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鲁迅就是当时敢于批评的自媒体人

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似乎风气较为开放,不然为什么鲁迅那些如投枪匕首似的小文能够发表?

鲁迅就是当时敢于批评的自媒体人

鲁迅的杂文犀利异常,不同流俗,也不随大流,独树一帜,剖析事理笔笔锋刃,无坚不摧。他的杂文能够发表得力于他的身份,也得力于当时书报审查官审核不严的缘故,当然更得力于风气开化,民主气氛活跃的环境。

鲁迅就是当时敢于批评的自媒体人

对于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学生被开枪打死的事件,本属于不能议论之国事,就是一些京城大报也不敢随便议论,只是劝青年学生不要随便出来游行示威。而鲁迅偏偏敢站出来,一连写了《无花的蔷薇二》、《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空谈》等文章,以此纪念被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的青年学生。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批评段祺瑞政府、流言家不留一点情面,对于他的学生刘和珍君却充满了赞美和惋惜。在《空谈》中写道:“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哀伤。”

鲁迅就是当时敢于批评的自媒体人

敢于批评当时政府,敢于回敬当时流言家对牺牲学生的中伤,敢于冒着危险替四十八个牺牲的青年学生鸣不平,直面事实,直面时事,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这就是一个铁骨铮铮的自媒体人鲁迅的风格。如果当时风气不开化,没有延续“五四”以来民主、科学的风气,只凭书报检查官那一关就可以轻松把鲁迅的文章枪毙掉,哪里有他发表的可能?

鲁迅就是当时敢于批评的自媒体人

鲁迅的勇敢还在于对当时的时事进行评论,丝毫不留情面。对于酒楼饭馆“莫谈国事”条幅的讽刺,对于《现代评论》不当言论的批评,对于“拿卢布办事”事件的挖苦,都恰到好处,让人痛快之余,不禁莞尔。

鲁迅就是当时敢于批评的自媒体人

鲁迅在《论天才与土壤》中写道:“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以此来看,现如今真的缺乏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