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這樣的菜豆栽培技術要點你知道嗎?

菜豆又名四季豆、四季梅、芸豆、蓮豆、刀豆等。原產美洲,在我國栽培普遍。其栽培容易,供應期長,對緩解蔬菜淡季具有重要作用。

這樣的菜豆栽培技術要點你知道嗎?

一、主要特性

(一)形態特徵

菜豆根系發達,主根不明顯,側根與主根粗細相當。再生能力差。根系主要密集於30釐米土層內,深達100釐米,橫展半徑可達80釐米以上,根瘤菌發生較晚,數量較少。

菜豆的莖分蔓生、半蔓生和矮生3種類型。莖具攀緣特性,生長期需要搭架。葉分子葉、基生葉、真葉3種。子葉飛大,是發芽的主要營養來源,基生葉為單葉,對生,心臟形,真葉為三出羽狀複葉。

菜豆的花為總狀花序,著生2~8朵花,花蝶形,龍骨瓣螺旋狀,二體雄蕊,花梗發生於葉間或莖頂端,矮生種上部花序先開放,全株花期約20天;蔓生種自下而上漸次開放,全株花期約35天,同一花序基部花先開,漸至先端。菜豆的果實為莢果,莢長8~25釐米,成熟後果莢變硬。一般開花後15天左右可採收嫩莢,25天左右果莢完全成熟可留種。每個果莢內有種子6~12粒,種子無胚乳,子葉肥大,千粒重300~600克,最小僅100克。最大達800克,種子壽命2~3年。

(二)生育週期

菜豆的整個生育週期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開花結果期。各時期有其生育特點和生長中心。

1.發芽期

從種子萌動到基生葉展開為止,需5~10天。此期各器官生長所需要的營養主要由子葉貯藏養分供應,到基生葉展開,子葉的貯藏養分耗盡,所以發芽期又稱營養轉換期。管理上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水分,播種深淺適宜,使之迅速出土,並保護好子葉。

2.幼苗期

從基生葉展開到抽蔓前為止,矮生種需20~30天,蔓生種需20~25天。此期根系開始木栓化,開始花芽分化和形成根瘤菌。基生葉對幼苗的生長有明顯的影響,管理上要子以保護,促使真葉儘早出現,並促進根系迅速生長。

3.抽蔓期

從抽蔓(4~6片複葉)到現蕾開花為止(蔓生種),需10~15天。此期莖蔓節間伸長,生長迅速,並孕育花蕾,養分大量消耗。根瘤菌固氮能力尚差。應加強肥水管理,但也要防止莖蔓徒長。

4.開花結果期

從始花到結莢終止,矮生種需25~30天,蔓生種需30~70天。此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全期始終存在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對養分的競爭,要保證養分的充足供應,維持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

(三)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菜豆性喜溫暖的氣候,不耐霜凍和低溫。矮生種耐低溫的能力強於蔓生種。生長適溫為15~20℃ 。不同生育期要求溫度不同,發芽期適溫為25℃ ,高於31℃或低於8 ℃種子都不宜與發芽。幼苗生長適溫為18~20℃ ,能耐短時期的2~3℃的低溫,0℃以下植株將遭受凍害,幼苗生長的臨界地溫為13℃。花芽分化的適溫為20~25℃ ,開花結果適溫18~25℃ ,低於15℃或高於30℃,都會影響結莢率和種子數。菜豆進行花芽分化還要求一定的有效積溫,矮生種227℃,蔓生種230~238℃

2.光照

菜豆對光照強度的要求比較嚴格,光照不足,生長不良,落花落莢嚴重,一般菜豆的光飽和點為2萬~2.5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0.15萬勒克斯。菜豆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春秋都可種植,但秋季的一些品種對短日照要求嚴格,引種時應特別注意。

3.水分

菜豆根系多而強大,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適宜的土壤溼度為田間持水量的60%~80%。溼度過大,幼苗易徒長,葉片變黃甚至脫落,落花落果嚴重;溼度過小,植株生長髮育受阻,開花結莢不良。開花結莢期為乾旱臨界期,要保證水分供應,防止落花落莢。

4.土壤營養

菜豆適宜在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至中性土壤中生長,不耐鹽鹼。整個生育期需氮素最多,鉀素次之,磷素最少,但不可忽視磷素的作用。缺磷時,植株生長不良,開花結莢減少,產量降低;磷素充足能促進早熟,延長結莢期。菜豆因根瘤菌的要求,對鉬、硼等微量元素敏感,適當增施微量元素肥料,可提高產量和品質。

這樣的菜豆栽培技術要點你知道嗎?

二、優良品種

(一)矮生品種

矮生品種又稱地芸豆。植株矮生直立。花芽封頂,分枝性強,每個側枝頂芽形成一個花序。株高50釐米左右。生長期短,全生育期75~90天,果莢成熟集中,產量低,品質稍差。

1.嫩莢菜豆

株高35~40釐米,分枝多,花淺紫色,圓棍形,先端稍彎,莢長14~16釐米,肉不易老化,品質好。種子粒大。腎形,米黃色。有褐色條紋,早熟,春播後50天採收嫩莢。每667米2產量1500千克左右。

2.美國矮生菜豆

株高40~50釐米,分枝性較強,嫩莢淺綠色,圓棍形,莢長13~15釐米,品質好,種子紫紅色,早熟,春播後45~50天收嫩莢。每667米2產量1500千克。

(二)蔓生品種

也叫架豆。頂芽為葉芽,主蔓高200~300釐米。初生節間短,4~6節開始伸長。葉腋間伸出花序或枝,陸續結果。生長期長,全生育期90~130天,成熟晚,採收期長,產量高,品質好。

1.芸豐62-3

遼寧省大連市農科所培育,為河南省菜豆的主栽品種。株高200~250釐米,2~3節著生第一花序,花白色。嫩莢淡綠色,老莢有斷條狀紅暈,果莢鐮刀形,長20~25釐米,單莢重22~27克。肉不易老化,品質好。種子褐色,千粒重400克。早熟,播後60天收嫩莢。可春秋兩季種植,一般每667米2產量2500千克。

2.九粒白

河南省栽培較普遍。株高200釐米以上,4~5節著生第一花序,花白色,嫩莢綠白色,老莢白色,表面光滑,果莢圓棍形,長20~23釐米,肉不易老化,品質好。一般每莢著生9粒種子,故名“九粒白”。中熟,耐熱,抗病,再生能力強,可春秋栽培,一般每667米2產量2000千克。

這樣的菜豆栽培技術要點你知道嗎?

三、栽培季節和茬口安排

菜豆既不耐寒也不抗熱,栽培上最好把開花結果期安排在月均18~25℃的月份裡。河南省主要是春、秋兩季栽培。春茬4月直播,6~7月收穫。秋茬8月直播,9~10月收穫。春茬地膜覆蓋或育苗移栽者播期可適當提前,矮生菜豆也可進行夏秋栽培。

菜豆不宜連作,最好實行3年以上輪作,春菜豆的前茬多為秋菜或越冬菜,秋菜豆的前茬多為春菜,西瓜、小麥、玉米等茬口也是很好的前茬。菜豆還可與多種蔬萊、西瓜及糧食作物在適宜的季節裡實行多種形式的間作套種。如矮生菜豆與西瓜間作,蔓生菜豆與玉米套種等。

這樣的菜豆栽培技術要點你知道嗎?

四、春菜豆栽培技術

(一)整地作畦

菜豆宜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地塊易造成落花落莢。因子葉肥大,出土困難,必須精細整地。秋菜或越冬菜收穫後深翻凍垡,及時耕耙,並施入充足的有機肥作基肥。每667米2產4000千克菜豆需氮、磷、鉀純量分別為30千克、7.5千克、17.5千克,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農家肥4000~5000千克,過磷酸鈣30~50千克,尿素10~15千克,草木灰100千克。也可施氮磷鉀複合肥40~50千克。

菜豆栽培以高壟為主,也可用平畦。高壟栽培按100~120釐米起壟,壟高15~18釐米,採用寬窄行種植,每壟種2行,同時高壟有利於地膜覆蓋栽培。

(二)播種育苗

春菜豆通常直播,亦可育苗移栽或育小芽移栽。

1.種子處理

選粒大飽滿、無病蟲危害、具有其品種特性的種子,播前曬種1~3天。播前用代森鋅500倍液浸種30分鐘,可防止炭疽病的發生。用0.01%~0.03%的鉬酸銨浸種30分鐘,可提早成熟增加產量。菜豆多幹籽直播,但早春氣溫低,用溫湯浸種4小時後播種能提早出苗2~3天。

2.播種期

適期早播對菜豆早熟豐產有重要意義。但播種過早、氣溫低出苗慢,甚至不出苗引起爛種;播種過晚,雖出苗快,但影響早熟,產量降低,菜豆適宜的播期為當地終霜期前10天左右,以保證出苗後不受凍害。河南省菜豆適宜的播期為4月上中旬,地膜覆蓋栽培可於3月底至4月初播種,育苗移栽可於3月中旬播種於陽畦, 4月中旬定植於露地,育小芽栽植的應在栽植前10天播種。

3.播種方法

露地直播,一般採用穴播,每穴播3~4粒,播種深度以3~5釐米為宜,播種過淺不易保墒,過深易爛種。播後用細碎土覆平。播後遇陰雨,要及時淺鬆土,遇霜凍應及時在穴上封土堆,防寒保溫,霜凍過後及時平堆。地膜覆蓋栽培多先播種後蓋膜,以防短時的低溫和霜凍,此法應注意及時放苗。也可先蓋膜,後播種,但要防止幼苗受凍。育小芽栽植的,一般浸種催芽後播於鋸末或穀糠裡,待3~5天細芽長出子葉後開溝引小水,把幼芽貼於溝坡上,覆土封溝。一般每667米2播種量6~7千克。

育苗移栽一般用紙筒、營養塊和塑料袋育苗,以保護根系不受損傷。播種時採用點播,每穴3~4粒,播後覆土3釐米厚,幼苗相距8~10釐米。播後保持20~25℃溫度,出土後降至20℃,定植前進行5~7天低溫煉苗,並與定植前7~10天切坨、囤苗,促發新生根,以利定植後緩苗,苗齡20天,待幼苗基生葉展開,開始出現三出複葉時,選無風的晴天定植。

(三)種植密度

春菜豆生育前期溫度低,主蔓生長緩慢,有利於側枝發育,應適當稀植。生產上多采用大行距、小株距、寬窄行栽培的方式。蔓生種寬行65~80釐米,窄行35~45釐米,穴距20~26釐米,每穴留2株,每667米2保苗10000~12000株。矮生種應適當密植,一般行距33~40釐米、穴距16釐米,每穴留2~3株,每667米2保苗20000~25000株。

(四)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和間苗定苗

苗齊後,應及時查苗補苗和間苗定苗,缺苗嚴重的地段應及時補種,缺苗不嚴重的地段應間苗進行補栽,也可在播種的同時於寬行內播種一些後備苗以供補栽用。齊苗後到第一片複葉出現前為定苗適期。剔除病、蟲、弱、雜及子葉不完整的苗,每穴保留2株壯苗。

2.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上應掌握“幼苗期小,抽薹期穩,結莢期重”的原則,前期以壯根壯秧為主,後期以促花促果為主。

播種或定植時,根據具體情況輕澆播種水或定植水,直播齊苗或定植4~5天后再輕澆一次齊苗水或緩苗水。以後控制澆水,及時中耕1~2次,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開始抽蔓時結合搭架,輕澆一次抽蔓水,並每667米2施尿素10千克左右,以促使莖蔓生長,迅速擴大地上部營養面積,為結果奠定基礎。以後控水控肥,中耕蹲苗,第一花序開花期,小澆水,掌握“澆莢不澆花,乾花溼莢”的管理原則,直到第一花序果莢開始伸長,大部分植株果莢坐穩澆一次大水,稱“開頭水”。

坐莢後,植株不易徒長,嫩莢開始迅速伸長,是需肥水的高峰期,應保證充足的肥水供應,每3~5天澆水一次,經常保持地面溼潤,炎熱季節應早晚澆水,暴雨過後應及時“井水澆園”,地膜覆蓋的可適當減小澆水次數。結合澆水,整個結莢期追肥2~3次,每次每667米2追尿素15千克,硝酸磷肥15~20千克,硫酸鉀10~15千克,或氮磷鉀複合肥15~20千克,或人糞尿1500~2000千克。並注意人糞尿與化肥的交替使用。

結莢中後期為防菜豆脫肥早衰(尤其地膜覆蓋栽培),可噴灑1%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

3.插架與打頂

當植株長到4~6片複葉時結合澆抽蔓水及時插架。生產上多用“人”字架,架必須插牢,架高200釐米以上,以使莖蔓攀緣向上生長。當植株生長點長到架頂時,應及時打頭,以防鬱蔽,並促使葉腋間潛伏芽萌發,延長採莢期。

4.採收

開花後15~20天為採收嫩莢的適期,過早嫩莢小,產量低,過晚莢老,商品價值低。採收的標準是,嫩莢由細變粗,色由綠變白綠,豆粒略顯,莢大而嫩。一般前期和後期每2~4天採收1次,結果盛期每1~2天採收1次,採摘時應單莢採收,不要把整個花序的果莢全摘完,並注意勿碰掉小嫩莢。

(五)落花落莢的原因及預防

菜豆的花芽數很多,但只有20%~30%能開花,而開花的花朵中只有20%~35%能結莢。結莢數僅佔花芽數的4%~10.5%,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溫度

花芽分化的適溫為20~25℃,高於30℃,花粉粒發育不良,喪失育性,導致花朵脫落;低於15℃,花芽分化數少,同時低溫或高溫乾旱能降低花粉生活力而影響受精,結莢數和種子粒數減少。

2.溼度

花粉發芽的空氣溼度為80%,雨水過多,溼度過大,花葯不能破裂散出花粉粒,或被雨淋而影響受精。溼度過小,空氣乾燥,雌蕊柱頭上黏液少而影響授粉。以致幹開花結莢不良。

3.養分

發育完全的花受精後還需足夠的營養供應才能膨大形成幼莢。由於養分不足造成莖葉和花序之間,不同部位的花序之間,同一花序的花、果之間養分的激烈競爭,使部分花及幼莢得不到足夠的養分而脫落。

4.照光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減弱,同化物質減少,造成養分供應不足,導致落花落果。

從整個生育期分析可知:初期由於生長中心轉移,植株未完全適應而造成營養不良而落花;中期因大量花芽分化、花蕾形成造成不同部位器官對養分競爭而落花落果;後期進入產量高峰期,大量養分進入果莢使體內營養水平差,加之高溫乾旱或多雨,造成植株被迫落花落英。生產上可針對不同原因採取綜合措施。

(1)適時播種,使開花結莢期處於適宜環境。

(2)合理密植,及時搭架,改善光照條件。

(3)科學灌水施肥,掌握“花前少,開花後多,結莢期重”的肥水管理原則。

(4)及時採收,調節體內養分的合理分配。

(5)適時選用生長調節劑,如用5~25毫克/千克的萘乙酸噴花,用5~25毫克/千克的赤黴素噴莖葉頂端。

(6)及時防治病蟲害。

這樣的菜豆栽培技術要點你知道嗎?

五、秋菜豆栽培要點

秋菜豆是在夏末或早秋播種,霜前結束生長,與春菜豆的氣候條件正相反,如何克服苗期高溫和後期低溫障礙是栽培的關鍵。

1.選用耐熱、抗病、中熟性品種

如芸豐62-3、九粒白等。

2.適期播種

蔓生種的適宜播期是按當地初霜向前推100天左右。河南省一般在7月底至8月中旬,最晚不能晚於8月25日,矮生種可適當晚播。

3.合理密植

秋菜豆苗期生長快,以主蔓結莢為主,側蔓發育不良,應適當密植,一般行距為55釐米,穴距20釐米,每穴2株,每667米2保苗12000株以上。

4.保苗全苗壯

秋茬播種時氣溫較高,要趁墒播種,秋季多幹籽直播,播種宜稍深,播後遇雨要及時鬆土通氣,以防爛種。高溫時要覆草降溫,以保全苗。苗期以小水勤澆,降溫保溼,並結合澆水儘早施肥,以促幼苗健壯生長。

5.肥水齊促

進入結莢期,要加強肥水管理,確保結莢期對養分的需求,促使早熟豐產。

這樣的菜豆栽培技術要點你知道嗎?

六、留種


因菜豆雜交率極低,留種田無需隔離,可在田間進行株選,選具品種特性、無病蟲、結莢率高的植株作種株,選植株中部果莢留種。一般開花後30~35天可採收種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