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腸道菌群臨床研究登上NEJM & 益生菌小專題


腸道菌群臨床研究登上NEJM & 益生菌小專題


腸道菌群臨床研究登上NEJM & 益生菌小專題

今天是第 1384 期日報,我們解讀了 10 篇文獻,分別關注:骨髓移植,預後預測,益生菌,營養不良,急性胃腸炎,便秘,餐後血脂,帕金森,脂肪肝,抗腫瘤。


NEJM:腸道菌群多樣性可預測骨髓移植後的死亡風險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70.67]

① 納入4個醫療中心(2個隊列)1362例接受異體造血細胞移植的患者,分析糞便菌群及與隨訪期間死亡風險的關聯;② 治療過程中患者菌群多樣性降低,並出現單菌優勢(腸球菌和鏈球菌最常見);③ 移植後7-21天期間的菌群多樣性與死亡風險相關,2個隊列中高菌群多樣性患者的死亡風險分別降低29%和51%,但在接受去除T細胞的移植物的患者中未見這種關聯;④ 患者移植前的菌群多樣性已低於健康人,基線菌群多樣性低也與死亡率升高相關。

【主編評語】

NEJM最新發表的一項多國家多中心臨床研究,分析了1362例接受異體造血細胞移植的患者的腸道菌群特徵和多樣性與臨床結局的關係,表明在中性粒細胞植入時,較低的菌群多樣性與之後患者死亡風險升高存在顯著關聯,提示恢復菌群多樣性的干預方法或能作為輔助治療手段,以改善患者預後。(@mildbreeze)

【原文信息】

Microbiota as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Cell Transplantation

2020-02-27, doi: 10.1056/NEJMoa1900623


張和平團隊:益生菌或可改善航海期間水手的腸道健康

Gut Microbes——[7.823]

① 納入82名水手進行一項為期30天的縱向研究,40名補充益生菌(混合了5種菌株),42名補充安慰劑;② 30天的航海後,安慰劑組的菌群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格氏鏈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種類增加,部分菌群功能特徵減少,而益生菌組的菌群結構變化不大;③ 安慰劑組水手的壓力和焦慮得分下降比益生菌組顯著;④ 在菌株水平,益生菌與長雙歧桿菌和動物雙歧桿菌中的菌株呈正相關,與柔嫩梭菌中的菌株呈負相關。

【主編評語】

漫長的航海過程中,水手的心理及生理均面臨較大壓力,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來自內蒙古農業大學的張和平團隊在Gut Microbes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30天的航海中,益生菌可緩解水手的壓力及焦慮,並抑制腸道菌群組成及功能的改變。該研究結果提示,在長時間的海上航行過程中,益生菌或可用於改善水手的腸道健康。(@szx)

【原文信息】

Probiotics maintai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homeostasis of the sailors during a long sea voyage

2020-02-20, doi: 10.1080/19490976.2020.1722054


LGG+BB12或可恢復營養不良兒童的腸道菌群並減少腹瀉

Gut Microbes——[7.823]

① 400名嚴重急性營養不良(SAM)兒童平均分為2組,分別補充益生菌和安慰劑;② 入院、出院和隨訪期間的菌群組成不同,隨訪期間達到與健康兒童相似的α和β多樣性;③ 腹瀉兒童的菌群α多樣性降低,擬桿菌科和毛螺菌科減少,腸桿菌科和莫拉菌科增加;④ 相比非水腫性SAM,水腫性SAM兒童的菌群α多樣性增高,普雷沃氏菌科、毛螺菌科和瘤胃球菌科減少;⑤ 相比補充安慰劑及補充的益生菌未定殖的兒童,益生菌定殖的兒童的腹瀉累積發病率顯著降低。

【主編評語】

嚴重急性營養不良是低收入國家的主要健康問題,腸道菌群失調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Gut Microbes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報道了在400名嚴重急性營養不良兒童中,補充益生菌(鼠李糖乳桿菌GG和動物雙歧桿菌乳雙歧亞種BB-12)可恢復患兒失調的腸道菌群,且益生菌的成功定殖可顯著降低腹瀉發病率。(@szx)

【原文信息】

Restitution of gut microbiota in Ugandan children administered with probiotics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and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 during treatment for severe acute malnutrition

2020-01-20, doi: 10.1080/19490976.2020.1712982


鮑氏酵母菌或可改善急性胃腸炎患兒的腹瀉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7.731]

① 納入23項RCT(共涉及3450名急性胃腸炎兒童)進行薈萃分析;② 相比於安慰劑,補充鮑氏酵母菌可顯著減少急性胃腸炎兒童的腹瀉持續時間,因較高的異質性(I^2 = 90%)導致證據質量很低;③ 在8項RCT(共涉及999名急性胃腸炎兒童)中,補充鮑氏酵母菌與住院時間的減少相關,因較高的異質性(I^2 = 91%)導致證據質量很低;④ 另外,補充鮑氏酵母菌可降低干預後第二天至第七天的腹瀉風險(證據質量低)。

【主編評語】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對23項RCT(共涉及超過3000名急性胃腸炎兒童)的數據進行總結,結果表明補充鮑氏酵母菌可顯著減少腹瀉持續時間;對8項RCT(共涉及近1000名急性胃腸炎兒童)的數據進行總結,結果表明補充鮑氏酵母菌可減少住院時間。但由於研究的高異質性,證據質量極低。(@szx)

【原文信息】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for treating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a 2020 update

2020-02-13, doi: 10.1111/apt.15659


江南大學團隊:益生菌或可改善功能性便秘

Clinical Nutrition——[6.402]

① 納入15項符合條件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薈萃分析,評估益生菌對功能性便秘的效果;② 攝入益生菌使整體腸道通過時間(GTT)顯著降低13.75h,顯著增加每週的排便頻率(0.98次),且攝入多菌種益生菌(至少2種細菌)的效果更顯著;③ 單獨攝入乳酸雙歧桿菌或長雙歧桿菌無上述效果;④ 含有至少2種細菌的多菌種益生菌(而非單一菌種益生菌)可顯著改善糞便硬度並顯著減少腹脹;⑤ 因報告不充分,導致實施偏倚較高而檢出偏倚不明確。

【主編評語】

來自江南大學的翟齊嘯團隊在Clinical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對15項RCT的數據進行總結後發現,補充益生菌可顯著降低腸道通過時間,顯著增加排便頻率,改善糞便硬度,緩解腹脹,且多菌種益生菌的效果更好。(@szx)

【原文信息】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adults

2020-01-14, doi: 10.1016/j.clnu.2020.01.005


植物乳桿菌Q180或可調節餐後脂質水平

Nutrients——[4.171]

① 70名20歲及以上的總膽固醇(TG)水平低於200mg/dL的健康男女隨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植物乳桿菌Q180(LPQ180)膠囊和安慰劑干預;② 12周後,LPQ180顯著降低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po)B-100、餐後TG、ApoB-48和ApoB-100的水平,並顯著降低糞便總吲哚和酚的水平;③ 增加R. bromii、K. alysoides、B. intestinihominis和 F. plautii的丰度,這些細菌具有產生短鏈脂肪酸、免疫調節、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功能。

【主編評語】

來自Nutrients上發表的一項RCT研究,在70名健康成年人中發現,每日補充植物乳桿菌Q180,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組成,顯著改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餐後總膽固醇等血脂指標。(@szx)

【原文信息】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Q180 on Postprandial Lipid Levels and Intestinal Environment: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 Trial

2020-01-19, doi: 10.3390/nu12010255


Cell子刊:枯草芽孢桿菌或有助於抗擊帕金森症

Cell Reports——[7.815]

① 枯草芽孢桿菌(Bs)PXN21能抑制並清除線蟲模型中的α-突觸核蛋白(α-Syn)聚集;② Bs通過形成生物膜以及釋放集落刺激因子和一氧化氮等產物、Bs孢子誘導線蟲節食、Bs營養細胞經DAF-16途徑等機制,抑制線蟲的α-Syn聚集;③ Bs能調節線蟲代謝途徑(如鞘脂代謝),鞘脂代謝基因lagr-1、asm-3和sptl-3在抗α-Syn聚集中起作用;④ 多個Bs菌株均可防止年輕和年老線蟲的α-Syn聚集。

【主編評語】

帕金森疾病中會發生α-突觸核蛋白的聚集,其聚集程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已有的研究表明腸道菌能影響帕金森疾病,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Cell Reports最近發表的研究,構建能表達人α-突觸核蛋白的線蟲模型,發現枯草桿菌菌株PXN21能抑制並清除a-synuclein聚集。該細菌通過代謝產物和生物膜來激活線蟲體內的保護途徑,包括DAF-16和鞘脂代謝。本研究結果為進一步研究枯草芽孢桿菌作為膳食補充劑緩解帕金森疾病奠定了基礎。(@nana)

【原文信息】

Probiotic Bacillus subtilis Protects against α-Synuclein Aggregation in C. elegans

2020-01-14, doi: 10.1016/j.celrep.2019.12.078


乳桿菌和片球菌緩解小鼠脂肪肝

Gut Microbes——[7.823]

① 保加利亞乳桿菌、瑞士乳桿菌、戊糖片球菌KID7以及組合一(乾酪乳桿菌+瑞士乳桿菌)和二(乾酪乳桿菌+瑞士乳桿菌+戊糖足球菌KID7)顯著降低小鼠肝臟/體重比;② 除乾酪乳桿菌外、其他組小鼠的膽固醇、炎症水平、肝脂肪變性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活性均改善;③ 單菌干預組的小鼠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顯著降低,組合菌干預組的細胞活素增加;④ 益生菌改善腸道菌群組成:保加利亞乳桿菌、瑞士乳桿菌、戊糖片球菌KID降低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比率。

【主編評語】

研究分別採用保加利亞乳桿菌( L. bulgaricus,)、乾酪乳桿菌(L. casei)、瑞士乳桿菌( L. helveticus)、戊糖片球菌KID7(P. pentosaceus KID7)以及組合一(乾酪乳桿菌+瑞士乳桿菌)、組合二(乾酪乳桿菌+瑞士乳桿菌+戊糖片球菌KID7)以及組合三(乾酪乳桿菌+瑞士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干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小鼠,結果發現,益生菌通過干預炎症反應,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細胞介素1β(IL-1β),對NAFLD具有緩解作用。同時,不同的益生菌(單菌或組合)的干預效果不同。複合菌的使用需要進一步研究。(@兵兵)

【原文信息】

Lactobacillus and Pediococcus ameliorate progress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hrough mod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2020-01-22, doi: 10.1080/19490976.2020.1712984


乾酪乳桿菌如何增強小鼠免疫應答抗腫瘤?

Cancers——[6.162]

① 皮下接種同系結腸癌細胞系CT26前,對BALB/c小鼠進行活幹酪乳桿菌每日飼餵;② 口服乾酪乳桿菌導致小鼠淋巴集結(PP)產生更多IFN-γ和IL-12,脾臟產生更多效應T細胞以及IFN-γ;③ 口服乾酪乳桿菌可抑制腫瘤生長,其導致更多CD8+ T細胞的腫瘤浸潤、對腫瘤有明顯的免疫佐劑和促凋亡作用;④ 乾酪乳桿菌給藥導致腫瘤中白細胞介素(如IL-1b和IL-16)以及趨化因子(如CXCL9、CXCL10、CXCL11等)的顯著增加。

【主編評語】

在結腸癌實驗模型中,食用益生菌菌株在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中的作用已被研究。之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乾酪乳桿菌給藥可抑制實驗性結腸癌模型中的腫瘤生長。最新發表在Cancers的文章研究了乾酪乳桿菌涉及腫瘤生長抑制作用的潛在免疫機制。該研究發現對結腸癌小鼠模型進行活幹酪乳桿菌飼餵,可通過提高小鼠淋巴集結(PP)和脾臟的免疫應答、增強免疫細胞的腫瘤浸潤,從而抑制腫瘤生長。(@Lexi)

【原文信息】

Immune Responses Raised in an Experimental Colon Carcinoma Model Following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actobacillus casei

2020-02-05, doi: 10.3390/cancers12020368


益生菌的網上信息,可靠嗎?

Frontiers in medicine——[3.113]

① 評估谷歌搜索“益生菌”返回的150個網頁的類型、健康信息質量和信息完整性;② 就信息的完整性而言,只有10%的網頁符合所有4個標準,40%的網頁對健康益處有警示,35%提到科學文獻,只有25%提到潛在的副作用;③ 谷歌返回的最常見的網頁類型是商業和新聞,一般來說商業網站提供的信息最不可靠,大量聲稱的益生菌益處並沒有科學證據支持;④ 益生菌網上信息的質量和客觀性有待提高。

【主編評語】

益生菌市場魚龍混雜,很多網上宣傳信息都不夠規範。Frontiers in medicine近期發表的一項小調查顯示,只有10%的網頁提供了完整的科學信息:① 給出支持健康聲明的科學參考文獻鏈接;② 對所謂益處的證據水平進行警示說明;③ 提示潛在的副作用;④ 監管狀態。在所有的頁面類型中,商業網站的信息似乎是最不可靠的。雖然這個調查的樣本量不大(只有150個頁面),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益生菌相關網上信息所存在的科學性不足的問題。(@mildbreeze)

【原文信息】

Online Information on Probiotics: Does It Match Scientific Evidence?

2020-01-15, doi: 10.3389/fmed.2019.00296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mildbreeze,LRF.,王文東,szx,this little piggy,nana,徐碩,Lexi,祁玉麗


點擊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