療法非“立竿見影”上海中西醫團隊很和諧

張文宏:血漿療法非“立竿見影”上海中西醫團隊很和諧

張文宏說,任何一種療法都只佔了治療的一部分。陳靜攝

中新網上海2月29日電 題:張文宏:血漿療法非“立竿見影”上海中西醫團隊很和諧

記者陳靜

血漿療法效果如何?怎樣應對出院患者核酸檢測轉陽性?新冠肺炎逝者遺體病理解剖有怎樣的提示?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感染免疫領域專家、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醫務部主任沈銀忠29日接受採訪,解疑釋惑。

張文宏表示,血漿療法可給病人“賦能”,但“絕不是說用了血漿治療,其它治療都不重要了。”“重症病人輸入血漿療法以後,可以促進病毒核酸檢測轉陰。但是任何一種療法都只佔了治療的一部分,世界上不會有電影裡面會出現的那種情形——血漿輸進去以後,病人就開始神奇般地恢復,馬上坐了起來、吃飯行走,這個是不可能的。”這位專家幽默地表示。

在接受採訪時,張文宏認為,上海第一階段的新冠疫情防控成績是優秀。疫情防控是一盤大棋。上海救治成功率很高,病死率較低,這是感染、呼吸、重症、中醫等多學科專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中國政府提供給醫療系統的力量是強大的。”

當天,75歲的柴老先生是8名出院患者之一。他和愛人被湖北來的親戚陸續感染。在確診後,老先生2日被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收治入院。他說,這裡的醫生和護士令他非常感動。“為了不用重新換防護服,護士一天少吃一頓飯,說話都喘氣的,邊喘氣邊笑著和我說話,很感動。”

張文宏介紹,從1月20日,上海確診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至今,才一個月時間,287例病人被治癒了,說明大多數病人可以被治好的,平均住院天數是14天。 上海的方案整合所有學科團隊的力量。他指出: “上海中西醫團隊,在一起工作很和諧。這裡沒有學派之爭,誰的方法對病人有利就採取誰的意見。”

张文宏:血浆疗法非“立竿见影”上海中西医团队很和谐

沈銀忠表示,臨床上新冠肺炎患者或存在多臟器損害。陳靜 攝

外地有患者出院後複檢成陽性不免令人緊張。張文宏說:“我們最關心的是,出院患者複檢轉陽性會不會傳染他人。”迄今為止,國內出院患者未出現再度傳播他人。據悉,針對出院患者,上海很早就做好了預備方案:患者兩次核酸轉陰出院後,還需隔離觀察兩週並隨訪。”

新冠肺炎逝者遺體病理解剖引發眾多關注。張文宏說,遺體病例解剖意義很大。這對治療方案的調整、對疾病加重的窗口期判斷等均有幫助。“目前看來病理解剖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上海方案很多細節是合理的。”對此,他很欣慰。

上海公衛中心醫務部主任沈銀忠表示,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新冠病毒引起肺部(氣管)堵塞,分泌物較多,而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卻是沒有痰。採取吸痰、翻身、拍背等物理方法,讓分泌物儘量排出對患者至關重要。對重症患者,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病理解剖還提示關注,新冠病毒對肺以外器官的損傷。“這也是救治成功的關鍵。”他坦言,臨床上患者或存在多臟器損害。(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