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做空攻防戰:跌破百億美元市值,“跟誰學”是誰

做空攻防戰:跌破百億美元市值,“跟誰學”是誰

美東時間2月25日,Grizzly Research的做空報告發布之後,圍繞備受爭議的國內在線教育盈利第一股跟誰學,一場做空 pk 反做空的攻防拉鋸戰正在展開。

- 01-

PR發聲曲線回應,跟誰學不再“淡定”

在美股跌跌不休的大勢中,跟誰學難逃持續兩日下挫的命運。好消息是,作為一隻次新股,儘管有過重要股東拋售套現,主力控盤的能力依舊不容小覷,下跌的跟誰學依舊跑贏大市。

壞消息是,2月27日(美東時間),在蘋果、微軟兩大頭羊合併跌去1700億美元市值之際,跟誰學也跌破百億美元市值的關口。“反常的跟誰學““看不懂的跟誰學”......Grizzly Research做空報告引發的爭議依舊甚囂塵上。

”一派胡言!“這是跟誰學創始人兼CEO陳向東的最初回應。緊接著,跟誰學CFO沈楠在一份公開發布的PR文件中,一一反駁業內爭議的焦點。

在好未來、新東方遭遇做空之際,至少在K12教培圈,是一片同情的聲音。輪到跟誰學,業內卻是爭議,再爭議,一再爭議......

直至跟誰學已不再淡定。

“跟誰學是誰?”“跟誰學模式的本質是什麼?”“跟誰學的成功,真的是在線大班課教學模式的成功嗎?”“區別於競品(猿輔導、作業幫、學而思網校),什麼是跟誰學真正的基因?”......穿透跟誰學的PR發聲,正有蛛絲馬跡可尋。

- 02-

名師+社區:K12教培圈第三大流派

國內K12課外輔導圈,就大面上說,實際兩大流派。一為新東方,老師(“名師”)主導。2019年,新東方斥資上千萬元,聘請出名的策劃公司華與華想出一句一字千金的LOGO:“老師好!”組織架構上,新東方放權線下校區,新東方校長皆為一方諸侯。教學進程中,老師(“名師”)主導,即使主打在線小班課的東方優播,教研組織的大頭,也是落在主講老師頭上。

另一派為好未來,走中央廚房式的標準化集中教研,儘量降低老師(“名師”)在實際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去名師化”的好未來模式,正是K12課外輔導行業的“工業化”流派,本質為教研驅動。

後起之秀的跟誰學,由新東方“後三駕馬車”之一的陳向東創辦,一方面完整繼承了新東方的“名師”驅動模型,另一方面也通過對接百度系聯合創始人(大半離職),獲得“流量為王”的互聯網基因,發展為K12課外輔導圈的第三大流派:社區(流量)+ 名師的打法。

什麼是在線大班課?跟誰學的報表顯示,一個班平均1700人同時在線上大課,即為在線大班課。學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有過實際教學經驗的專業人士一看可以看出,1700人一班的大水漫灌,即使是名聞天下的頂級“名師”登壇開講,面向小學生(跟誰學第一大學生群體)、初中生,實際的教學效果也十分有限。

相對於個性化補差、培優的在線一對一,最大限度模擬線下課堂的在線小班課(東方優播),在線教育三大主力班型當中,在線大班課的教學效果一直是課程理論專家質疑的焦點。

- 03-

社交+社區驅動,本質“社交大班課”

作為從教多年的中學教師、新東方武漢校區的校長,在線大班課在教學上的巨大缺陷,陳向東心知肚明。彌補的方式是,通過社群把多達1700人的大半“拆分”為N個虛擬的小班,進駐輔導老師貼身“服務”。

輔導老師一方面擔負分發學習資料、在線答疑的職責,另一方面擔負著社群運營的主KPI,對家長、學生一對一跟進,提升續班率。

跟誰學CFO沈楠的話來說,跟誰學的高毛利、高利潤,“不是因為獲客成本低,而在於續班率高”。高續班率的秘密是什麼?植入一個個班級社群,一對一“服務”家長、實際擔負社群運營的輔導老師!

因此,跟誰學的在線大班,實際為社區化的大班。對於家長、學生來說,“名師”在線主講,創造了一種“我在學習”的氛圍,輔導老師的貼身“服務”,才是模式的根本。

與大規模“燒錢”引流的在線三強——猿輔導、作業幫、學而思網校不同,跟誰學不做大手筆、大流量投放,而是“貼地飛行”,聚焦於社交轉化

舉例而言,寒促期間,跟誰學的投放集中於視頻社交平臺,以“名師”的現身說法為招徠,通過免費公開課、9元班、49元入口班大量招生。免費課、低價班為第一層漏斗。家長、學生進入社群之後,跟誰學又通過發放免費學習資料、定向優惠的方式,進一步篩選,是為第二層漏斗。意向更為明確之後,進入第三層漏斗.....

一層一層漏斗轉化,精細化的社群運營爐火純青,正為跟誰學最大的競爭力。

有傳言,跟誰學的社區運營主力部隊出身於IT培訓、自考、考研、公務員考試行業,“服(hu)務(you)”成年人的一套社區、社交打法平移至K12課外輔導,滿滿的“技(tao)巧(lu)”讓三四級市場焦慮的家長(主要為中年女性)如何抵擋!

- 04-

“天上”的猿輔導,與“貼地”的跟誰學

一組數據生動的描繪出跟誰學社交、社群戰略的巨大成功——

就大數而言,成本構成一半為人員工資(包括主講老師、輔導老師),一半為營銷費用。

2019財年第四季度,跟誰學按人次計劃的獲客成本僅為400元,付費學生上百萬,毛利率高達80%。

做空攻防戰:跌破百億美元市值,“跟誰學”是誰

按收入排名,跟誰學的為國內K12在線教育三強,但跟誰學旗下的K12產品——高途課堂、跟誰學APP的手機應用商店下載量排名、搜索流量排名均遠遠落後於競品。APP下載量排名甚至在幾十名以後。

跟誰學的流量來源並非來自品牌端的轉化,而是精準的社交投放,H5、小程序、微信場景,才是跟誰學的主戰場。另一方面,由於聚焦低線市場發力,來自iOS終端的流量佔比僅在個位數左右。

對於相對低成本的社交、社區戰略,跟誰學官方描述為“有效增長戰略”“盈利性增長戰略”。很顯然,跟誰學的商業模型正是——

1,聚焦“名師”“免費”“低價”主題的社交平臺投放,精準收割三級以下市場的社交流量;

2,多重漏斗篩選精準用戶,“精細化運營”提升流量轉化的效率;

3,輔導老師擔負虛擬班級的社群運營,一對一針對家長做工作,在留存上足功夫。

K12在線教育的圈子,大手筆投放的猿輔導、跟誰學基本在“天上”的品牌,卻把更為精準、因而又更為靠譜的“地面”社群流量留給跟誰學。名師+社區的流量閉環一旦成形,跟誰學作為國內K12課外輔導的第三大運營流量,也就真正跑通。

.....當然,先決條件是,跟誰學的報表真能經受住來自業內、業外的普遍質疑。

- 05-

K12教培:“老師好”,才是真的好?

社區、社交戰略之外,“名師”戰略為跟誰學另一大戰略支柱。2018年、2019年上半年,跟誰學平臺十大“名師”收入貢獻居然高達46%。

一個首次曝光的背景是,上市之際的2019財年上半年,跟誰學的K12老師團隊實際只有百人左右,其中,滿負荷上課的老師只有一半。

2019年6月上市之後,跟誰學啟動大規模老師招聘,補足短板。2019年下半年,十大頭部“名師”的收入貢獻降至12%。

在線教育的賽道,“名師”爭奪實際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暗戰。課外輔導行業,學生實際跟著老師走,“名師”在,則流量在。在線大班課賽道,打造“名師”IP、“網紅”老師,基本為業內標準打法。舉例而言,2016年10月,網易有道便推出“同道計劃”,斥資5億元打造20個項目制的工作室,與“名師”、“網紅”五五分成。

跟誰學脫胎於“為學生找好老師,為老師找學生”的O2O平臺,積累大量“名師”資源,成為B2C轉型的最大本錢。深諳“名師”指導的跟誰學,不僅有一套“名師”包裝的嫻熟手法,更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辦法,主講老師、輔導老師號稱行業薪資水平最高。

對於主講老師,跟誰學定向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為易於流動的“名師”套上一副金手銬。據說,一系列操作之後,跟誰學至今保持頭部“名師”100%留存的行業紀錄。

肺炎疫情肆虐之際的2月21日,跟誰學發佈2500人擴招計劃,一半為產品技術崗位,一半則為老師、教研、內容崗位。是為跟誰學上市之後,第二輪大規模擴張。

名師+社區,為跟誰學的主模式。這樣的模式,可否持續400%+的高增長?可否支撐住高達300倍的動態市盈率、繼續維持股價、市值的高位?......一場做空攻防戰,鹿死誰手?傳習邦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