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醫護日記|為了設計好雷神山院感通道,管理層走了三四十遍

2020年春節,寒風凜冽,病毒肆虐。

萬家燈火團圓之際,有一群人他們“逆行”向前,放棄假期,放下家庭,堅守在臨床第一線。

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早日戰勝疫情,守衛人民健康。

從1月26日起,澎湃新聞浦江頭條欄目推出《醫護日記》,記錄那些在臨床一線為人民健康而戰的醫護人員。

医护日记|为了设计好雷神山院感通道,管理层走了三四十遍

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五院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施勁東。

医护日记|为了设计好雷神山院感通道,管理层走了三四十遍

施勁東(左)與戰友在雷神山醫院隔離病房。

2020年2月26日

我們接管了雷神山醫院的一個病區,我擔任病區副主任。基本上每天6點多鐘起床,差不多到深夜0點甚至凌晨1點多鐘才能睡覺。

剛到時,整個病區很簡陋。經過兩天奮戰,防治傳染病中最關鍵的環節——院感通道順利搭建完畢,2月23日一天收治了18名病人,24日接收的4名重症病人中,有3名是危重……

医护日记|为了设计好雷神山院感通道,管理层走了三四十遍

從120下來的病人有輕有重,有的自己走不了,需要輪椅,上海醫療隊醫護人員就把他們抱下來,放到輪椅上推進病區。

考慮到當地物資較短缺,別人的裝備也不熟悉,我們帶足了7天以上的物資。第一天下午到達後,直到晚上八九點鐘我們才等到行李,因為實在太多了,整建制過來的團隊普遍都是這樣。整建制,相當於整個病區完全由我們接管,從醫護到後勤管理團隊,再到診療常規,完全按上海標準。

我們住的賓館距離雷神山醫院公交車單程約40分鐘,一般我們早上8點到崗,晚上10點多回去。雷神山醫院是一邊建造、一邊收治病人。每個醫療隊到達後,根據需要去總庫房領物資裝備,從病人用的到醫護用的,包括椅子、病房門把手、標識……完全是“白手起家”。

医护日记|为了设计好雷神山院感通道,管理层走了三四十遍

上海醫療隊每天前往雷神山醫院上下班乘坐的公交車。

到達後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院感通道的設計建造——醫護人員在哪裡洗手,病人從哪個地方接進來……既要根據環境因地制宜,又要嚴格按照隔離病房的標準劃區,嚴格做到規範,保護醫護人員安全。

我們的院感通道非常複雜,對於普通人,就算帶你走一遍,你也不一定走得出來,完全就是個“迷宮”。從前天到昨天,主要領導管理層整整走了三、四十遍才定下來,就是為了把它做到最科學、最高效、最安全。我們在48小時內,把一個“工地”變成了合乎規範、裝備齊整的傳染病病區,雖然辛苦,但想到能早點收治病人,欣慰好多。

医护日记|为了设计好雷神山院感通道,管理层走了三四十遍

上海醫療隊設計的雷神山病區院感通道。

医护日记|为了设计好雷神山院感通道,管理层走了三四十遍

雷神山醫院病區看上去是個小平房,裡面的門道可多了。

医护日记|为了设计好雷神山院感通道,管理层走了三四十遍

我們這批來的500多人,負責4個病區,帶過來的有各種專家,最關鍵的感染控制專家,負責培訓監督穿脫隔離服的步驟流程,100多名醫護人員,一個一個過關。我好多年沒穿過隔離服了,標準也跟以前不太一樣,一開始也不合格,不合格就得重來,我整整練習了五六遍。因為我差不多是最後輪到的,之前一直在忙著醫療流程設計,採取什麼樣的方案,直接關係到醫生的執行效果。

医护日记|为了设计好雷神山院感通道,管理层走了三四十遍

好多年沒穿過隔離服的施勁東練習穿隔離服。

我們有5位精銳人員,負責一個ICU,收治病情最兇險、傳染性最強的病人,分別是五院的呼吸科專家都勇醫生、重症監護專家徐丹醫生,以及王建輝、胡軍言、靳靜3位護士。其餘醫護人員和六院一起負責雷神山C2病區,48張床位分成3個組,每組16張床位,負責接管重症或亞重症病人。兩位行政管理人員分別是六院的範小紅副書記、五院的洪洋副院長,後勤保障、車輛接送、物資補給等所有對外事務,均由洪院長負責。

進入病區後,按計劃,我每3天值一個班,上午下午查房。實際上這些天以來,我每天都入艙查房、收治病人。週一、週四是3位主任聯合查房,整個病區的重症全部過一遍,8點到17點全部在崗,遇到病情重的患者要一直守著,通常也要晚上10點多才能回到駐地。每週一多學科聯合會診,碰到危重病人,整個醫療隊涵蓋各個專業的幾十位醫生進行聯合會診,這個模式恐怕比在上海還要高效,因為專家就在一個隊裡面!

医护日记|为了设计好雷神山院感通道,管理层走了三四十遍

一天工作結束後,回到賓館前,上海醫療隊集體排隊消毒。

對傳染病防治,經過這麼多次疫情的鍛鍊,對我來說雖是挑戰,也算身經百戰,現在就是一門心思收治病人。安排病房是有心理準備的,作為隊長,我不能打無準備之仗,來之前就給前幾批隊員打過電話,學習和吸取了很多的相關經驗。很多在上海知道名字但沒見過面的呼吸界的各路英豪,都給了我很大信心。隔離服暫時短缺,對面的市一醫院隊立馬贈給了我一些;有些病房已收了病人,我去取經,馬上安排主任交流……

後勤保障方面,除了市衛健委,五院、閔行區、復旦大學以及自己的親友,都給了莫大的支持。比如說,需要的數據,五院的同事幾分鐘內就傳我;需要什麼流程,大後方立馬搞定;需要什麼緊急生活物資,會立即幫我們採購。昨天聽說閔行區領導帶隊到我家裡慰問,我非常感動,其實我們這邊不止我一個人在戰鬥,孩子學校的老師、小區居委會也都關心幫助,解除我們的後顧之憂。

我爸媽知道我來這邊,但不知道幹什麼,我就哄他們說,是去當隊長,他們一聽當隊長嘛,肯定是指揮別人幹——實際上,我剛從意大利回來,他們就不停追問“你不會去武漢吧?”我跟他們說,“真要派人,你說我能不去嗎?”他們固然心疼兒子,實際上,我的家人還都是非常支持我的。

我們病區一共3位主任,六院的陳小華主任,我是病區副主任,還有五院心內科張高峰是第三醫療組主任。我們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由我擔任副書記,每天早上安排整支隊伍,發各種通知……

到了雷神山,就意味著,疫情不消滅絕不罷休!只要這裡還有一個病人,我們就不會離開!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通訊員 崔松鴿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