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旬陽疾控中心張億寶:“疫點在哪,我的崗位就在哪兒”

旬陽疾控中心張億寶:“疫點在哪,我的崗位就在哪兒”

張億寶與同事一起研判疫情

“這兒分析的太籠統,描述的也不清晰!”“這個病例活動時間軸不夠細緻,還要繼續充實”、“小密切接觸人員還要再核准,絕不能讓一人漏掉!”……雖然已過了一個多月,但1月25日晚召開的那次疫情研判會,真的讓高坤煬坐不住了。

“敲響鼓還得用重錘,打硬仗必用硬扎人。”不過,哪些硬扎人能扛起新冠肺炎病毒的流行病調查呢?旬陽縣疾控中心主任的高坤煬正在思忖間,一陣緊湊的敲門聲打破了辦公室的平靜。

“我參加過抗擊非典,多次組織突發疫情處置,熟悉流行病學調查,請准許我回單位和同志們並肩作戰!”張億寶推會議室的門說。

旬陽疾控中心張億寶:“疫點在哪,我的崗位就在哪兒”

旬陽縣疾控中心大樓的夜燈

“真服了這個‘硬扎’人了”

在聽取同事前期所做的流行病調查(簡稱流調)後,旬陽縣疾控中心副主任、疫情流調組組長張億寶打開了話匣子——

“病人在外多逗留一分鐘,可能還要傳染多少人?”

“現場流調時也不能煩躁,還要注意引導,一定要把所有人的活動軌跡挖出來,時間應該具體到以分鐘為單位。”

“密切接觸者的樹狀圖太簡單,你們看,要這樣......”

張億寶深知自己是在與時間賽跑。他迅速理順頭緒,制定出流調方案,每一次流調他都全程參與,每一個環節他都仔細把關。必須第一時間“排雷”,找到傳染源,管控傳染源。

旬陽疾控中心張億寶:“疫點在哪,我的崗位就在哪兒”

流調現場

一旦電話報告,他總是第一個提上流調箱,穿好防護服,與密切接觸者面對面詢問了解;每一次流調結束,常常是子夜歸來,草草地吃盒泡麵,就得趕緊梳理信息、分析討論,撰寫流調報告。

“你們看這張樹狀圖,梁某的密切接觸者不僅在這57號、59號和xx鮮魚村三棟樓裡,還波及到了雙埡村,必須迅速阻斷傳播,建議指揮部立即封樓、封村!”在2月21日晚召開的風險研判會上,一向寡言的他竟那麼決斷。

“順藤摸瓜、掛圖作戰,白天調度、晚上會商,日清日結、事不隔夜”已成為戰時模式。

“我自認為做得夠周密細緻的,但和張主任相比確實差距大!”蘭州大學預防醫學系畢業十五年、擔任傳防科長的郭碧海說,“這回,我真服了這個‘硬扎’人了”。

旬陽疾控中心張億寶:“疫點在哪,我的崗位就在哪兒”

根據密接者“樹狀圖”順藤摸瓜

旬陽疾控中心張億寶:“疫點在哪,我的崗位就在哪兒”

深夜研判

“我欠家人一個擁抱”

忙碌的一天總是過得飛快,轉眼又是凌晨。有點疲乏的張億寶打開窗子,呷口茶後又陷入沉思。望著窗外靜謐的夜色,他突然思念起了家人。妻子年前摔傷了腰椎,一直臥床不起,自己卻不能在身邊照顧。

旬陽疾控中心張億寶:“疫點在哪,我的崗位就在哪兒”

子夜時分,張億寶還在收集信息

“對不起!在你們最需要的時候,我卻不能陪在身邊。我欠你們一個擁抱。”張億寶在盼望著疫情消退,想要好好補償妻女。

“一個月來,張億寶和同事常常熬到半夜,餓了吃泡麵,困了就在椅子上打個盹兒,洗個冷水臉又繼續工作!”這些場景也深深的打動了主動返崗的二線職工劉啟祥,他說,同事們顧了大家往往忽略了小家。

早春二月的夜已深,春寒仍料峭。旬陽縣疾控中心大樓卻依然是燈火通明,旬陽縣的疾控戰線上人仍在忙碌的,或歸來,或出征,依然忙著整理流調報告、研判疫情、調整措施奮戰,依然奮戰在打贏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的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