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最火單品”口罩是如何成為我們的“保命符“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無疑是被人們討論最多的一個物品。除了醫務工作者和一些特定的職業,對於普通健康人來說,這件物品平時裡使用的頻率並不算很高,但一旦有疫病出現,口罩便會立刻變成大家的“保命符”、“定心丸”。

“最火單品”口罩是如何成為我們的“保命符“的?

古代的“口罩”

世界上最初出現的口罩相當於一個面紗,是古波斯人在宗教儀式上阻擋俗人不潔氣息的,後來,中國宮廷裡的人為了防止粉塵和口氣汙染,也開始用絲巾遮蓋口鼻。

如《禮疏》記載“掩口,恐氣觸人。”《孟子·離婁》記載“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也記載過“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

現代口罩的誕生

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口罩,一直到19世紀才被髮明並開始應用於醫療領域,而被髮明及大規模使用的轉折點在於人們知道了細菌。

“最火單品”口罩是如何成為我們的“保命符“的?

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發現空氣傳播病菌會使傷口感染,從而認為人們講話時帶出的帶菌唾液也會導致傷口惡化。於是他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製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結果病人傷口感染率真的大為減少。各國醫生開始紛紛採納萊德奇的建議,口罩便在歐洲醫學界逐漸推廣開來。

“最火單品”口罩是如何成為我們的“保命符“的?

後來由於萊德奇設計的口罩在使用時不舒適,1897年,英國的一位外科醫生在紗布內裝了一個細鐵絲的支架,使紗布與口鼻間留有間隙,從而克服了呼吸不暢、容易被唾液弄溼的缺點。

1899年,一位法國醫生又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手術衣的衣領上,用時只要將衣領翻上就行了。後來改成可以自由繫結的辦法,用一個環形帶子掛在耳朵上,現代口罩就從此誕生了。

成為大眾生活必備品

後來,口罩從外科醫學器械走向大眾,標誌性事件就是一戰時期的西班牙大流感。1918 年,這場奪命世紀大流感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爆發,通過戰爭流傳到歐洲一戰戰場,隨後席捲全球,感染了全球超過 30% 的人口,造成了 5000 萬至 1 億人死亡。

這之後,人們知道了口罩的用途就是用來防病菌,每當有疫病蔓延時,普通大眾都會主動或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不論是通過老照片,還是當下的新聞報道圖,我們都能看出,口罩已經成為了疫病出現的象徵性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