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深化“三聯三送三落實”台州穩產保供“十法”顯成效

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州市農業農村系統根據省廳統一部署,全面深入開展“三聯三送三落實”(聯村、聯企、聯基地,送政策、送技術、送幫扶,落實防疫、生產、發展任務)活動,將其作為深化“三服務”的重要載體,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精準推行穩產保供“十法”,以實際行動幫助廣大主體紓困解難,踐行“兩手硬、兩戰贏”要求。

深化“三联三送三落实”台州稳产保供“十法”显成效

一是“屬地作業法”。針對疫情期間生產用工緊缺的問題,有效組織當地農民工進行生產作業,解決農業生產用工難問題。實施作物搶收。按照就近原則,以鎮村為單位,組織返鄉農民工等開展農作物搶收,對採收時間緊、用工難度大的規模主體組織“突擊隊”、“搶收隊”幫助搶收。全市累計組織2萬多人次開展農產品搶收,搶收農產品3萬多噸,挽回損失5億多元。組織春耕生產。抓住本地農民工尚未外出時機,做好農資儲備、農機檢修等春耕生產準備,組織開展春季作物田間管理,引導擴大農業生產。全市累計組織1萬多名農民工從事春耕生產作業,近9千名為本地農民工,共種植各類作物1.7萬畝。異地委託作業。針對跨區域種植的農作物,創新實施異地委託搶收作業,切實解決農產品採收問題。如溫嶺市松門鎮政府為缺少採收小工的臨海西蘭花種植戶代落實小工,幫助搶收西蘭花1370噸,挽回損失250萬元。全市累計組織4210人次開展農產品“委託”搶收,搶收農產品1.96萬噸,挽回損失3500萬元。

二是“運輸點通法”。針對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不暢問題,農業農村部門主動協調、靠前服務,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堵點一個堵點打通,全力保障運輸通暢。辦發通行證。按照“應辦盡辦”的原則,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共為相關主體辦理各級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通行證3232個,其中“全國通”73個、“全省通”1154個、“全市通”2005個。疏通堵卡點。建立堵點、卡點問題收集、反饋機制,全面收集市內外運輸堵點、卡點問題,第一時間協調、第一時間交辦。如天台縣幫助養羊大戶龔黎陽協調解決飼料運入問題,避免了4000多隻羊斷料風險。全市共疏通運輸堵卡點問題85個,協調213車次通行,幫助運出農產品2000多噸、運入農業生產資料300多噸。督辦保暢通。市農業農村局主動派出9名中層幹部參加市委市政府督查組,各縣(市、區)均安排專人負責,積極協調、督促相關堵點問題解決。全市共開展督辦督促20餘次,解決市內突出堵點問題12個。

深化“三联三送三落实”台州稳产保供“十法”显成效

三是“互補合作法”。為增強市農業經營主體抗風險能力,將損失降到最低,農業農村系統引導鼓勵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之間開展大聯合、大共享、大對接行動,達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效果。大戶帶小戶。引導和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帶領農戶開展生產合作和運輸資源共享,緩解用工缺和運輸難問題。如溫嶺市動員鄉鎮將普通農戶與合作社臨時編組,統一由合作社申辦通行證。產銷大聯合。市、縣兩級均搭建產銷對接平臺,促進農產品生產主體與採購主體信息互通、產銷對接。如市農業農村局組建“台州市主要農產品產銷對接群”,在群產銷主體420多家,累計發佈產銷信息1133條,促進銷售各類農產品2.6萬多噸,銷售額達3.39億元。運輸回頭車。鼓勵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充分利用回頭車、返程車資源,降低運輸成本,緩解運輸車輛緊缺問題。如溫嶺紅日合作社先後利用安徽、上海、西安等地返程車輛外銷西蘭花、萵筍等蔬菜6000多噸。市本級每天發佈來臺農產品運輸貨車信息,累計發佈車輛信息近1000條。

四是“直供配送法”。為減少群眾外出,降低風險,大力推行農產品居家網購、直供配送、取送分離,建立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直供通道。實行網上訂購。引導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規模生產基地、生鮮連鎖超市、農產品配送企業等開發網上訂購平臺,倡導居民網上訂購,湧現出“厚米生活”、“萬民配送”、“鮮到鮮得”、“天台大農場”等一批本地化、優質化、平價化網上訂購平臺。全市共推出農產品網上訂購平臺20多個,日均為百姓提供網上訂購服務8000多次。實施直供配送。全市組織近60家農產品配送公司、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實施農產品“直供配送”服務,日均為百姓提供配送服務1萬多次,配送農產品20餘噸。如浙江厚米農業公司開通當天訪問人次超5萬,收到訂單4413單,貨值60多萬元。實現取送分離。會同有關部門督促配送公司嚴格落實防護措施,大力推行無接觸配送、“取送分離”;引導、協調居民小區落實臨時提貨點,完善社區提貨終端站點設施建設,全市未發生一例因農產品配送取貨引發的感染事件。

五是“多元收儲法”。立足提高農產品持續穩定供給能力,多主體、多渠道、多方式實施農產品收儲。全市各類主體共收儲糧油、蔬菜、豬肉等農產品3.3萬多噸。組織專門收儲。動員冷凍冷藏企業、農產品加工收儲企業等收儲機構開足馬力,加大農產品收儲力度,全市共實施專業收儲各類農產品2萬多噸。鼓勵臨時收儲。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配送企業、超市等主體結合市場需求,積極開展農產品臨時收儲,全市相關主體共收儲各類農產品6027噸。探索異地收儲。創新收儲方式,充分利用市外收儲資源實施異地收儲,拓寬收儲空間。如三門縣健跳鎮乾岙股份合作農場以合作形式將600噸西蘭花收儲在河北張家口。全市共異地收儲農產品1658噸。

深化“三联三送三落实”台州稳产保供“十法”显成效

六是“專班促銷法”。針對疫情期間部分大宗農產品銷售遇到的問題,實施專班促銷。組建專班隊伍。市、縣兩級農業農村部門共成立農產品促銷專班8個,專班成員80餘人,負責農產品銷售中有關問題的收集、會商、對策制定、對外協調等工作。制定專項方案。針對西蘭花、家禽、小海鮮、番茄等大宗農產品,分項、分品種制定專項促銷方案,市、縣、鄉三級共制定專項促銷方案50多個。如市、縣兩級通力合作,研究制定西蘭花專項促銷方案,全力協調推進,西蘭花滯銷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累計促進西蘭花銷售5.7萬噸。實施專門促銷。圍繞銷售困難的農產品,專班人員組織專門促銷。如針對家禽問題,市本級專題研究推進,專門與全市主要商場超市對接設立“臺九鮮”農產品惠民專櫃,目前全市已有6家大型連鎖超市的25家門店設立“臺九鮮”家禽專櫃,家禽日銷售量達1300多隻。

七是“線上備耕法”。針對疫情期間各類活動受限情況,創新推行線上備耕,全力保障春耕生產。農資線上買。鼓勵農資經營公司、農資經營店採取網上銷售、對點配送、送貨上門等方式銷售農資,引導農民採用網上訂購、電話訂購等方式購買農資。全市共有200多家農資經營公司、農資經營店開通了網上、電話訂購服務,農民線上購買農資近300噸。農技線上推。通過開闢網上農業技術專欄、發送關鍵技術信息、開設技術諮詢熱線等方式,將最新農業生產技術、防災減災技術向廣大農民推廣。如市本級在農業農村部門網站開設“科技興農”專欄,實時更新農業技術信息;並將省“雲端農技”生產技術視頻通過農民信箱向廣大農戶轉發,受益農戶30多萬戶。農民線上訓。積極組織農技人員通過在線直播、視頻錄播、電話連線等形式為農民開展生產技術培訓。如台州農資公司利用該公司“網絡直播農技培訓”平臺,在線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受益農戶300多戶;臨海市永豐鎮組織農技人員為全鎮楊梅、枇杷種植戶開設田間直播課,共有120戶農戶參與聽課。

八是“統籌調度法”。為防止出現供給不充足、供給不平衡和價格大波動等問題,統籌抓好農產品保供調度,促進農產品供需平衡、市場穩定。抓好補種複種。全面摸排重點農產品生產情況,制定生產保供預案。加強生產調度監測,針對部分蔬菜供應不足的問題,及時增加葉菜、速生蔬菜等種植。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共動用蔬菜儲備種子415公斤,實施補種葉菜、速生蔬菜5404畝。及時供需調度。對市場供應不足的農產品,及時採取應急措施。如玉環市中心菜場出現豬肉臨時短缺狀況,玉環市緊急屠宰了一批生豬,保障了市場供應。對生豬等自給率不足的農產品,加大調入力度。疫情發生以來全市累計調入生豬44284頭、豬肉3091噸、蔬菜9776噸。對供應過剩的農產品,積極組織營銷和收儲,引導農民調整生產結構。強化價格監測。密切關注農產品價格動向,對出現價格大幅波動情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如針對前期豬肉價格上漲較快的情況,加大冷鮮肉市場投放力度,有效遏制價格持續上漲勢頭。近半個月每日投放冷鮮肉約150噸,促使豬肉市場銷售價總體平穩有序。

九是“精準幫扶法”。針對農業產業、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存在的具體困難問題實施精準幫扶,提高幫扶實效。實施“一地一策”。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強對復工復產、生產發展、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指導服務。如椒江區為保障漁業捕撈復工復產,對本地擬復產漁船企業實施網上申報備案,幫助21艘漁船解決口罩、測溫儀等防護物資,目前已出海漁船達42艘;仙居縣在全縣18家超市門店銷售仙居雞,並協調“郵掌櫃”“康祥·小田埂”等線上平臺,推動地方特色農產品銷售。實施“一業一策”。引導各地按產業制定幫扶對策。如針對小海鮮銷售問題,三門縣研究制定《加快解決三門小海鮮銷售問題的實施意見》,積極拓展上海、杭州、寧波、溫州等市場,促進小海鮮銷量從原來的每日20噸上升到120噸左右;針對當地番茄滯銷情況,黃巖區積極協調對接,現銷路逐步打開,日銷往山東、河北等地50多噸。實施“一企一策”。全市農業農村系統組建“三服務”工作組100個,組織人員500多人,面向農業經營主體、廣大農民開展“三服務”。建立問題收集、交辦、反饋機制,落實落細,逐項解決。如路橋區實施聯場帶戶制度,全區45家畜禽養殖場(戶)全部落實幫扶聯繫人,實施“一對一”幫扶;臨海市幫助臨海市西部家禽屠宰點協調解決家禽屠宰線開工問題。

十是“政策穩農法”。為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農業農村部門主動爭取出臺農業穩產保供扶持政策,為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和農產品供應提供有力保障。出好地方政策。市本級制定出臺了家禽等專項扶持政策;各縣(市、區)均已出臺農產品生產、收儲加工、成本補貼或保供調度等扶持政策。用好上級政策。加強與國家、省扶持政策的對接,充分利用好上級出臺的農業生產、小微企業、財稅金融、外貿出口、用地用工用電用能等扶持政策,確保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同等享受各項政策。全市有22家農業生產經營企業入選省裡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將獲得金融機構優先貸款及財政貼息。狠抓政策落地。加大政策宣傳,推行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優化完善資金審核、撥付流程;加大政策落實督促檢查,確保政策落地見效。初步測算,疫情期間全市將投入財政支農資金1600萬元以上,將為農業經營主體節本增效3000萬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